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
本文选题:脂肪 + 间充质干细胞 ; 参考:《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皮内移植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为临床皮肤创伤后修复提供新的细胞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hADSCs,取3~5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并分别置于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在实验小鼠背部制备一个面积为1 cm×1 cm的皮肤创面,将磁性纳米颗粒标记的hADSCs以皮内注射方式移植到小鼠创面四周。分别于伤后0、7和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具有骨,软骨,脂肪诱导分化潜能;实验小鼠皮肤创伤后3 d开始,可见各组创面逐渐缩小,伤后21 d创面愈合。移植组于创伤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为(74.6%±4.1%),14 d为(96.5%±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 d的(26.7%±1.9%),14 d的(47.3%±2.3%),(P0.05)。结论 hADSCs移植能够提高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速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derm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DSCs) on the repair of skin wounds in mice, and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of cell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kin repair in mice. Methods the hADSCs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The expression of CD90, CD105, CD34 and CD45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he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bone, cartilage and fat medium. The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was detected. A skin wound with an area of 1 cm 脳 1 cm was prepared on the back of the experimental mice.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labeled hADSCs was implanted into the skin wound of the mice by intradermal injection. Wound healing was observed on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injury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ressed CD90 and CD105, but did not express CD34 and CD45.It had the potential of bone, cartilage and adipose differentiation. The rate of wound healing in the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74.6% 卤4.1 on the 7th day after trauma,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6.7% 卤1.9%) on the 14th day,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7.3% 卤2.3%) on the 14th day. Conclusion hADSCs transplantation can improve the healing rate of skin wounds in mice.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8103)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2012225080) 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F11-262-9-01)
【分类号】:R3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阳德;张洋;潘一峰;;磁性纳米颗粒靶向性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6年02期
2 霍双枝;施萍;庞希宁;;人羊膜负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瑜;刘根新;吴培星;李剑勇;董鹏程;周绪正;魏小娟;;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2 许杰;谢颂海;曹勇;范康年;;基于VB的电镜图片中粒径分布统计程序的开发[J];电子显微学报;2010年04期
3 陈丽;熊建文;刘桂香;张镇西;;纳米TiO_(2-x)N_x对ALA-PDT体外灭活HL60效果影响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10期
4 李则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3年25期
5 张玉龙;毋巨龙;高晓康;戴霞;杨忠;刘彦龙;李世荣;;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1期
6 成登苗;翟学良;徐洋;;磁性靶向药物粒子的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任志艳;黄羽佳;唐柏生;张毅;翟亚;;Fe_3O_4纳米颗粒的磁感应发热研究[J];化工时刊;2008年08期
8 刘尚莲;崔晗;;生物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制备及靶向给药应用[J];化工时刊;2010年07期
9 张吉林;洪广言;倪嘉缵;;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靶向药物载体[J];化学进展;2009年05期
10 时荣;张瑾;张选奋;;皮肤附属器与创面愈合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庆涛;磁性催化剂与磁稳定床中苯选择性加氢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陈爱政;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聚乳酸基药物载体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黄煜伦;雷公藤红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赵淑华;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心肌毒性的体内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郭萍;顺磁纳米铁核素(PNINs)的物理靶向和富集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龙学颖;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的磁共振分子探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细胞实验[D];中南大学;2010年
7 欧阳伟炜;磁感应热疗及热化疗治疗大鼠乳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8 卢艳敏;磁性纳米颗粒转运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基因转运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王庆;联合基因转染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张明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癌细胞增殖转移及自噬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元青;磁性纳米颗粒的研制及其肿瘤靶向磁热疗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2 解林艳;介孔SiO_2/Fe_3O_4中空微球的可控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帆;纳米氧化钛在菠菜光化学反应与氮代谢中的若干作用机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武亦文;基于LC-MS/MS高通量分离分析的多西他赛纳米注射剂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成登苗;磁性靶向药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静婷;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DDNP-SPIONs显像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李慧;超顺磁性氧化铁携载Uc-MSC干预CIA大鼠炎症反应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戴骏骏;基于靶向载药的荧光磁性果胶纳米球的制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潘林宏;SSTR靶向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制备及其显像的实验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年
10 暴志国;ADSCs在组织工程化软组织当中的应用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付小兵;国外创伤修复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年03期
2 付霞霏;何援利;;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CFSE标记[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3 王正国;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俊明;孔霞;陈龙;郭凌郧;杨建业;郑飞;潘国栋;黄永章;王家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勇,蔡继业,吴扬哲;基于AFM形态学观察的细胞铺展机理的假想[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3 向明章;蒋耀光;王慧春;林一丹;;人肺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J];重庆医学;2006年06期
4 甘凤英;叶德富;;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6年11期
5 邓黎;梁志清;李俊男;李宇迪;徐惠成;史常旭;;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J];重庆医学;2007年08期
6 柳向东,柴冈,李东,崔磊,刘伟,曹谊林;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表型鉴定[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迟作华;张洹;陆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的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3期
8 陈晨;张毅;;Notch信号通路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年02期
9 王晓宇;侯玲玲;马海滨;关伟军;马月辉;;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10 曹慧颖;邵鹏;石金升;;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岑建农;陈子兴;钱军;王玮;傅建新;潘金兰;;人骨髓和动员外周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韩钦;刘艳宁;何东南;闫曦;曹莹;赵春华;;分离和鉴定小肠上皮干细胞及其可塑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张迅轶;刘厚奇;;重组FGF-10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脂肪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江德鹏;粟永萍;屈纪富;冉新泽;程天民;向静;文亮;;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促进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6 江小霞;张毅;吴英;刘元林;张双喜;唐佩弦;毛宁;;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华松;武浩;张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房佰俊;宋永平;张龚莉;魏旭东;胡杰英;赵春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多向分化的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房佰俊;宋永平;张龚莉;魏旭东;胡杰英;赵春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的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迟作华;张洹;陆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德仁 黄国良;人体内的水知识[N];福建科技报;2009年
2 刘贞妮;新食品让你吃得少却很“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记者 邰举;韩利用脂肪干细胞克隆狗获得成功[N];科技日报;2009年
4 编译 杨孝文;动物御寒高招 人类没法模仿[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动物究竟能多“坚强”?[N];工人日报;2008年
6 谷将;蝇蛆黄粉虫 养殖前景好[N];江苏科技报;2006年
7 李雯;羊水成为干细胞提取新来源[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记者 冯卫东;美发现能控制小鼠胖瘦的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9 编译 徐冰川;蝗虫500万年前从非洲到美洲[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栾海;俄专家发现促使蝾螈眼组织再生的基因[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礼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静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郑毅雄;人骨膜间质祖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胡宁;缺氧诱导因子-1a增强骨形态发生蛋白-9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李鹏;模拟脑内移植环境追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功能重建体外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何佳雪;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阳;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对外周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李大虎;CKIP-1负控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10 刘学娟;MiR-18b通过SMAD2调节TGF-β1诱导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传辉;动态压力联合IGF-1基因转染促进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HIF-1α表达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家福;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元林;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及定向成骨分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李辉;丙二醛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勇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培养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7 丛舒;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黎;单克隆抗体ZUC3免疫磁珠分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胡鸢;缺氧诱导因子-1a基因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孙欣欣;Wnt3a/LRP5信号传导通路对ST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2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80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