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对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activity and oxidative injury in human erythrocytes and its effect on erythrocyte hemo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267 blood samples from out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G6PD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Zinkham method recommended by WHO. The normal range of G6PD enzyme activity was 6.8V 20.5 IU/gHb; activity lower than 6.8 IU/gHb. G6PD deficiency type was found. Malondialdehyde (MDA),) H _ 2O _ 2,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GSH), were determined by HabermannHardt method. Results with the absence of enzyme activity of G6PD, the contents of MDA,GSH and H2O2 in blood decreased, on the contrary, the activity of CAT increased. G6PD deficient erythrocyt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oxidative damage of H2O2. In erythrocytes treated with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DHEA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G6PD and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erythrocytes to H2O2 oxidative damage. Conclusion the lack of G6PD enzyme activity can decrease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of erythrocytes,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to affect the sensitivity of erythrocytes to oxidative stress.
【作者单位】: 海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海南医学院理学院;海南省安宁医院检验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960171) 海南医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编号:HY2010-002,HY2010-007)
【分类号】:R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10期
2 李秀军;五味子酚对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模型家兔外周血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05年06期
3 邢宇坤,张伟;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产生机制及其炎症效应[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1期
4 肖曼;杜冠魁;喻芳;蔡望伟;;人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对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及红细胞脆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年16期
5 宋卉,张艳美,董红梅,叶靖,钱元恕;头孢地嗪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诱导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卢荐生;丹参总丹酚酸与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及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7期
7 马德顺,原和宣;替告皂甙元对人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年03期
8 肖曼;杜冠魁;蔡望伟;钟国柄;;蚕豆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鹃;宋春梅;陈希;王琰;;五味子醇提物对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李传刚;高华琨;孙章萍;罗世华;杨明;郝伟莹;戚婷;胡云;李媛媛;舒晓宏;李墨林;;中性粒细胞在实验性小鼠肾毒性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吴劲松,刘宝华,刘韧,张连阳,林静;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4 李勇;孔令青;高洪;严玉霖;;自由基与疾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4期
5 周亿金;李文平;;蚯蚓抗氧化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06期
6 蔺芳;张家洋;皮川真;徐存拴;;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脏再生中的作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10期
7 李玮;谢如锋;范华骅;;中性粒细胞在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2期
8 李玮;谢如锋;任亚娜;杨懿铭;钱开诚;范华骅;;库存血小板血浆中sCD40L含量变化及其对PMNs呼吸爆发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5期
9 武金霞;单彪;习洋;甄兴航;张贺迎;;蚯蚓冻干粉的抗氧化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徐涛;曾邦雄;李世忠;;细菌脂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中性粒细胞P38和JNK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继烈;金橘活性物质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谢利红;~(60)COγ射线照射对豚鼠耳蜗损伤及乙酰半胱氨酸辐射防护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帆;雷公藤甲素急性肾毒性作用机制及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谭圣琰;控制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兰;Akt2是Akt家族中抗氧化应激的主要激酶并通过多条信号途径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管华全;“阴中求阳”配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赵延涛;LPS致流产作用及保胎中药的调控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储海虹;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华东;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防治LPS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任建勋;莱格注射液对脑缺血保护作用与血脑屏障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杰;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和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阳;太和香椿总黄酮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张慧;金柑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抑菌作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林化;NADPH氧化酶2(NOX2)在高血压炎症中的意义[D];桂林医学院;2010年
5 李潇;褐藻酸寡糖的分离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盖春宇;硝苯地平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新文;新生鼠窒息后氧化应激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8 牛莉萍;北五味子挥发油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小军;滋补肾精方对肾精不足证的生长发育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芳;SMND-309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艳玲,角建瓴,刘承宜,刘颂豪;低强度He-Ne激光与丹参注射液联用对牛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邢宇坤,张伟;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产生机制及其炎症效应[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1期
3 周同,姚建,钱萍,董德长;定量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其初步临床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4 李双顶,刘韧,何春阳,肖南,田昆仑;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及肺泡内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及呼吸爆发(英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年06期
5 杜传书;漫谈“蚕豆病”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J];新医学;2001年11期
6 张兆辉,余绍祖,李庚山,赵保路;阿魏酸钠对人类白细胞呼吸爆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5期
7 张德太;胡丽华;杨渝珍;;氧化应激条件下G6PD对Raji细胞内GSH水平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汪红仪,余伯阳,刘峻,门晓媛;生脉散及组成药物总皂苷对不同刺激剂诱导的大鼠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姜新,法祥光,卢士红,沈德诚;单克隆抗体HIM_(82)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降调节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玲;王卫东;朱晓蕊;秦广雍;;抗坏血酸对紫外辐射引起红细胞和红细胞膜过氧化损伤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8年04期
2 林其谁;;红细胞阴离子交换与第三带蛋白[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3年01期
3 谢文彪;王竹平;;体现在红细胞免疫研究中的若干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理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2年11期
4 闻树群,张扬达;老年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J];浙江医学;1994年04期
5 王澍,丛建波,吴可,孙存普;Fe~(2+)对红细胞膜膜脂辐射损伤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7年04期
6 黄丽雅,肖庆忠,苏丹虹;心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膜和血浆脂蛋白(α)代谢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任绪义,张建鹏;红细胞膜锚蛋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年03期
8 陆松敏,刘建仓,郭素清,王成英,刘光海,,陈惠孙;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及其相变温度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9 胡金川;田亚平;江朝光;;红细胞免疫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10 李津婴;李建新;;红细胞膜带3蛋白研究新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波;;红细胞膜脂肪酸n-6:n-3比值对血脂及hsCRP影响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膳食脂肪与健康”论文集[C];2010年
2 韩军花;杨月欣;门建华;王竹;何梅;;锌对红细胞膜转运功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关俊玲;李明润;高向耘;李明;温庭民;张艳君;;红细胞膜的制备及膜成分测定[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毛建平;董燕;孙志贤;;GPA分析法的建立及其在人体细胞突变检测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邵超鹏;苏宇清;熊文;张印则;李桢;周丹;;Del红细胞膜D抗原表位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明;丁n
本文编号:231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3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