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本文关键词:小腿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成人下肢标本10侧,用乳胶进行乆动脉灌注,解剖观察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穿支的数量和走行,并以内外踝尖的连线标志定位穿支血管,绘制穿支血管分布图。结果:腓动脉沿途发出(5.3±0.8)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外侧肌群、外侧肌间隔以及后外侧肌群穿出,集中在距外踝5~10cm及21~27cm这2个区段内。胫后动脉发出(5.6±0.3)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内侧肌群、内侧肌间隔以及后内侧肌群穿出,多集中在距内踝6~8cm、13~18cm以及23~27cm这3个区段内。小腿深部源动脉的穿支血管均参与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形成。结论:提供了小腿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ed anatomy of perforating branches of the leg. Methods: 10 adult lower extremity specimens were perfused with latex to observe the number and course of perforating branches of peron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Results: the peroneal artery sent out 5.3 卤0.8 branches along the way, mainly from the lateral muscle group. The perforating branches of the lateral septum and the posterolateral muscle group were concentrated in 510cm and 21,27cm from the lateral malleolus.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roduced 5.6 卤0.3 branches of perforating vessels. It was mainly perforated from medial muscle group, medial septum and posterior medial muscle group, mostly in 6cm from medial malleolus. The perforating branches of deep shank artery were all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cutaneous neurotrophic vascular plexus in 13 ~ (18) cm and 23 ~ (27) cm. Conclusion:. Vascular anatomical data of perforating leg flap were provided. To provide anatomic basis for clinic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erforating branch flap.
【作者单位】: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分类号】:R322.7
【正文快照】: 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临床上常用的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它们具有供区损伤小、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创面修复准确美观等优点[1-2]。但穿支血管数量多,变异大,不易定位,给临床上穿支皮瓣的切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尽管国内外学者[3-8]对腓动脉及胫后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厚森;王成琪;刘光军;谭琪;;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2期
2 李进生;;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远端带蒂皮瓣影响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2期
3 崔大勇;韩冬;王珂;王哲峰;芦留斌;唐勇;;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皮肤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4 冯鹏;侯书建;刘亚平;;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火器伤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5 冯鹏;冯文文;赵英波;侯书建;冯承臣;;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爆炸伤性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6 李建娜;高燕;毛秀娟;褚强坤;;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7 王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8 丁明胜 ,孙宝群,崔文峰,邢跃刚,王传功;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下瓣修复足背缺损[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10期
9 滕晓峰;陈宏;李学渊;;166例上肢皮肤脱套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年06期
10 李学渊;滕晓峰;王欣;陈宏;章伟文;陈德松;;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文;赵桂香;王毅;程代薇;李自力;郭小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2 厉孟;闫乔生;许有;;皮神经营养皮瓣8例坏死原因分析[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徐永清;李军;丁晶;汪新民;阮默;汤逊;陆声;朱跃良;马涛;郭远发;徐小山;师继红;李春晓;;不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A];玉溪市第三届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建昌;李俊昌;李俊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柳昊;叫澄宇;张怀保;潘哲尔;;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瓣转位术[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赵玉驰;王力刚;朱武平;;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朝亮;黄素芳;孙雪生;朱涛;王加利;康颂科;李新霞;;吻合神经的指神经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守成;沈向前;徐骥华;叶坡;陈强;陈博;;前臂中段尺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天兰;狭长窄蒂长宽比与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关系及其成活机理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靖永军;外科延迟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成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彭田红;臂丛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与上肢血管神经的三维重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4 冯云;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陈胜华;下肢血管的三维重建及相关组织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傅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刚;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琦;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涛;前臂桡侧皮动脉皮瓣的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巍巍;蒂瓣夹角对穿支筋膜蒂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翁晓娟;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邦中;带下部前锯肌的侧胸皮瓣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Hurbungs Ameet;[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璋斌;儿童及成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比较[D];中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余国荣;陶圣祥;张奕;;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2 ;《临床解剖学杂志》第四、五卷文题索引(1986—1987)[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7年04期
3 侯宝华,徐达传,简志祥,区金锐,陈伟;直肠系膜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4期
4 李明;孟华;刘学敏;;面神经颞支和下颌缘支应用解剖学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方克伟;李泽惠;杨达宽;徐鸿毅;沈邦昆;何进;;女性阴部神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王金国;吴华;杨彬;尹晓;刘峰;;肱骨干骨折内固定中桡神经移位术的应用解剖[J];中医正骨;2008年03期
7 郭永富;彭志才;罗继红;张鹏;刘忠良;;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剖观察[J];解剖与临床;2008年03期
8 徐伟立;李索林;王燕;时保军;李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解剖中的指导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8年05期
9 陈胜华;唐茂林;徐达传;丁红梅;刘畅;李泽宇;田喜光;;血管三维重建与传统解剖学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5期
10 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黄美贤;徐达传;;颞骨手术相关的面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厚伦;;臂丛的应用解剖[A];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刘金军;李兴国;;眶隔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胡兴宇;蓝顺清;李朝明;韩福刚;;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4 郑桓;蒲四庆;张志勇;吕志伟;;拇收肌腱弓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5 姜华东;方马荣;任国良;朱f^;李继承;;腕关节盘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徐达传;;面部表情肌的应用解剖[A];2011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孙文琢;王滨;曲立文;陶然;;胸骨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李晓平;徐达传;李朝龙;;腹腔镜肝脏外科第一肝门血管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刘承杏;李兴国;范艳;王金德;刘金军;;骨性眶腔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刘金军;李兴国;;眼眶锥内间隙的应用解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衣晓峰;小肠移植动物模型初建成[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李秀忠;舟月骨分离相关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及影像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丁红梅;动力性肌肉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与三维可视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胜华;下肢血管的三维重建及相关组织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高巍;膝关节组成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学雷;面部整复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7 彭田红;臂丛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与上肢血管神经的三维重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杨运平;肘关节稳定性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9 陆声;腰椎前路微创手术及椎体成形术的相关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原晓景;髋关节血供与手术入路关系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2 吕文亮;颞浅动脉在耳前区分支的应用解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浩;颈静脉孔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英华;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临床解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永江;胫骨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徐明;经鼻内窥镜筛动脉窦内段、视神经管段的应用解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景峰;内窥镜辅助经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8 傅群武;胰头区血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简小飞;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东;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7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8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