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人群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渐近解
本文选题:HIV传播 + 艾滋病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研究了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流行性传染病区域的人群传播规律,利用摄动方法对艾滋病的传播动力学非线性方程作出了渐近解,并讨论了它的一致有效性.最后对动力学模型的解作了定量、定性方面的讨论.
[Abstract]:The dynamics model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ransmission is studied, and the law of population transmission in epidemic epidemic area is described. The asymptotic solution of the nonlinear equation of HIV transmission dynamics is obtained by using perturbation method.Its uniform validity is also discussed.Finally, the solution of the kinetic model is discuss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02106)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面说明[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3期
2 那雷;于长清;季芳;汤艳东;李亮;林跃智;吕晓玲;刘晓明;郑永辉;周建华;曲娟娟;;中国3种旧大陆猴TRIMCyp嵌合基因的存在状况及基因特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3 季芳;张艳春;李学家;张秀娟;彭白露;金石军;刘晓明;;中国恒河猴MHC Ⅰ型部分等位基因的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伟民;;Rev蛋白依赖性杀伤型艾滋病DNA疫苗的合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许利军;吴南屏;;人巨细胞病毒(HCMV)蛋白pp71的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兴贵;李清艳;陈翠丽;李爽;张琪;宋东辉;张越男;邓元告;施定基;;转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基因工程鱼腥藻的构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如明;;谈谈动物病毒的变异与人兽共患病[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杨军;汪江山;杨青;王畅;许国旺;;应用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对核苷断裂机理的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白逢彦;李娟;;中国病原念珠菌之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徐广贤;赵德明;;牛结核杆菌侵袭蛋白4E(mce4E)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开华;李越希;汪兴太;李长贵;郁兴明;黄培堂;;重组人巨细胞病毒gp52蛋白的纯化及鉴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金善炜;;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应如何选题之我见[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张春玉;张良玉;薛雅丽;李璞;傅松滨;;中国15个群体中SDF1多态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霞;研究显示黑猩猩也会因艾滋病死亡[N];科技日报;2009年
2 早报记者 俞立严;这种微生物,,治艾滋也治癌症[N];东方早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金振蓉;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三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6年
4 王有国;炭疽杆菌自述(接上期)[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郑文堂;发展生物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N];光明日报;2005年
6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 采访整理;微生物是地球的原住民[N];保健时报;2007年
7 通讯员 胡晓云;我省密切监控“超级病菌”[N];长江日报;2007年
8 戴汉武;非洲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通过《马达加斯加宣言》[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9 新讯;美国科学家破译恒河猴DNA[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悦;携带中国CRF07_BC HIV-1毒株env基因的嵌合病毒SHIV构建及体内外生物学活性检测[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祖强;艾滋病重组表位疫苗的设计原理与制备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陈海琴;大肠杆菌无细胞系统合成人β-防御素和艾滋病病毒蛋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孙峥嵘;HIV-1生物学特性及宿主遗传背景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张奉学;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王少扬;中国人群HIV-1B亚型特异性CTL应答研究和HLA-All类分子限制的CTL表位确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杨晶;三组治疗艾滋病的靶向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李清秀;表达HIV-1的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免疫策略对含有蒙脱石的DNA疫苗免疫作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9 董红梅;重组人穿孔素活性片段的表达及对HIV感染CD4~+T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10 薛莹;结核分枝杆菌Rpf样蛋白生物学及免疫学活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会来;人免疫缺陷病毒重组非复制型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苗文泉;我国部分地区HIV-1毒株的分离培养与基因序列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3 李臻;HIV多表位核酸疫苗免疫实验及鸡痘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吕帅然;两种HIV-1重组腺病毒疫苗(修饰型,野生型)的构建及免疫原性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敏;SIV p2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性质分析和初步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戴凯凡;表达HIV-Ⅰ多价野生基因和合成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的构建及与DNA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喜珍;HIV-1病毒样颗粒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康庄;菠菜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3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77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