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铜绿假单胞菌pfm基因对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5 17:08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pfm基因对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影响 出处:《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 三型分泌系统 蛋白表达水平 Western杂交


【摘要】:【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基因pfm对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构建pfm基因互补菌株pfmC。提取野生株PAO1、敲除株Δpfm和互补株pfmC的RNA,利用Real-time PCR从转录水平检测效应蛋白ExoS、ExoT和ExoY转录水平的变化。以ExoS为代表,检测细胞内和分泌到细胞外效应蛋白的含量。收集铜绿假单胞菌PAO1、Δpfm和pfmC菌体内和分泌到细胞外的总蛋白,利用ExoS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杂交,特异检测ExoS的蛋白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相比,Δpfm中exoS、exoT和exoY转录水平明显降低,而pfmC中这3个蛋白的转录水平得到回补。Δpfm菌体内和分泌到细胞外的ExoS量均明显低于野生株PAO1,pfmC细胞内和细胞外分泌的ExoS蛋白量均得到恢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基因pfm会影响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ene pfm on secretory system effector protein. [methods] to construct pfm gene complementary strain pfmC. extract wild strain PAO1. The RNAs of the knockout strain 螖 pfm and the complementary strain pfmC were removed and the effector protein ExoS was detected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by Real-time PCR. Changes of ExoT and ExoY transcriptional levels. ExoS was us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detect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effector proteins. PAO1 was collected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total proteins secreted into cells by 螖 pfm and pfmC were hybridized by Western using ExoS polyclonal antibodies. The protein level of ExoS was detected specifical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exoSnexoT and exoY in 螖 pf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wild type.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these three proteins in pfmC were compensated. The amount of ExoS secreted into the cells of 螖 pf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ild strain PAO1. Both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secretion of ExoS protein in pfmC cells recovered. [conclus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ene pfm may affect the level of secretory system effector protein of type 3.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570089) 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No.07JCYBJC08000)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医院三大致病菌之一。该菌通过一系列毒力机制介导感染,三型分泌系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机制。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在细胞表面形成针状结构,可以直接将毒力蛋白注入宿主细胞,造成宿主细胞死亡,与细菌快速感染直接相关[1]。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伟娜;梁海华;沈立新;段康民;;铜绿假单胞菌中Ⅲ型分泌系统受Rhl和PQS群体感应系统调节[J];微生物学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松雷;沈策;;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27期

2 崔钦娜;李芳;邢伟越;迟晓艳;冯志彬;王艳华;葛宜和;刘林德;;铜绿假单胞菌全局调控因子RsmA的缺失影响2个吩嗪基因簇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守亮;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抑制因子活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董飞;半夏内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11T-3-1生防效果及活性成分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宪,唐英春,张扣兴,张天托;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藻酸盐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年04期

2 张克斌,金晓琳,朱军民,胡晓梅,饶贤才,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测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凌立君,张伟云,肖杭,刘瑞,杨金宇,侯亚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5期

4 许宏涛,陈东科,俞云松,张秀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1期

5 廖立新,曹郁生,李国辉,陈燕;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疫苗的制备[J];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03期

6 丁友法;王伟;毛剑锋;;浙江丽水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12期

7 赵书平;姜梅杰;张晖;;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1型整合酶基因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年09期

8 卢焱,叶萍,王靖,张永生,凌代文;铜绿假单胞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年01期

9 黄怡,刘瑞,王靖,刘忠令;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中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年03期

10 李玲,熊盛道,徐永健,张珍祥;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D_2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凯舜;潘发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孙卫忠;胡晓梅;贾鸣;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多糖水解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伍勇;;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及整合子在碳氢酶烯类耐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金莉莉;王秋雨;;铜绿假单胞菌对Calu-3细胞基础分泌及CFTR表达的影响[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宋世会;田德英;陈安群;吴会玲;倪明;;mucA基因突变对铜绿假单胞菌粘液表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洋;杨锦红;李方去;李向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MexAB-OprM表达的关系[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彭少华;吴琼;聂署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OXA型β-内酰胺酶分型及基因定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早报记者 李yN 实习生 刘笑;“泛耐药菌早就存在于周围”[N];东方早报;2010年

2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超级细菌为何接连出现[N];健康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 晓嘉;超级细菌:来势凶猛 并非无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雪涵;铜绿假单胞菌dsbM基因相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叶露;pvdQ基因在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作用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单志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基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6 王丽丽;铜绿假单胞菌pvdQ基因对群集运动中抗生素抗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龚凤云;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MexB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维青;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及其在生物被膜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段佳丽;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章喻军;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耐药和保护原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麻琼丽;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D];海南大学;2010年

5 杨国君;两株假单胞菌摄取与降解烷烃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6 王媛;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调节抑制物检测筛选系统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7年

7 韵晋琦;铜绿假单胞菌来源的脂肪酶的纯化与异源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李曼;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对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调控作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苗;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蛋白表达监测系统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谢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8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