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为探索新的移植物胆管病(graft cholangiopathy,GC)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移植组和药物干预组。假手术组不行肝移植,仅行开关腹;单纯移植组和药物干预组均采用非动脉化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均为12 h。术后按2、4、6周3个时相点采集血液及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整合素αvβ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和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α1)等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测定血清ALT、GGT、ALP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并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估肝内胆管的纤维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两总体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严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reperfusion injury,CPRI)合并动脉血供障碍可以迅速地诱发移植肝胆管纤维化。在术后第4、6周,整合素αvβ6 mRNA表达分别上调至假手术组的13.2、32.5倍,肝组织Hyp含量较假手术组分别上升87.5%、124.4%。通过特异性抑制整合素αvβ6可以明显缓解移植肝胆管纤维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移植肝胆管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整合素αvβ6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针对整合素αvβ6的干预策略可能为G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466)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9BB5331) 第三军医大学青年创新基金(2009XQN22)~~
【分类号】:R363.25
【正文快照】: 移植物胆管病(graft cholangiopathy,GC)是肝移植术后影响受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8%~20%的肝移植受者因此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导致死亡。一般认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reperfu-sion injury,CPRI)及胆管动脉血供障碍是诱发GC最主要的原因。GC本质上是胆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宇,张玉君,王槐志,董家鸿;改良法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2 阚彤;补体系统的抑制在肝移植抗排斥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03期
3 张临友,杨英男,姜洪池;树突状细胞亚群比例与停用免疫抑制剂的关系[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4年04期
4 张莹,别平,石承先,张玉君,吴乔,李昆;“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改进[J];消化外科;2005年06期
5 万赤丹,刘涛,周峰,熊炯忻,许逸卿,王春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6 王庆梅;;肝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7 张清军;高毅;潘明新;姚坤厚;汪艳;;同期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年09期
8 卿德科,杨永胜,李亚兰;肝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近况[J];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9 何建宏;经升主动脉灌注的无心跳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10 彭素芬;;肝移植相关心理问题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慧怡;张宁;;对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理治疗[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楼琦;刘月环;金晓音;萨晓婴;;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麻醉方法的探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莹;别平;张玉君;吴乔;李昆;;“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改进[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毅;;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的建立[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阎俊卿;韩涛;朱争艳;杜智;王媛媛;只丹琮;高英堂;;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丛文铭;;肝脏病理学研究新进展概述[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裴海云;王韫芳;杨印祥;习佳飞;裴雪涛;;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闫培宁;姜小清;;肝门血管和胆管的解剖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梁廷波;郑树森;徐东宇;刘智强;李建华;范上达;;IL-15在同种异体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刘鸿凌;辛绍杰;游绍莉;胡燕;荣义辉;周霖;杨永平;李志伟;刘振文;貌盼勇;;成人肝细胞的分离及培养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容;肝移植排斥反应有望攻克[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冯世容;肝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应庆;干细胞在血液学和外科应用逐步扩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本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裘法祖;二十一世纪的外科器官移植[N];光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杨锐 特约记者 张梅珍;用自己的“细胞”治肝病[N];健康时报;2004年
6 ;补充白蛋白——撑起健康一片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衣晓峰 陈英云;原发性肝无功能研究出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姜海;英科学家发现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丽佳;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获得突破[N];健康报;2001年
10 张梅珍;“播种”干细胞治肝病[N];健康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英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脂肪供肝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2 王楠;1.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沉默树突状细胞CD40基因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体外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朱斌;基因转移huCTLA4-Ig诱导大鼠移植肝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陈丽红;IL-10和TGF-β1基因共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蒲淼水;活体部分肝移植的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赵豫波;含ITIM模体的抑制性受体在器官移植免疫调节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徐玉振;非人灵长类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大鼠原位肝移植物模型的建立[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2 贾艳会;F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3 丁鑫;补体成分C4d免疫组化染色的系列研究Ⅲ[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4 卜宪敏;补体成分C4d免疫组化染色的系列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支良;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恒河猴骨髓CD34+细胞并诱导DC的方法及其鉴定[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许大彬;肝门板解剖及组织结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陈先华;烟曲霉对人中性粒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肖漓;器官移植受者HLA-G5表达的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艾小江;三维拟生态网片用于猪肝细胞高密度培养的可行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尚华;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3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6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