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模式抗原Mannan-TTC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30 07:26

  本文选题:甘露聚糖 + 免疫原性 ; 参考:《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年03期


【摘要】:目的:制备高免疫原性的模式抗原Mannan-TTC,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甘露聚糖(Mannan)与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蛋白进行化学交联,SDS-PAGE分析交联产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负载Mannan-TT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WST-1和ELISA检测TTC特异性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FN-γ的能力;小鼠免疫后,用ELISA检测TTC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成功交联Mannan与TTC,获得模式抗原Mannan-TTC。该交联产物能通过活化树突状细胞(DC),不仅增强了对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而且显著增强TTC抗原特异性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动物免疫实验则显示,该交联产物能刺激小鼠免疫细胞产生TTC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但与单纯TTC抗原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获Mannan-TTC抗原免疫原性好,能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为研究体内外抗原提呈、免疫应答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抗原。
[Abstract]:Aim: to prepare a model antigen Mannan-TTC with high immunogenicity and analyze its immunogenicity. Methods: Mannan was chemically crosslinked with tetanus toxin C (TTC) protein, and the crosslinke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SDS-PAGE. The ability of DC loaded Mannan-TTC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cells and the ability of TTC specific CD4 T cells to proliferate and secrete IFN- 纬 were detected b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TTC specific antibody. Results: the model antigen Mannan-TTCwas obtained by successfully crosslinking Mannan with TTC. By activating dendritic cells, the crosslinked product not only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cell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secretion of IFN- 纬, a cytokine of CD4 T lymphocytes specific to TTC antigen. Animal immunoassay showed that the cross-linked product could stimulate the immune cells of mice to produce TTC antigen-specific antibodi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TTC antigen alone. Conclusion: the obtained Mannan-TTC antigen has good immunogenici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which provides a good model antigen for the study of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in vivo and in vitro.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00645)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210231015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2HASTIT024) 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骨干项目(2010GGJS-117)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320017)资助项目 新乡医学院重点学科开放基金(ZD200928)资助项目
【分类号】:R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柏,杨锡强;免疫学与儿科临床 第九讲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缺陷与感染[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9期

2 蒋惠荷;神经氨酸酶对癌细胞免疫原性增强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1978年S1期

3 ;从结核杆菌分离出阿糖甘露聚糖(Arabinomannan)[J];国外医学情报;1980年03期

4 龚蕴贞;乙型肝炎多肽微胶粒疫苗的研制[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年03期

5 张学述;;酿酒酵母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包膜多肽不同区段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8年03期

6 Ada GL;史百芬;;疫苗的前景[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8年04期

7 王长太;;用五种不同方法提纯的HBsAg的纯度、抗原性和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年05期

8 左祥生,苏宝田;孕血清中早孕因子免疫原性的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1年02期

9 王叙亭;霍乱毒素B亚单位N-末端附加肽段降低其口服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年05期

10 蒋玖;成人口服霍乱活菌苗CVD103-HgR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排泄特点[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晖;程健君;何多姣;李双霞;田颖新;贾天军;;感染CPn人群中CPn0308免疫原性分析研究[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徐云升;;高危型HPV新型免疫原MAP的分子设计及其免疫原性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忠明;张颖;黄嘉璐;何为;刘庆良;张洪勇;熊思东;;采用嵌合基因技术增强结核杆菌ESAT-6抗原在小鼠和猴子体内免疫原性的研究[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擎天;朱泳璋;褚嘉yP;张庶民;郭晓奎;;GM-CSF对重组百日咳DNA疫苗免疫原性的作用[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马翠卿;魏林;李彩虹;王秀荣;;A族链球菌表面新发现蛋白Fba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5次会员代表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毛开荣;丁家波;程君生;蒋玉文;;布鲁氏菌基因缺失菌株rS2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测定[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韦霖;韩焕兴;陆惠琦;仲人前;;人源化抗体的演进发展及应用现状[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曾瑞红;吴丽娜;杨建岭;魏林;李彩霞;崔玉秀;;TERT多表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商庆龙;谷鸿喜;;HPV16 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希炜;吴军;罗高兴;罗奇志;王锡华;易绍萱;贺伟峰;马兵;王儒鹏;唐进;;间接抗原递呈途径在表皮细胞免疫原性中作用的实验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健;肿瘤细胞遨游太空后发生变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记者白剑峰;肿瘤细胞太空“旅行”[N];人民日报;2003年

3 ;映日荷花别样红[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庄愉;生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5 庄愉;新型抗结核疫苗的开发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静雨;用炎症来阻止肿瘤生长[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王kH;肿瘤疫苗研究的新选择[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刘洪宇;艾滋疫苗:修成正果还需多少年?[N];辽宁日报;2008年

9 ;韩忠朝:在干细胞领域执著前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周来;我国启动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申荣;微载体制备甲肝灭活疫苗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蒋尔鹏;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人胚胎心脏垞细胞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3 罗源;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对HCV E2蛋白免疫原性抑制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沈美龙;基于DNA免疫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荣光;幽门螺杆菌omp11和lpp2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王兰;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7 田美娟;天坛痘病毒载体改造及其对HIV重组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王希;新型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在老龄小鼠中免疫原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何晓文;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姜涛;SARS新型核酸疫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鸿元;登革3型病毒prME和NS1多基因重组质粒DNA免疫原性增强效果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栾翔凌;SARS病毒E、M、N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席晓蓉;HBsAg/GM-CSF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4 唐艳;TRP-2_(180-188)CTL表位之APL的设计和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钟琼;SARSCoV灭活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保护性与安全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雅英;百日咳杆菌粘着素和菌毛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6年

7 孙会来;人免疫缺陷病毒重组非复制型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新华;创伤弧菌FJ03-X2荚膜多糖的提取和免疫原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王小娥;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鉴定vvIBDV抗原表位及多表位模拟蛋白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杨敏;戊二醛聚合方法对血红蛋白聚合产物免疫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82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