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溯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2 17:41
【摘要】:目的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国标GB4789和有关规范对采自患者的粪便肛拭标本及砧板涂抹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对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进行鉴定。提取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指纹图谱,利用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病人和砧板标本共分离出8株O1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TDH毒力基因为阳性。聚类分析显示,分离自中毒病人和砧板的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指纹图谱相似性高达100%。结论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且来自同一污染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军;李小慧;;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及检测[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2 王秋亚;朱联辉;张兰荣;高翔;张冲;阚飙;王瑞白;;2009~2011年北京通州区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谱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2年03期

3 兰全学;扈庆华;石晓路;王冰;林一曼;程锦泉;张顺祥;;副溶血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子分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0期

4 张蔚;潘劲草;孟冬梅;陈坤;;杭州地区2000-2002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5 刘秀梅;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居尔毅;宁喜斌;;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与免疫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2 金少华;徐粒子;;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监测与调查处置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3 顾冬花;;市售仔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J];山东畜牧兽医;2012年04期

4 茹慧萍;张雪琴;孟丽;任蕴慧;牛世文;;实验室质控在食源性疾病控制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1期

5 罗兆飞;张为宇;杨得胜;;动物性食品中奇异变形杆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6 杜玉萍;陈清;柯雪梅;俞守义;;抗副溶血弧菌TLH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7 谭海玲;李柏生;邓小玲;方伟;柯碧霞;柯昌文;;2008年广东省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8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的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6期

9 谢伟;周建孟;曹红宇;黄丹;;2009年东莞市食物中毒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10 夏玛丽;王复元;孟炜;胡俊;;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丽斌;周宸;林克冰;;几种养殖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管理与技术研究[C];2011年

2 刘佛民;刘礼平;谭海玲;马聪;陈文胜;罗建波;;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何永盛;;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青;钟青萍;王丽;;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永刚;副溶血弧菌tdh、trh和tl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基因敲除对其溶血活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姬华;对虾中食源性弧菌预测模型建立及风险评估[D];江南大学;2012年

3 秦迪岚;荧光纳米标记与编码技术用于几种重要病原菌检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研东;食品中弧菌免疫学筛检方法建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靳延平;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6 坎布;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的致病性和主要毒力基因结构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孙智勇;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9 蒋鲁岩;副溶血弧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变形杆菌属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田长冬;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彭慧峰;副溶血性弧菌FlaE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小红;蛭弧菌4GM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相关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何伟杰;蛭弧菌HKM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相关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明君;海洋弧菌复苏促进因子家族糖蛋白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丁久法;常见致病性弧菌的基因分型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

8 郭倩倩;多重PCR技术和重组DNA技术在水产品安全中的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9 陈星;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10 代敏;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分析及内标PCR检测方法的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计融;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2004年06期

2 李燕俊,赵熙,杨宝兰,李志刚,刘秀梅,计融;肠炎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J];卫生研究;2005年03期

3 翁文川,焦红,王方金,程刚,王伟毅,谢钧宪;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1期

4 张蔚;潘劲草;孟冬梅;陈坤;;杭州地区2000-2002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5 吴蓓蓓;俞盈;金培婕;方维焕;;宁波地区海产品及环境中副溶血弧菌主要毒力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5期

6 董雪;李继耀;王冰;李欣;田晶;赵常智;高丹;;沈阳地区2005年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分群[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蔚,孟冬梅,潘劲草,祝凤英,陈坤;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2 齐小保;熊燕;陈智;周俊英;;武汉市6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02期

3 姬华;韩海红;王洪新;刘秀梅;;副溶血弧菌预测模型与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5期

4 王茵茵,黄晓哲,王月琴,席曼芳;上海地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状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2年07期

5 金周浩;宋达锋;顾青;;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8年03期

6 杨芳;李秀娟;徐保红;;副溶血弧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6期

7 邱波,姚斐,王本利;副溶血弧菌越冬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2年12期

8 李志峰;聂军;;副溶血弧菌端鞭毛基因系统的研究现况[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9 陈星;潘迎捷;孙晓红;赵勇;;四种副溶血弧菌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6期

10 刘军义;;文蛤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初步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登福;;台湾海洋生物毒河渶毒之最近研究现况[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柯碧霞;谭海玲;李柏生;何冬梅;马聪;刘美真;陈经雕;;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暴发与散发菌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蔚;;杭州地区副溶血弧菌临床及小水产品分离株的分子分型[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方平楚;;副溶血性弧菌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艺;扈庆华;牟瑾;林一曼;兰全学;石晓路;马汉武;程锦泉;杨志荣;;2007-2008年深圳市腹泻病副溶血弧菌监测及分子特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6 杨振泉;耿士忠;焦新安;;Tn5转座子介导副溶血弧菌胞外蛋白酶缺陷体的构建及其胞外蛋白的细胞毒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李树清;易建平;胡永强;李健;王巧全;陈志飞;罗满林;周筱华;夏谦;潘晓钟;方怡;陈敏;;套式PCR和实时荧光PCR在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上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李月婷;卢士英;周玉;饶星;霍方珍;任洪林;柳增善;;食物中毒性弧菌三联融合毒素基因克隆与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金周浩;宋达锋;顾青;;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明;喻子牛;陈守文;刘子铎;阮丽芳;李林;;蜡状芽胞杆菌群基因组及其病原特征[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符壮才 刘嫦玉;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有新方法[N];健康报;2006年

2 姚t,

本文编号:2564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564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