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STR突变率的研究
本文选题: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 亲子鉴定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目的】观察10 000例肯定亲子关系的三联体案例中STR基因座的突变事件,获取STR基因座的突变率资料。【方法】采用PowerPlexTM16系统进行15个STR基因座的检测,从10 000例肯定亲子关系的三联体案例中筛查出包含STR基因座突变的案例,确定突变等位基因的来源和步数,统计各STR基因座特异性、父源和母源特异性及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突变率及其95%置信区间,分析突变的特点。【结果】10 000例三联体亲子鉴定中检出368例发生突变的案件,共计379个突变事件。突变案件的发生率为3.68%,15个STR基因座的突变率为0.10×10-3~2.30×10-3,平均突变率为1.26×10-3。各基因座的父源和母源突变率分别为0.05×10-3~1.35×10-3和0.05×10-3~0.70×10-3。统计FGA、vWA和D18S51等三个基因座一步突变的等位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0×10-5~40.0×10-5、5.0×10-5~50.0×10-5和5.0×10-5~35.0×10-5。15个基因座的父源/母源突变比值为1.3∶1~17.0∶1,平均为3.57∶1。【结论】STR基因座突变现象普遍存在于亲子鉴定中,各基因座的突变率、父源和母源的突变率、各等位基因的突变率均存在差异,获取这些数据资料对于更准确地评判亲子鉴定结果非常必要。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utation events of STR loci in 10 000 confirmed paternity triad cases, and obtain the mutation rate of STR loci. [methods] 15 STR loci were detected by PowerPlexTM16 system. Cases containing STR locus mutations were screened from 10 000 confirmed paternity triad cases, the source and step number of mutant allele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pecificity of STR loci was counted. The mutation rate of paternal and maternal specificity and allele specificity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368 cases (379 mutation events) were detected in 10 000 triplet paternity tests. The mutation rate of 15 STR loci was 0.10 脳 10-32.30 脳 10-3, and the average mutation rate was 1.26 脳 10-3. The parent and maternal mutation rates of each locus were 0.05 脳 10 ~ (-3) and 0.70 脳 10 ~ (-3), 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mutation rates of FGAVWA and D18S51 were 5.0 脳 10 ~ (-5), 40.0 脳 10 ~ (-5), 5.0 脳 10 ~ (-5), 50.0 脳 10 ~ (-5) and 5.0 脳 10 ~ (-5) N ~ (35) 脳 10 ~ (-5),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parent / parent mutation was 1.3: 117.01, with an average of 3.57: 1. [conclusion] STR locus mutation is common. In paternity testing, The mutation rate of each locus, the mutation rate of parent and mother, and the mutation rate of alleles are all different.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these data in order to judge the results of paternity test more accuratel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347)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2DZ2271500) 2012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09YKPY78)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莉;李扬;陈辉;李晓文;;常染色体STR分型在同胞鉴定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6期
2 陈辉;徐朝阳;李晓文;郑红;程晓丽;贺颖;宋国英;刘华;;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3 刘琼珊;黄以兰;车敏;郑云忠;林敏;;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突变观察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7期
4 伍新尧;罗超权;杨英浩;;应用高科技进行亲子鉴定和法医检验[J];广州医药;1993年03期
5 乔付 ,李桂琴;血型遗传与亲子鉴定[J];中老年保健;1996年04期
6 志宏,单小燕,张志欣,袁庆珍,李伟,熊那;非同位素寡核苷酸探针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1998年02期
7 蔡燕,高泓,吕延鹤,张渝,,李叔平;PCR-ASO探针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类HLA-DQ_2基因型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8 韩莉莉;潘棱;沈晓丽;林赛梅;林立芳;唐海燕;胡洁;;STR基因座中检出三带型等位基因三例及遗传分析[J];海南医学;2011年15期
9 孙海明;傅松滨;;Y染色体STR位点及其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戚其玮,张红岩,万加华,李志强,史为栋,王孔宝;应用DNA指纹技术对胚胎组织进行亲子鉴定[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林;彭少芳;;Y染色体结构、功能及应用[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乾学;吴永魁;张锦霞;张祚新;;致病性大肠杆菌mutS表达及突变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莉莎;罗安雪;宁郁玲;任洪进;;96例人类异常核型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临床分析——附染色体变异15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邓志辉;李茜;吴国光;曾健强;卢亮;朱为刚;杨宝成;;9个短片段长度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延光;;中西比较与借鉴中的中国遗传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遗传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简介[A];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和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集[C];2007年
6 温倜;赵艳辉;张静淑;李岭;;利用多重PCR快速测定人类精子中回文序列介导的染色体易位突变[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7 林守清;;卵巢功能的衰退(老)[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莉;朱明芬;李刚;卢建溪;陈伟;;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技术的建立[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邓立彬;高扬;马素芳;张悦正;康健;曾长青;;应用单体型图进行疾病相关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定位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和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集[C];2007年
10 赵寿元;;从遗传学谈优生优育[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力勇 许文军;河南发现首例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N];健康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许琦敏;基因身份证已可人人拥有?[N];文汇报;2008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禹;血型与血缘 到底啥关系[N];健康报;2007年
4 王谢蒽;女子为何寿命长[N];健康报;2002年
5 梁雪芹 刘建东;DNA多态性何以成为研究热点[N];健康报;2005年
6 王雪飞;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不断适应人类[N];健康报;2008年
7 通讯员 宁习源邋黄治才 记者 于莘明;南方医院发现人类新基因[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孙晓素邋通讯员 宁习源 黄治才;广东人血液发现1个人类新基因[N];南方日报;2008年
9 崔大涛;符合中国国情的AAID分子诊断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教授 白水;生男生女由什么决定[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时文涛;全球男性人口变迁历史的遗传统计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丁克越;不同单倍型块定义在单倍型块结构推断与htSNPs选择中的效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彩娥;1.HLA-A2/HPV6E7四聚体的构建和应用 2.FPH致病基因定位于19p13.1-19pter[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捚歆;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FHIT及p53的病理学检测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刘木根;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雪松;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与酪氨酸磷酸激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颜静;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陈炫;葡激酶体外定向进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莉;河南汉族STR遗传多态性及其在同胞鉴定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2 孙瑜;江西地区汉族人群6个STR基因座位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陈金平;南昌地区汉族人群TPOX等6个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4 郭嘉林;应用STR多态性进行同胞鉴定4例[D];郑州大学;2009年
5 林经东;3个新的Y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6 韩丽芳;中国人群MEFV基因突变及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7 张云智;上海HIV-1分离株vif基因变异分析及Vif蛋白功能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乾坤;微型鼠的骨密度分析及其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D];延边大学;2006年
9 郝燕;HBV前C/BCP区基因突变及血清sHLA-Ⅰ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周翠兰;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复合分子“开/关”技术平台在Y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4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99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