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巨噬细胞吞噬黑素化与非黑素化马尔尼菲青霉的电镜观察

发布时间:2018-05-12 12:30

  本文选题:马尔尼菲青霉 + 巨噬细胞 ; 参考:《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目的通过透射电镜(TEM)比较巨噬细胞吞噬黑素化与非黑素化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孢子的区别,初步探讨黑素在马尔尼菲青霉致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孢子与Ana-1小鼠巨噬细胞系共同培养,分为处理组A、B、C和D组:A组加入干扰素-γ及L-DOPA,B组仅加入干扰素-γ,C组仅加入L-DOPA,D组不加干扰素-γ及L-DOPA,设置基础对照组E为加入L-DOPA培养的巨噬细胞。7d后离心收集各组巨噬细胞和孢子,透射电镜观察并比较其超微形态变化。结果无论是否加入干扰素-γ均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孢子现象。加入L-DOPA培养的A、C组巨噬细胞内外的酵母细胞壁内侧面均产生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一个巨噬细胞吞噬孢子数目为2~6个。未加入L-DOPA培养的B、D组巨噬细胞内外的酵母细胞壁内侧面无颗粒状电子致密物,一个巨噬细胞吞噬孢子数目为10~25个。结论 L-DOPA可以促进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孢子黑素颗粒的合成,黑素化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孢子逃避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增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elan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by comparing th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s with that of non-melanocytic Penicillium marneffei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Methods the yeast spore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and Ana-1 mouse macrophage cell lines were co-cultur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D, group A: group A added interferon- 纬 and L-DOPA-B, group C added only interferon- 纬 and L-DOPA, group C only added L-DOPA-D without interferon- 纬 and L-DOPA. After 7 days, macrophages and spores of each group were collected by centrifugation in group E as macrophages cultured with L-DOPA.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Results the phagocytosi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yeast spores by macrophages was observed whether or not interferon-纬 was added. Granular electron density was produc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ell wall of the macrophages in group A and C cultured with L-DOPA, and the number of phagocytic spores of one macrophage ranged from 2 to 6. There were no granular electron densification i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ell wall of the macrophages in group B ~ D without L-DOPA. The number of phagocytic spores of one macrophage ranged from 10 to 25. Conclusion L-DOPA can promote the synthesis of spore melanin granules in Penicillium marneffei, and the ability of the spore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cultured to escap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s is enhanced.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6019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1GXNsFA018255)联合资助~~
【分类号】:R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晓晟;梁伶;曹存巍;刘栋华;严煜林;黄绍标;刘燕芬;韦高;;马尔尼菲青霉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关系究研[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立莉;马尔尼菲青霉黑色素合成与左旋多巴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志艳;温雷蕾;李静宜;陈晓旭;王作英;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St3 HN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詹旭;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在黑色素合成中的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鑫;玉米大斑病菌StPKS基因与黑色素合成及致病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馨予;马尔尼菲青霉产色与致病力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何俊伟;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梁伶,李菊裳;马尔尼菲青霉的生态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唐志荣;陆珍珍;刘伟;陈杰;胡月英;邓小娥;梁伟献;杨进业;陆国敢;;广西艾滋病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感染及其治疗[J];应用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3 陈义光,彭德姣,田宏现;红曲及红曲霉的研究与应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桑红,廖万清,温海,陈江汉;产黑素培养基在新生隐球菌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4期

5 曹志艳;杨胜勇;董金皋;;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1期

6 李炳学;李颖;;产黑色素酵母状真菌[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1期

7 刘栋华;谭升顺;罗红;刘晓军;;氟康唑诱导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产67.5kDa蛋白[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8 潘健,李菊裳;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裕充;廖万清;温海;潘炜华;陈江汉;顾菊林;徐红;;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白化株的吞噬作用[J];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03期

2 董钟云,张友会;巨噬细胞细胞毒功能的调变Ⅲ.Fusarin C对活化的巨噬细胞细胞毒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6年06期

3 戴建武,董群,苏雅娴,尚彤;巨噬细胞膜变形性与细胞骨架微丝关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2期

4 胡玉香,谢琪;肿瘤细胞诱生巨噬细胞分泌细胞毒因子的体内外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年02期

5 章卫平,曹雪涛,叶天星;IL-3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内对巨噬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5年05期

6 田文华;缝合线水溶性因素对体外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6年05期

7 宫锋,胡志远,陈家佩,吴祖泽,贺福初;人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及对CFU-GM的刺激活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8 牛宇欣,储毅,杨典洱,李慧珠;硝基精氨酸抑制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合成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7年05期

9 郭志勇,崔若兰;细胞间粘附分子对巨噬细胞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年01期

10 杜国盛;一氧化氮与免疫调节[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坚;王家辉;;~(60)Co-γ照射小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防护作用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吴南屏;常秀春;姚航平;李丹;冯磊;;RANTES蛋白对SARS病毒感染巨噬细胞的抑制效应及机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万斌;郭良宏;;单壁碳纳米管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影响及其分子机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傅强;刘秉文;;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宋文刚;曲迅;张彬彬;邓文;徐英萍;杨美香;;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和杀瘤功能的影响[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传友;刘忠泉;李卫民;韩喜琴;郭艳玲;葛炳忠;端木宏谨;;脂多糖对感染卡介苗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唐朝克;王贵学;姜志胜;刘录山;王佐;易光辉;危当恒;任重;王双;代小艳;欧翔;杨永宗;;载脂蛋白AⅠ增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罗明秀;逄大欣;唐小春;李莉;王铁东;李占军;欧阳红生;赖良学;;猪CD163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张华屏;赵嘉惠;乔中东;;雄性激素对巨噬细胞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黄行许;翟大勇;鲍永耀;朴英杰;;低Zn~(2+)促进,高Zn~(2+)抑制巨噬细胞凋亡[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汤宏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2 ;科学理解艾滋病病毒的危害[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记者 王小龙;新生隐球菌自我保护机制揭开[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许琦敏;“全球特工”高效调控生命活动[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MicroRNAs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非经典NF-κB通路的激活[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颜冬菁;Daintain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曹涤非;流产布鲁氏菌Omp25与L7/L12促巨噬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郭东星;睾酮通过细胞膜雄激素受体影响骨髓巨噬细胞中Notch受体及配体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魁;SNAP-23蛋白在鲈鱼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分泌过程中的功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彭nρ,

本文编号:1878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878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