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的调控和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的调控和功能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效能可因突触活动而改变,是神经网络可塑性的基础,被广泛认为是大脑高级功能,比如学习记忆的细胞机制。长时程增强(LTP)以及它的“对立面”长时程减弱(LTD)是突触可塑性的两个重要表现。LTP的特征是突触后膜AMPA受体表达数量的增加,与之相反,LTD表现为突触后膜AMPA受体表达数量的减少。在谷氨酸能突触中,蛋白质磷酸化被认为是调控AMPA受体介导兴奋性传递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活性依赖的蛋白质激酶的激活相同,磷酸酶在突触可塑性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且受到动态的调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包含SH2结构域的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各个组织的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在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Shp2功能获得性突变与功能丧失性突变会引起智力发育障碍性疾病。另外,通过遗传学方法,比如构建Noonan综合症相关的Shp2基因突变的敲进小鼠和果蝇,或者Shp2敲除小鼠,得到的实验结果均表明Shp2参与调控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然而,Shp2参与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这里,我们运用针对表征Shp2活性的磷酸化位点(Shp2 Y542位点的磷酸化)的特异性抗体为工具,研究海马脑区突触可塑性与Shp2活性的调控。首先,我们检测了活性Shp2 (pY542)的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在发育过程中pY542表达升高,pY542在神经元突触内表达相对较高;其次,我们观察了Shp2活性依赖的变化,结果显示在LTP刺激时,更多Shp2分子聚集到突触内,在LTP过程中Shp2的酶活性升高,而LTD过程中Shp2酶活性下降,且上述过程都依赖于NMDA受体的活性。我们还观察到Shp2的酶活性在小鼠恐惧记忆模型中显著升高。进一步,我们应用针对Shp2酶活性的特异性抑制剂(NSC87877)证明了Shp2的酶活性对于LTP是必需的。我们在AAV-Cre介导的条件性敲除Shp2的培养神经元上发现Shp2酶活性对于活性依赖的AMPA受体上膜是必需的。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揭示了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呈双向调节,其活性增强是突触可塑性增加及学习和记忆所必需的,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Shp2调控、功能及其在认知中作用的理解。
[Abstract]:The effect of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can be changed by synaptic activity, which is the basis of neural network plasticity 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advanced function of the brain. For example, the cellular mechanism of learning and memory.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and its "opposite" long term weakening (LTD). LTP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AMPA receptors in postsynaptic membranes. In contrast, the expression of AMPA receptor on 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decreased in glutamate synapses.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athway to regulate excitatory transduction mediated by AMPA receptors, which is similar to activation of activity-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Phosphatas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 contains the SH2 domain. It is a non-recipient tyrosine phosphatase widely expressed in various tissues. I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Shp2 functional acquired mutation and 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 can lead to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disorders. In addition, through genetic methods. For example, knockin mice and fruit flies that construct Shp2 gene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Noonan syndrome, or Shp2 knockout mi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hp2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However,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Shp2 involved i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is not clear. We used a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phosphorylation at Shp2Y542, a phosphorylation sit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activity of Shp2, as a tool.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Shp2 activity in hippocampus. Firstly, we detect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profiles of active Shp2 pY54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Y542 increased during development. Secondly,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Shp2 activity depend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Shp2 molecules aggregated into synapses during LTP stimulation,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Shp2 increased during LTP. However, the activity of Shp2 decreased during LTD, and all of the above processes depended on the activity of NMDA receptor. We also observ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hp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ear memory model of mice. We used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Shp2 activity, NSC8787777). It is proved that the enzyme activity of Shp2 is necessary for LTP. We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Shp2 enzyme is dependent on AMPA in cultured neurons of conditioned knockout Shp2 mediated by AAV-Cre. The receptor supermembrane is necessary.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ctivity of Shp2 is regulated in both directions i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its enhancement is necessary for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which extends and deepens our regulation of Shp2. The understanding of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cogni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蕾;张良成;郭永正;;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9期
2 陈鹏,李金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J];生命科学;2001年03期
3 ;衰老从40岁开始[J];生物学通报;2004年08期
4 孙树敏;刘皓;;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突触可塑性[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毛慕华;刘宗生;胡江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中的突触标识[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6 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6期
7 冯波;胡鹏;王蓉;;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涛;;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神经振荡和信息流研究(英文)[J];生理学报;2011年05期
9 张永杰;唐冬梅;徐桂萍;;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12年08期
10 周玲;杨世若;;短时程的突触可塑性[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慧;王青云;;突触可塑性影响下的第一类神经元网络的同步分析与放电转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吴鹏飞;胡壮丽;杨远坚;王芳;陈建国;;巯基化合物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3 董智强;陈旭;曹立梅;;神经激肽B1受体与突触可塑性[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陈建国;王芳;胡壮丽;王伟;吴文宁;;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对离子通道和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5 吴正治;李明;李映红;张晓丽;贾秀琴;陈蔓茵;;天泰1号对自发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电镜定量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贺文彬;张俊龙;陈乃宏;;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突触可塑性的分子开关?[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雍政;颜玲娣;宫泽辉;;噻吩诺啡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8 吴巧凤;卢圣峰;余曙光;;沉默突触在突触可塑性及针灸促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探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澎涛;潘彦舒;黄启福;贾旭;严京;王永炎;;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前胜;董胜璋;陈学敏;;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与学习记忆[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成都军区总医院 张虎军;大脑越用越灵有科学依据[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彦;Aβ损伤突触可塑性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姚高毅;二氧化硫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分子机制及阻断MAGL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郭琳;PM_(10)及其代表性多环芳烃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其分子机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刘丹;褪黑素2受体、糖原合酶激酶-3、蛋白磷酸酯酶-2A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耿媛;高频rTMS改善老龄相关认知障碍的突触可塑性机制及相关代谢物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斌;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的调控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苏立达;小脑浦肯野细胞长时程突触可塑性若干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史学锋;阈下神经活动对大鼠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萱;早期维生素A缺乏对智力发育及突触可塑性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庄平;培养大脑皮层感觉运动神经元活动依赖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菊;双受体激动剂CI-1206在Aβ1-42所致小鼠空间记忆障碍和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孙婷婷;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对高龄生育子代情绪和学习记忆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霍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D];延安大学;2016年
4 王玮;一种融合多种可塑性的脉冲神经网络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杨波;富勒醇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离体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叶晨静;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赵江;研究突触后膜NMDA受体在突触内外侧向移位对突触可塑性的可能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高杨;非动作电位依赖的突触前后配对刺激诱导大鼠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广辉;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动力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晓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龄小鼠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8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6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