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甘草酸苷体外上调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

发布时间:2018-05-10 19:05

  本文选题:乙肝疫苗 + 无应答 ; 参考:《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年07期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酸苷(GL)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使乙肝疫苗应答率得到有效提升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分离研究对象PBMC,加入HBsAg和(或)GL的条件下体外培养,Real-time PCR测定刺激后IFN-γ、IL-4、IL-10、CD80、CD86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和应答组比较。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培养CTL,贴壁细胞诱导分化为DC;CCK-8法检测各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DC激活的CTL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HBsAg+GL联合刺激组PBMC的IFN-γ、IL-10、CD80、CD86 mRNA表达水平高于HBsAg单独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mRNA表达低于应答组(P0.05),IL-10、CD80 mRNA无明显差异(P0.05),而CD86 mRNA表达高于应答组(P0.05);IL-4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HBsAg单独刺激组比较,HBsAg+GL联合刺激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且高于应答组(P0.05),其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亦显著提高(P0.05),接近应答组水平(P0.05)。结论:GL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联合HBsAg有可能诱导机体创造更有利于乙肝保护性抗体产生的环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lycyrrhizin GLN on immune functi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 non-responders and to provide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rat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Methods: PBM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with HBsAg and (or) GL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IL-10, IL-10, CD80 and CD86 mRNA in IFN- 纬 -IL-4, IL-10 and IL-10,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response group. Non-adherent cells were collected to culture CTLs. The ability of DC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lymphocytes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DC activated CTL cells to K562 cells were detected by DC-CCK-8 metho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FN- 纬 -IL-10 IL-10 CD80 ~ + CD86 mRNA in PBM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BsAg alone group (P 0.05), but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mRN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0.05 + IL-10 + CD80 mRNA in response group (P 0.05), but the expression of CD86 mRN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esponse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xpression of IL-4 mRNA. Compared with the HBsAg alone stimulation group,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lymphocytes stimulated by DC in combination with HBsAg G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in the response group. The cytotoxicity of activated CTL to K562 cell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was close to the level of P0.05 in the response group. Conclusi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non-responders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can be regulated by WJ GL, and combined with HBsAg can induce the body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patitis B protective antibody, and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病理科;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7300964)资助
【分类号】:R3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观尚;;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对IL-8和IL-10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黄茵,陈智,徐承槐,李敏伟,蔡玲斐,金建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与B7-CD28及IL-12、IL-10的相关性[J];免疫学杂志;2002年06期

3 陆富永;明海霞;刘懿;马兰;李艳芸;;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光化学疗法治疗斑秃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杰;吴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4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李良彬;李凡卡;;国内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学研究新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9年04期

3 黄晓晖;陈思东;;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的研究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4 闫蕾;武海燕;徐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8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5 林潮双;王向阳;高志良;;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现状及对无(弱)应答的探索[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6 苏齐鉴,谢志春;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J];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04期

7 陈志富;;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协同效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7期

8 高荣升;杨波;刘亚波;;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的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4期

9 周金莉;邵新环;张示渊;付进忠;展群岭;罗延峰;;不同孕周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性[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10 吴霜;;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内科;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金成;健康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陈园生;公共服务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群乙型肝炎免疫学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陈小英;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3 王启辉;LPS_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诱导小鼠抗体产生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吉玲;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吴霜;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江秀梅;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黄晓晖;HLA-DRB1*0701、HLA-DQB1*0201基因及环境因素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病例对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7年

8 周桃梅;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同应答人群的T细胞亚群观察[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仁芳;HIV-1感染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窦蕾;双生子乙肝疫苗接种后弱/无应答的环境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涂正坤,吴雄文,刘敏,姜晓丹,杨志章,吴锋,龚非力,赵修竹;湖北汉族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2 戴光辉;中药配合光化疗法治疗斑秃41例[J];新中医;2005年02期

3 黄文栋,王亚凡;一种测定细胞增殖和衰减的快速比色分析法[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4年06期

4 周静;杨勤萍;徐峰;楼玮;盛友渔;;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10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7期

5 季伟,王慧芬,冯传前,鞠连才,赵敏,貌盼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年04期

6 王岩,马英骥,杨宝山,毕蔓茹,陈力艳;复方甘草酸苷减轻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2期

7 陈立艳,杨宝山,马英骥,毕蔓茹,高峰;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3期

8 温先勇,向成玉,苑冀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6、IL-8、IL -12、IL-18变化的研究(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正坤,吴雄文,刘敏,姜晓丹,杨志章,吴锋,龚非力,赵修竹;湖北汉族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2 程红春,刘鹏,徐雪萍,邵华,毕翠俊,燕霞,张翠萍;乙肝疫苗的国内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06期

3 钱毅,章廉,梁雪梅,侯金林,骆抗先;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的相关性[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乙肝疫苗解脱不白之冤[J];医药世界;2001年04期

5 易学瑞,祖萍,袁有成,张宜俊,孔祥平,曾滢,汪恩浩;新型脂质体吸附乙肝疫苗的稳定性及其抗病毒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年06期

6 ;我国首个治疗用乙肝疫苗进入临床试验[J];抗感染药学;2003年04期

7 黄丽华 ,王立成;我国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水平[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张国强;赵铠;;从乙肝疫苗的制备看疫苗纯化技术的发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9 李雪翔,谢广中,张谋鸿,孙景明,肖亮明,姚福宝,,叶和清,杜玉霞,张绍美;国产和美国产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五年效果比较[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5年01期

10 田秀梅;接种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1例[J];菏泽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开先;罗国琦;罗予;;肠道粘膜菌群与免疫刺激作用[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傅瑞全;韦鹏涯;王坤;杨贵彬;;免疫口服液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郝林林;蔺春生;;红细胞免疫系统研究简介及理疗应用的前景[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黄美蓉;颜军;施鹏;;中等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ACTH、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胡忠玉;何鹏;邱少辉;方鑫;李河民;梁争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孙安源;魏海明;田志刚;;rhIL-12在人鼠嵌合模型中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谢正;李真;;心理干预对农村地区艾滋病并发抑郁症病人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荣升;傅振坤;李恒;李殿俊;;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杨策;钟河江;王海燕;严军;周建云;刘庆;黄苏娜;程英;蒋建新;;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XBP-1途径影响天然免疫功能[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铁晖;;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在体内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雯心;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弹性”[N];健康报;2007年

2 朱立明;情绪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联[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朱立明;情绪能影响肿瘤的临床过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哈医大肿瘤医院教授 徐向英邋衣晓峰 孙理 刘锐 整理;抗癌 还要不要乐观心态[N];健康报;2007年

5 何裕民;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朱立明;不良情绪和癌症确有关联[N];健康报;2007年

7 刘文山;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 何裕民;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基因佐剂促进不同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动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寇丽;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功能紊乱与调控[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何艳;淋巴细胞膜K(v)通道在低氧免疫及适应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4 陈琳;日本血吸虫感染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卞广林;基于汉逊酵母细胞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萍;靶向DC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7 沈媛;树突状细胞介导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张利永;CD137在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田刚;酶解鸡蛋清小(寡)肽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孙安源;rhIL-15和rhIL-12分别促进huPBL在NOD-SCID小鼠体内重建及HBV疫苗的体内免疫应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芳;慢性应激对免疫功能损伤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2 徐蕾;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感染Her-2/neu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后的免疫功能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阿依努尔;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功能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4 高璇;围孕期应用益生菌对子代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建;慢性束缚应激对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小鼠前胃癌(MFC)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莉;心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龚星光;壮、汉族HLA-DRB1等位基因与乙肝疫苗应答相关性对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孟艳丽;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虞艳琦;HLA-DRB1*15及相应位点下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艳艳;疲劳型亚健康小鼠模型的创建及维康颗粒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0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870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