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

发布时间:2018-09-14 14:56
【摘要】: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stem cells,mBMSCs)在氧化应激损伤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targetofrapamycin,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从30只雄性健康昆明小鼠的股骨中分离、培养和扩增BMSCs。H2O2刺激mBMSCs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不予H2O2处理)、不同浓度H2O2(100、200、300、400、500、800、1 000μmol/L处理mBMSCs)损伤组(n=5)。采用MTT法检测24、48、72 h各组的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学改变;采用细胞核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cl-2、Bax、mTOR及其下游蛋白以及蛋白的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100~1 000μmol/L浓度的H2O2作用mBMSCs24 h后,其形态学和病理学发生浓度依赖性的改变。H2O2浓度在100~300μmol/L时,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mBMSCs的mTOR、p70S6K、S6的表达水平有增高的趋势,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高(P0.01),凋亡蛋白Bax表达不明显(P0.05)。H2O2浓度在400μmol/L以上时,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p-mTOR、p-p70S6K、p-S6、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而mTOR、p70S6K、S6蛋白变化不明显,同时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一定强度的氧化应激可以降低mBMSCs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抑制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性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促进凋亡蛋白Bax表达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mammalian target to frapamycin (mTOR) and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in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of mous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mBMSCs). The model of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stimulating mBMSC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out H2O2 treatment) and injury group (n=5)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2O2 (100,200,300,400,500,800,1 000 micromol/L treatment).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t 24,48,72 hour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MSC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apoptosis was observed by Hoechst 33342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mTOR and its downstream proteins an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morphology and pathology of mBMSCs chang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after 24 h exposure to H2O2 at 100-1 000 micromol/L concentra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6K, S6, Bcl-2, Bcl-2 and Ba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H2O2 was above 400 micromol/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mTOR, p-p70S6K, p-S6 and BCL-2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2O2 concentration (P 0.05, P 0.01). Conclusion A certain intensity of oxidative stress can reduce the survival rate of mBMSCs and promote cell apoptosis.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mTOR and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expression of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and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 Bax.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518104)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KLZZ200907) 重庆市科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CSTC2010BB5036)~~
【分类号】:R32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伟;王家宁;唐俊明;孔霞;郭凌郧;郑飞;张蕾;黄永章;杨建业;;PEP-1-SOD1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无血清条件下的保护作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方利君;付小兵;程飚;孙同柱;李建福;曹荣;王玉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皮脂腺导管构成的初步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03年04期

3 付小兵,方利君,王玉新,孙同柱,程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提高猪皮肤创面修复质量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4 王光辉,牟虹,梁传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1期

5 周亚伟,梁婧,李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年12期

6 徐长宪,许运宾,郭兰敏,张永善,孟国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9期

7 郭丽,尹飞,王欣,凌翎,呼和塔娜,李鹏,段德生,范洪学;bFGF促增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6期

8 祝建中,苗宗宁,钱寒光,赵基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9 杨峰;;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_(165)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10 项舟;胡炜;孔清泉;周海涛;张喜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Ⅰ型胶原支架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英文)[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建英;;子痫前期与氧化应激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体外“心肌环境”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王咏波;王茜;于振乾;杜建玲;;窖蛋白-1在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婷;王凡;朱俊东;易龙;付钰洁;糜漫天;;染料木黄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A];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胡凯骞;张龙泽;陈春英;孙宝云;邢更妹;赵保路;赵宇亮;聂广军;;功能化富勒烯衍生物效应探索:延长线虫寿命和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易龙;糜漫天;;植物化学物抗氧化应激损伤结构与功效关系的研究[A];重庆市营养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冯凯;陈健琳;乌仁娜;徐晨;李欲航;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韩婧;李学军;;姜黄素通过诱导人内皮细胞产生自噬抗氧化应激损伤[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秦军 ;“万能细胞”巧治心脏病[N];浙江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心梗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忠田;基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了新途径[N];健康报;2010年

6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建华;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惹的祸[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7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滕春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任晓勇;人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书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2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洁;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弘光;尝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董玉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项正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周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复合降解膜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贾小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VEGF、bF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书会;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物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43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243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