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小分子化合物协助两性霉素B清除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潜在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0 08:00
【摘要】:目的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原称白色念珠菌)是人人类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机体体表及深部组织器官的感染。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的患者,白假丝酵母菌所致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会导致高的死亡率。在自然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实际上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生物膜结构来维持生存的。生物膜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由胞外基质及其内的微生物组成。多数慢性感染与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内的致病微生物往往能够躲避药物的作用从而引起机体致命的系统性感染。同理,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使得白假丝酵母菌菌体免受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抵挡了抗菌药物对菌体的药理作用,使致病菌不断释放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感染。大多数抗菌药物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特定靶点来将其消灭(例如阿莫西林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是口前抗真菌药物种类很少,主要有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通常对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而且随着药物滥用导致了耐药菌株频繁产生,临床上控制感染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研究生物膜与药物耐受的关系,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国外学者有进行化合物及抗生素连用的研究,他们发现将抗菌药物与化合物联用能够提高抗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耐药菌株。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便是从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中购入了五万余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大量筛选,已经筛选出了能够提高两性霉素B药效的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针对前期实验所筛选出来的化合物,我们对其协同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并且在验证其协同作用的同时,利用新兴的转录组测序技术,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因水平的差异,试图探寻加入小分子化合物后在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表达差异显著基因,以这些基因为突破点,寻找具体协同作用的生物学靶点。材料和方法培养白假丝酵母菌3153A菌株,通过高通量筛选51520个小分子化合物后针对提高抑制率最明显的F0371-0041(3号)、F0760-2126(10号)化合物进行复筛,利用抗生素敏感性检验,活死细胞染色,细胞毒性检测,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在体外证实化合物系统两性霉素B清除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能力,在体内利用小鼠构建系统性念珠菌病模型,分组药物作用后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菌丝数量来验证化合物对于药物的协同作用。利用IlluminaHiSeq 4000转录组测序,我们分别将实验组与对照组送检,将所有生物信息比对,分析筛选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结果1.在抗生素敏感性检验中,3号及10号化合物显著提高了两性霉素B对微生物的抑制率2.将对照组及实验组进行活死细胞染色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拍摄观察,可以直观的看到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活菌数量明显减少3.针对3号及10号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显示其在实验所以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4.转录组测序分析探查出了实验组及对照组间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后得出了较可靠的几个基因5.体内动物实验验证了在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菌丝含量的差异结论通过高通量筛选,由国家化合物库购入的51520个化合物中,我们最终筛选确定了 3号及10号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验证了相较于对照组,加有小分子化合物的实验组明显提高了两性霉素B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制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策略。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的基因是首次发现与小分子化合物协同两性霉素B抗真菌作用相关的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我们将某些特定的通路与化合物的协同作用联系起来,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李红霞;刘子昀;;两性霉素B的合理使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5期

2 杨正腾;陈晓宇;李徽;叶冬梅;;两性霉素B治疗肾病基础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年09期

3 ;两性霉素B技术鉴定会情况报道[J];医药工业;1977年02期

4 马慕良;;利福平增强两性霉素B作用[J];河北医药;1983年04期

5 金建玲,,陈建华;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3期

6 王雅静,李雄伟,曹伟民,刘佳林;一种携载抗黑热病药物两性霉素B控释系统的研制[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1期

7 林小霞,林霞,陈金莲,朱建芸;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观察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年10期

8 洪进兰;;1例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任吉民;陈良;魏金利;;国外两性霉素B新剂型在临床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年06期

10 杨虹;;抗深部真菌药两性霉素B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怡光;孙润广;郝长春;薛慧君;韩涛;王小梅;;胆固醇/两性霉素B混合单层膜相互作用的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冯晓博;凌波;吴颜祖;姚志荣;;外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愈镰刀菌所致角膜炎一例[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汇;;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张宝如;;真菌感染病儿静注两性霉素B对血管损伤观察与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梅和坤;王冬;白楠;曹江;唐铭婧;江学维;王瑾;王睿;;两性霉素B肾毒性文献计量分析[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徐楠;郁晓;范国荣;温海;陈江汉;;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跨血脑屏障的药效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马小军;李桂萍;周炯;王爱;李太生;;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梅彤林;;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菊妹;郑金满;叶礼岳;王史辉;林邦长;潘君太;林雪松;;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烧伤并发全身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牛长群;祝仕清;刘素彦;;LC-ESI-MS分析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贺彩丽;两性霉素B脂质体市场份额或将迅速扩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抗真菌药(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日美科学家发现与癌扩散有关的物质[N];光明日报;2000年

4 通文;Bioral两性霉素B完成I期临床[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庄愉;“抗”战何时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基因潮供稿;抗真菌新药优于现有疗法[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王睿邋安毛毛;肝肾功能减退 慎用抗真菌药[N];健康报;2007年

9 ;国外斥巨资加速研发新产品竞相上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娟;钾、钠和钙离子对两性霉素B与脂膜相互作用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安毛毛;Allicin协同两性霉素B抗白念珠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晟;小分子化合物协助两性霉素B清除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潜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乔进京;两性霉素B与鞘磷脂混合单分子层的界面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雷;两性霉素B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赵梦玉;两性霉素B磁性脂质体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5 苏宁;两性霉素B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常怡光;两性霉素B与脂质分子混合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研究与原子力显微镜观测[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凤娟;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111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晓燕;大蒜素和两性霉素B联合抑制白念菌丝形成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小丹;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的缓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泓;5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34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