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我国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6-08 13:57

  本文选题:流动儿童 + 歧视知觉 ; 参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34期


【摘要】:歧视知觉带给流动儿童种种心理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理论做了探讨,以期为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以后的研究以及干预工作提供启示。
[Abstract]: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brings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o floating children,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mental health.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levant theories of migrant children's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later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of migrant children's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No:BAK120087)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No:XJK013QXL003) 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No:B2013230)
【分类号】:B844.1;R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云霞;;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3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4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5 刘霞;申继亮;;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及群体态度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6 邢淑芬;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7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8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9 余益兵;邹泓;;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10 刘霞;;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王小红;;我国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现状问题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毕有余;赵晓杰;;升学准备:促进中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高丽;于冬;;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周斌;揭新华;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和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与社区建设——兼论巴黎骚乱对构建和谐社区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江琦;李艳霞;冯淑丹;;流动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赖寒;;流动儿童面临的社会威胁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速;;华侨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李萌萌;;“打工子弟城市学习与探索”项目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4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石雷山;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贺燕;来沪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华英;流动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董佳羽;工读学校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t,

本文编号:199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99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