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伯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年龄小鼠免疫反应特点

发布时间:2017-12-18 15:32

  本文关键词:伯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年龄小鼠免疫反应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伯氏疟原虫 不同年龄 免疫反应


【摘要】:目的了解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NK65,P.b NK65)感染幼年和中年C57BL/6小鼠免疫反应特点。方法 P.b NK65感染3周龄幼年和8月龄中年C57BL/6小鼠,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组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数量,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DCs数量以及分泌IgG抗体的B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 3周小鼠DCs数量[(40.08±3.54)×105]在感染后5 d明显升高,8月龄鼠在感染后5 d[(103.47±11.07)×105]及8 d[(104.04±1.92)×105]明显升高;3周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DCs数量在感染后明显升高,8月龄鼠在感染后8 d表达MHCⅡ类分子[(239.40±16.32)×105]和CD86分子[(148.48±14.84)×105]数量明显高于3周鼠(P0.05);3周鼠[(251.01±34.02)pg/mL]和8月龄鼠[(584.17±54.03)pg/mL]IFN-γ水平在感染后5 d均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周和8月龄C57BL/6小鼠感染P.b NK65后,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免疫教研室;中国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根据WHO报告显示,中国近年疟疾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安徽、云南和海南3省及江淮流域仍应成为疟疾预防控制重点地区[1],因此,卫生部提出到2020年要在中国范围内消除疟疾[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和成人对疟疾的免疫反应不同[3-4]。儿童比成人对疟疾易感,随着年龄增长,对疟疾易感风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俊;;疟疾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5期

2 李亚楠;温亮;李承毅;张文义;孙海龙;邹文;李申龙;孙岩松;;中国2006—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振天;杨飞龙;付文博;李旭东;余果;陈斌;;中国按蚊属昆虫名录修订(双翅目:蚊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田睿;徐惠芳;朱小燕;孙福军;黄健华;王康琳;;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态势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3年06期

3 罗林峰;王德全;;圆形分布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标在蚊蝇等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4年01期

4 李亚楠;温亮;李承毅;张文义;孙海龙;邹文;李申龙;孙岩松;;中国2006—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2期

5 凌峰;;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南宁市疟疾发病季节的分布特征[J];医学动物防制;2013年11期

6 何昌华;王善青;胡锡敏;王光泽;;上山作业人群疟疾抗体阳性KAP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01期

7 余向华;倪庆翔;张孝和;魏晶娇;陈yN;朱善冰;;浙江省温州市两种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8 祁腾;杨孔;汪立茂;;德格县2007—2012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4年02期

9 丰俊;夏志贵;;2004~2013年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年05期

10 肖朝江;徐伟;刘子琦;彭俊霖;张小东;姜北;;滇西地区25种药用植物抗疟活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岳秋娟;致倦库蚊Chymotrypsin-like蛋白与有机磷抗性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黄婧;平行设计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燕;青蒿素类药物通过hPXR和hCAR对CYP3A4和CYP2B6转录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程健生;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关系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5 胡蝶;清代云南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王光泽;胡锡敏;蔡红林;王善青;;海南省2006~2010年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02期

2 车河龙;林栋;;疟疾的防控现状及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3 雷杨;许国君;肖宁;康杨;李黎;;四川省输入性疟疾现状及防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4期

4 ;辽宁省疟疾流行规律的初步探讨[J];辽宁中级医刊;1978年05期

5 陆运龙;;我国流动人口疟疾的现状[J];预防医学论坛;2008年07期

6 高春玉,柴光军,韩光红,杨小为,刘莉,蒋正杰;1950~2001年我国疟疾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6期

7 张倩;邓平建;耿艺介;黄达娜;吴双;杨冬燕;张艳炜;杨小柯;杨永存;;深圳市2006-2009年疟疾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1期

8 丁俊;;疟疾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5期

9 ;一九九六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年03期

10 周水森;王漪;李雨;;201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萍;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裕棠;;大白鼠对伯氏疟原虫年龄免疫的性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6年06期

2 严继舟,苏天成;伯氏疟原虫的体外培养和透射电镜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S1期

3 刘景福,王韶颖,王耀明;伯氏疟原虫对小鼠肝、脾、肾酶类的组织化学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S1期

4 张绍武;李桂英;;超低温疟原虫动物整体保存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1年03期

5 陈颖丹,林宝英,张家埙;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系的培育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01期

6 戴祖瑞;通过蚊虫叮咬啮齿动物测定伯氏疟原虫孢子体的数量[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8年04期

7 张穗,陈佩惠;影响疟原虫蚊期体外培养的某些因素[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06期

8 陈泽建,庄国正,范奇彬,王体庄,王杰;山莨菪碱逆转抗氯喹伯氏疟原虫抗药性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0年02期

9 郝文波;李明;;转基因疟原虫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邱云;;伯氏疟原虫核糖体RNA基因的克隆与特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爱如;于宗渊;吕丽莉;隋在云;;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酯钠抗伯氏疟原虫的增效作用和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逆转抗性作用[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魏晓莉;李国福;李刚;赵京花;吴德昌;时云林;;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抗性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魏晓莉;李国福;赵京花;时云林;李刚;吴德昌;;伯氏疟原虫抗本芴醇株抗性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单磊;黄瑾;李洪林;张卫东;;新型Falcipain-2靶向抗耐药抗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闫文朝;王天奇;索勋;韩利方;;转染技术在顶复门原虫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锡林;许颖;段建华;;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侵入肝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克强;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致病力差异的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曹毅;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林英姿;新型转基因减毒疟疾疫苗的构建与抗疟机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4 王红;磷酸萘酚喹抗药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彩亮;萘酚喹衍生物的筛选与药效评价[D];大理学院;2013年

2 高岩;Artequick及其组分对伯氏疟原虫K173抗性培育的初步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陈俊;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纯化及其在红内期表达的检测[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赵振宇;肿瘤坏死因子α与一氧化氮在脑型疟发病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2年

5 孙雪英;复方蒿甲醚对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疗效与其它抗疟药疗效比较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武静静;自然调节性T细胞通过修饰前炎症应答介导脑型疟疾的发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贾晶;新型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基因表达平台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李晓芬;茚地那韦和氯喹协同抑制疟原虫生长研究及减毒疟原虫株的构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黄豫晓;TIP样蛋白在疟原虫免疫抑制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李明星;约氏疟原虫红外期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感染肝细胞miRNA表达谱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4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04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