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全能干细胞角度解读远古医学
本文选题:中医学 + 精气 ; 参考:《医学争鸣》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围绕生命科学热点领域干细胞理论研究,以亚全能干细胞视角阐述了对远古医学之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的认知,探索中西医学合璧、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①干细胞与中医万物本原的精气在体内分布及功能上相似;②干细胞分化和自我更新是相辅相成的,处于中医学中的阴阳相济状态;③在体内亚全能干细胞参与五脏六腑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类似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互根互生功能;④经络行走于结缔组织间,富集微小血管、淋巴组织网束,穴位在经络上汇集成神经组织区带,与体内功能细胞和组织液共同构建成生物信息网络通路,而亚全能干细胞是经络穴位上重要的效应细胞,循经感传实现机体内物质、能量和生命信息的转换和传递,定向迁移输入健康的干细胞母子以修复和更新病变组织;⑤亚全能干细胞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的调节作用,在病理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调节平衡并促进损伤组织再生修复。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theory in the hot field of life sc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gnition of the essence of ancient medicine,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meridian and meridian, and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tem ce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almighty stem cell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self-renewal of stem cells, which are similar in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in vivo,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are in the state of Yin and Ya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Subpotent stem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repair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organs and organs in vivo,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heory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similar to the theory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that 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walk between connective tissues and enrich small blood vessels and lymphoid tissue network bundles. Acupoints converge on the meridians to form a neural tissue zone, and together with functional cells and tissue fluids in the body to form a bi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pathway, while subalpotent stem cells are important effector cells on the meridian acupoints, which transmit substances along the meridians to realize the body's internal substanc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energy and life information, the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healthy stem cells into mother and son to repair and renew the diseased tissue, the existence of sub-totipotent stem cells in various tissues of the body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immune regulation. To improve the balance of immune regulation and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of injured tissues in pathologic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973”项目(2011CB964900) “863”项目(2011AA020100)
【分类号】:R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克平;论黄疸病因[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2 殷光磊,陈华德;“补泻反,则病益笃”之我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3 夏克平;论黄疸治疗大法——疏肝利胆的确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4 夏克平;王化猛;;论有无辨证的确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5 王年生;于鬯对《内经》的校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6 孟立;古法新生——导引按跷(下)[J];按摩与导引;2002年02期
7 邝日建;;中医药延缓衰老纵论[J];按摩与导引;2006年12期
8 陈汇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模式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徐冬梅;;不同性别健康人胃经五输阻抗测试值差异的初步探索[J];北方药学;2011年07期
10 杨力强;刘濮滑;李丹;;浅谈方剂配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沛华;;《内经》的天道观与慢性肝病养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2 罗勇;;朱丹溪“情志致病”浅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杨婧;张捷;李雪霓;张大荣;;试用《黄帝内经》理论分析进食障碍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林琪家;刘清国;;冲脉之穴位考订[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刘婧;王凡;杜小正;东贵荣;;腧穴配伍源流及规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石佳;刘密;兰蕾;张国山;常小荣;;浅谈古代文献关于胃脘痛的针灸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王富春;;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焦玉洁;杨学智;牛欣;;169例在校大学生四诊特征的数字化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毅玲;宋月晗;;试论睡眠障碍与体质的关系[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世平;郭选贤;胡研萍;梁润英;郭会军;李华伟;姜枫;王勇;;再论“艾毒”[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霁;电针“百会透前顶”穴区对帕金森病小鼠干预性的基础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闫川慧;帕金森病病证结合辨证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陈朝晖;复方紫归膏在大鼠创口皮肤愈合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陈敏;参芪复方调控GK大鼠大血管病变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凋亡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付雨;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的病理机制与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儒芳;当代情绪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医七情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杭洲;《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所暗含气化平衡观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珞珈;肺炎喘嗽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云丹;阳和汤体外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邵长江;芪归胶囊的临床前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蒋巍;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孙敏;《黄帝内经》针刺治疗整体观思想探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江正龙;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ve积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王宇;头穴电揑丛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罗梅;针刺募穴预防卒中后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尹胜;活血通络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李秋;痔秘通Ⅰ号治疗大肠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小霞;陈劲松;苏永锋;廖灿;刘兵;毛宁;;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有免疫调控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1期
2 李丹丹;;探讨心理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2期
3 李红;郭子宽;毛宁;;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5期
4 孟宪泽;崔健;;援物比类思维方法在中西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5 吴涛;石静云;白海;王存邦;路继红;欧剑锋;;无细胞接触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3期
6 江勋源;刘强;;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王勇;;以气调控论指导“阴虚发热”证实验动物的正确造模[J];四川中医;2010年08期
8 王衍堂;石桂秀;;Gαq蛋白信号与免疫调控和自身免疫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9 李祖进;戴家珠;杨业翔;杨青;肖祖荫;曾令兰;李淑莉;罗端德;王心禾;;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生IL—2水平的变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92年01期
10 ;自体淋巴因子疗法刺激眼组织修复过程[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小兵;;成体干细胞和组织修复与再生[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付小兵;;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治疗性应用:现状与展望[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跃然;游力;高春义;田志刚;;Leptin对NK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赵跃然;;Leptin对NK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洪净;赵明;陈小野;乔明琦;杨进;;论发展中医实验动物科学[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屈纪富;;抑制消减杂交在干细胞研究及组织修复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7 傅江南;王晓光;;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曹雪涛;;免疫应答调控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郑小伟;;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与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恒湘;;骨髓干细胞的临床试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永康;经络学说与神经——体液——内分泌学说[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郝成涛;我国首次在肝脏中发现重要免疫调控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张明雪 刘宁;中西医学对心身疾病的不同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周颖;医学心理学相关名词与医学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张明雪 刘宁;心理实质的中西医心理学比较[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太原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郝效槐;肾的认识 中西医学异曲同工[N];健康报;2008年
7 王春鸣;中西医结合使我国心身医学发展具有特色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薇;人类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图谱首次公布[N];健康报;2001年
9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X 姚成灿;bFGF肌肤“装修”揭秘[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通讯员 汤宏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小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鲍嫣;新型B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张智;嘌呤受体P2Y_6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边莉;HGF基因修饰的MSC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控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孟二红;HMGB1的原核表达以及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6 王蕾;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免疫调控的形态学基础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7 章宏海;热激蛋白HSP70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以及HSP70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6年
8 许熊飞;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诱导CD4~+T细胞凋亡及促进记忆性CD4~+T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9 陈亚巍;醛固酮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泌IL-8的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0 王居平;TLR4乙酰化/甲基化修饰激活对炎症免疫的调节[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晓阳;脑不对称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细胞学基础[D];汕头大学;2005年
2 金瑛;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夏氏疟原虫感染中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徐曼;人脐带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免疫调控能力和支持造血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付清玲;脑不对称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的分子和细胞基础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1年
5 刘克;大鼠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形态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吴皖;亚全能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萃;日本血吸虫成虫与虫卵抗原刺激小鼠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与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欣芳;bFGF调节人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张静;HMGB1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荀,
本文编号:1841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84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