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体外亲和筛选

发布时间:2018-01-19 22:23

  本文关键词: 破伤风 破伤风毒素 单链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噬菌体 出处:《军事医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构建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TeNT-Hc)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RT-PCR从5名破伤风抗体滴度较高的健康献浆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全套人破伤风抗体VH和VL基因,经过重叠PCR将VH和VL基因连接获得scFv片段。将scFv片段克隆至pCANTAB5E载体,电转化大肠TG1感受态菌,获得抗体库。以TeNT-Hc为抗原对抗体库进行3轮筛选,获得特异性人源性抗TeNT-Hc单链抗体。scFv由pET32a(+)表达载体表达,产物包涵体采用HisTrap FF预装柱纯化并透析复性。采用非竞争酶免疫实验法测定scFv亲和常数(affinity constant,KD值)。检测scFv抑制TeNT-Hc与神经节苷脂GT1b结合的体外中和活性,计算抑制率。结果构建库容量为1×108的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经过筛选获得3株特异性较好的人源性抗TeNT-Hc单链抗体。原核表达结果显示,3株scFv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45%。包涵体经洗涤、纯化和复性后,scFv均保持了与TeNT-Hc的特异结合活性,1 L培养物经纯化后可获得4~6 mg scFv蛋白。亲和力测定结果,27G、22D和S-4-7H-scFv的KD值分别为(1.25×10-7),(2.31×10-7)和(1.97×10-7)mol/L。3株抗体对TeNT-Hc与神经节苷脂GT1b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64.5%,58.6%和51.5%。结论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特异性抗TeNT-Hc单链抗体的获得,为人破伤风基因工程中和抗体的制备奠定了良好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human tetanus immunized phage scFv library. Screening of specific scFv antibody against tetanus toxin heavy chain TeNT-Hc). Methods A complete set of human tetanus antibody VH and VL genes were obtain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5 healthy donors with high tetanus antibody titer by RT-PCR. The VH and VL genes were ligated by overlapping PCR to obtain the scFv fragment. The scFv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pCANTAB5E vector and electro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TG1 receptive bacteria. The antibody library was obtained. Using TeNT-Hc as antigen, the antibody library was screened for 3 rounds, and the specific human anti TeNT-Hc 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was expressed by pET32a () expression vector. The inclusion bodies were purified by HisTrap FF preloading column and renatured by dialysis. The affinity constant of scFv was determined by non-competitive enzyme immunoassay. The neutralization activity of scFv on the binding of TeNT-Hc to ganglioside GT1b in vitro was detected. Results 1 脳 108 human tetanus immunized phage scFv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After screening, three human anti TeNT-Hc scFv with good specificity were obtained.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scFv strains were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ies. The specific binding activity of inclusion bodies to TeNT-Hc was maintained after washing, purification and renaturation. 1L culture was purified and 4mg scFv protein was obtained. The result of affinity test was 27G. The KD values of 22D and S-4-7H-scFv were 1.25 脳 10 ~ (-7). The inhibition rate of TeNT-Hc binding to ganglioside GT1b was 64.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tetanus immunized phage scFv librar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fic anti TeNT-Hc scFv with neutralizing activity in vitro. The prepar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human tetanus gene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疫苗与抗体工程研究室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全军感染病临床实验诊断中心;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与诊疗中心;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25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102360,81172980)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外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危重疾病。该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1]。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感染发病,在一些国家人感染破伤风后的死亡率仍可高达80%。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焦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死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玉蓉;李玉肖;;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资料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年15期

2 许元;杜正驰;曾昆;朱椿萍;金凤;纪春蓉;;破伤风抗毒素所致过敏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0期

3 王晗;于蕊;张晓鹏;任军;谢娜;樊红艳;张金龙;房婷;于长明;陈薇;;人源抗破伤风毒素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的重组设计与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彦伟,成军,焦成松,张忠东,李强,李莉,陈菊梅;抗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年02期

2 盛辉,苑春莉,张志超,胡学军,迟宝荣;大容量天然人源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单链抗体的淘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3 谭亚军,雷殿良,张庶民;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3期

4 王剑虹;鼻腔免疫表达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的小鼠能抵御破伤风毒素的攻击[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8年03期

5 扈晶;通过分步碘化处理纯化的破伤风毒素来制备有效的类毒素[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3期

6 季万胜,任军,周绍娟,费晋秀,陈峥,乔泰东,樊代明;癌胚抗原单链抗体-链亲和素融和蛋白的功能鉴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白玉杰,苏成芝,杨安钢,刘智广,曹云新;流式细胞仪鉴定抗人CD3单链抗体活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8 陈萍,邓健蓓,陈梅红,韩骅,药立波,苏成芝;T7启动子作用下抗人TNF-α单链抗体的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年05期

9 王字玲,邓健蓓,韩骅,陈萍,药立波,苏成芝;抗人黑色素瘤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和分泌型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10 王宏伟,金宁一,许崇波,赵宝华,殷震;抗HIV-1 gp120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J];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军;唐家琪;李先富;潘秀珍;操敏;;抗人红细胞血型抗原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欲晓;乔媛媛;周丽君;;人源性抗蓖麻单链抗体的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崇志;王玉霞;孙曼霁;;抗电鳐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3F3的单链抗体高级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及其抑制酶活性机理探讨[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汤永民;宁铂涛;曹江;沈红强;钱柏芹;张海忠;张怡;郭莉;;抗人CD14新克隆ZCH-7-2F9单链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鉴定[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严丹丹;杨福辉;方瑾;宋今丹;;抗人大肠癌基因工程双价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梦元;黄华j;尹长城;王祥斌;;抗TNF-α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一步柱上纯化和复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芳芳;;重症肌无力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酵母菌表达及特异性鉴定[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祝怀平;王迎春;季顺东;江淼;白霞;阮长耿;;抗vWF与GPIb-IX结合部位的单链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汪世华;张新艳;王天文;王宗华;;细菌HrpA蛋白的单链抗体的制备[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肖代雯;沈昕;邢薇;黄宇;雷萍;朱慧芬;刁智娟;刘红云;沈关心;;抗TfR双价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其鉴定[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杨丽佳;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获得突破[N];健康报;2001年

2 衣晓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难题有望破解[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肾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记者 李天舒;抗狂犬病毒人源抗体制备成功[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军;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20-47)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和烟草中的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陈德宇;前列腺素D合成酶在男性生殖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余自强;抗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V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熊盛;重组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和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与性质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霞;抗人胃泌素单克隆抗体及其单链抗体的研制[D];四川大学;2004年

7 邵长利;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融合HIV-1gp41抗原肽双功能分子的制备与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8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9 安广宇;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孙红;抗ICAM-1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飞虎;抗肺癌单链抗体偶联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构建及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江淼;抗活化血小板表面受体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和筛选[D];苏州大学;2003年

3 王溪桥;大容量人源肝癌核糖体展示单链抗体库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薇;抗T-2毒素单链抗体的制备及该毒素对细胞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庆丽;抗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靶向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樊春波;全人源抗CCR7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初步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柴蔚然;重组人TNF-α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辉;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单链抗体A7基因的表达及特性鉴定[D];延边大学;2005年

9 邹德生;抗cyclin D1人源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肖代雯;抗TfR单链抗体及其双价抗体的构建、表达及鉴定[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5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445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