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脂多糖通过LDLr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炎症应激下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另一条通路

发布时间:2018-05-21 03:26

  本文选题:THP-巨噬细胞 + 脂多糖 ; 参考:《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年08期


【摘要】:目的研究炎症介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应激是否通过扰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CAP-SREBP2)复合物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负反馈调控,增加THP-1巨噬细胞对非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摄取,导致泡沫细胞形成。方法诱导分化成功的THP-1巨噬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 h后,分为对照组(继续无血清培养),高脂组(加入LDL负荷,终浓度为25 mg·L-1),高脂加炎症刺激组(加入LDL负荷,终浓度为25 mg·L-1,同时加入炎症介质LPS,终浓度200μg·L-1),单纯炎症刺激组(加入炎症介质LPS,终浓度200μg·L-1),以上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收获。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TNF-α浓度,酶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琼脂糖电泳检测LDL氧化程度,Real time PCR法检测LDLr、SREBP2和SCA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DLr、SREBP2和SCAP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SCAP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的转位情况。结果细胞内胆固醇测定发现,炎症介质LPS通过增加THP-1巨噬细胞对非修饰LDL摄取,导致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在无炎症介质LPS时,25 mg·L-1LDL减少LDLr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然而,LPS增加LDLr mRNA和蛋白表达,逆转25 mg·L-1LDL对LDLr的抑制效应,不恰当的增加了巨噬细胞对LDL摄取(P0.05),LPS刺激也导致了SCAP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过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SCAP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这些结果提示LPS干扰了胆固醇介导的LDLr负反馈调控,使非修饰LDL在巨噬细胞内堆积,导致泡沫细胞形成。结论本研究提示,在LPS诱导的炎症应激状态条件下,天然LDL可以通过LDLr被巨噬细胞大量摄取入细胞内,导致泡沫细胞形成,这可能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另一条通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inflammatory stres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disrupts the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LDLrs mediated by the steroid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olytic activator-steroid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SCAP-SREBP2) complex. Increased uptake of unmodifi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by THP-1 macrophages resulted in foam formation. Methods the differentiated THP-1 macrophages were cultured in serum-free medium for 4 h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tinuous serum-free culture), hyperlipidemia group (adding LDL load, final concentration 25 mg / L), hyperlipidemia plus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group (adding LDL loa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was 25 mg / L, an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渭 g / L ~ (-1). The TNF- 伪 concentration in the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measured by Elisa after 24 hours of culture, an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渭 g / L ~ (-1) in the simple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group, and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渭 g / L ~ (-1). Th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by enzyme method,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LDL by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REBP2 and SCAP mRNA by real time PCR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SREBP2 and SCAP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method. The translocation of SCAP between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Golgi apparatus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Results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assay showed that the inflammatory mediator LPS increased the uptake of unmodified LDL by THP-1 macrophages and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into foam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LPS, 25 mg L-1LDL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LDLr mRNA and protein (P 0.05). However, LP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LDLr mRNA and protein, rever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25 mg L-1LDL on LDLr, and improperly increased the uptake of LDL by macrophages. LPs also resulted in the over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in SCAP and SREBP2, and promoted the transfer of SCAP from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Golgi bod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PS interferes with the cholesterol-mediated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LDLr,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unmodified LDL in macrophages and the formation of foam cells.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lammatory stress induced by LPS, natural LDL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cells by macrophages through LDLr,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foam cells, which may be another pathway of macrophage foaming.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中心重庆市糖脂代谢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心血管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0670869) 四川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No 2011-110335) 泸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 2011-I-S37(6/7)] 泸州医学院基金资助项目(No 2010-108)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基金资助项目(No2011-43)
【分类号】:R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翠格,胡刚,汪海;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始动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芳;曹国良;;同型半胱氨酸与核因子κB活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3期

2 唐澜;王丽;付度关;赵勇;曾和松;;瘦素对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9期

3 倪岚;沈关心;王国平;;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4 赵文凤;郭莉莉;安莉;;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白介素-8水平的初步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4期

5 刘镘利;王宗仁;张筠;雷战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0期

6 李保,马业新,解军,杨滨,李治,王惠珍,张栋,胡晓年,牛勃;卡维地洛改善心梗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状态[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6期

7 李慧君;郑晓亮;刘雪莉;钱伯初;;三烃基锡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2期

8 刘娜;刘俊田;;失巢凋亡在As斑块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3期

9 于丽凤;赵金生;于龙;赵美眯;齐贺;李智;;藻酸双酯钠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5期

10 何宗泽;黄光富;;核因子-κB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红;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炎症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及二者联合对心肌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丹丽;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孟辕丽;有氧运动与铁牛七提取液对高脂膳食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生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哲;姜黄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鹿晓婷;通心络稳定兔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娄小倩;NF-κB信号通路对H_2O_2致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6 何宗泽;NF-κB和MMP-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7 崔慧辉;二苯乙烯苷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IκB表达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0年

8 檀浩鹏;TNF-α、IL-1β、IL-6、NF-κB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金峰;董竞成;徐长青;张心菊;曾丽绚;;淫羊藿苷拮抗脂多糖炎症模型的体内和体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4期

2 汤石林;唐朝克;;急性期应答与胆固醇逆向转运[J];生命的化学;2011年03期

3 陈鹏;戴敏;;脂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6期

4 顾建军;孙华;;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NF-κB、IκB-α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6年04期

5 喻杨;覃军;;内源性胍丁胺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的潜在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8期

6 曹军;姜丽平;耿成燕;姚晓峰;薛向欣;仲来福;;硼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产生TNF-α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8年04期

7 叶强;雷寒;;内毒素、炎症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5期

8 王耀炜;高晓玲;刘卓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在肺泡巨噬细胞上的表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陈洁;姜虹;;TLR4信号通路与炎性反应[J];医学综述;2009年19期

10 陈凤英;高炜;唐朝枢;;CD40-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朝克;孙文清;冯大明;易光辉;杨峻浩;刘录山;王佐;王双;万载阳;杨保堂;杨永宗;;动脉粥样硬化小型猪ABCA1表达的改变[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李志明;马健飞;丁红;张靖华;樊怡;;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益平;陈小芳;董培红;陈永平;;脂多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瘦素分泌的影响[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冯学兵;孙凌云;Tsao BP;Lusis AJ;;狼疮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君伶;沈爱国;程纯;;雪旺细胞表达ICAM-1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周丹;沈勤;;ERK信号转导通路在LPS诱导的炎症过程中的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李立斌;方强;李利;;内毒素受体: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耿红莲;王燕;顾鹏飞;陈军;吴萍;赵雯静;王爱华;仲人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周勇;周慧芳;孙国瑛;谢辉;宋卓慧;管茶香;;EETs对脂多糖应激的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传承与发展,,创湖南省生理科学事业的新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马铮铮;黄晓元;张志功;闵安杰;;脆弱类杆菌LPS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迎基 译;到底真凶是谁?[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许晴波;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是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永铭;T淋巴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刘庆山;低氧诱导因子细胞呼吸和NO的调节机制 Regul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Cell Respiration and NO[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王芷轩;人体内生活的细菌多达三公斤[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代谢科主任医师 邸阜生邋朱广苓 陈颖 整理;内脏肥胖最伤心肝[N];健康报;2008年

7 韩秀霞;Capase-12蛋白参与炎症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李桂春;急性子易患冠心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潘社群;戴长柏:基因工程疫苗及多肽研究“排头兵”[N];昆明日报;2008年

10 芦勤;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增殖抑制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海波;LPS模拟肽疫苗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丁宁;脓毒症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芸;血管紧张素Ⅱ对人外周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杨丽萍;JAK/STAT3通路与MAPK通路协同调节早期炎症介质TNF-α转录活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 李旭宏;IRAK-M在内毒素耐受形成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虹艳;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途径上调内皮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及它们在介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和药物干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晓东;人N端脂多糖结合蛋白(tLB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徐德斌;脂多糖结合蛋白功能位点分析及其抑制性多肽的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9 朱法良;1、IL-17/Th17在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CD28拮抗性类肽对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抑制效应[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周江睿;神经肽Y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和小分子炎症介质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艳;PKC在CCK-8调节RAW264.7细胞CD14表达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2 陈欣;PPARγ对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和胆固醇流入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5年

3 胡静;血管紧张素-(1-7)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晓静;硫化氢对脂多糖诱导离体大鼠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碳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唐雅玲;Compound 48/80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诱导斑块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5年

6 姚琳;EGCG对LPS诱导的p38 MAPK信号转导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永军;糖基化终产物对巨噬细胞MMP-9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孙莺;oxLDL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的制备[D];兰州大学;2006年

9 谈伍平;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朱颖;U937泡沫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表达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7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917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