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肽SP对NK-92MI细胞迁移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部分图文】:
在10-12~10-10 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SP浓度的增加,其促进NK92-MI细胞迁移作用逐渐增强,1010 mol/L浓度时趋化指数达最大值(P<0.01),随浓度继续增加,SP促进NK92-MI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减弱,结果如表2、图1所示。表2 SP对NK92-MI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SP on migration ability in NK92-MI cells SP浓度/(mol·L-1) SP对NK92-MI细胞的趋化指数 对照 1.00 10-12 1.84±0.16* 10-10 3.17±0.17** 10-8 2.56±0.34** 10-6 1.78±0.2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下表同
表3 SP增强趋化因子CCL21/CXCL12对NK92-MI细胞的趋化作用Table 3 SP enhanced chemotaxis of CCL21/CXCL12 on NK92-MI cells SP浓度/(mol·L-1) CCL21对NK92-MI细胞的趋化指数 CXCL12对NK92-MI细胞的趋化指数 对照 1.00 1.00 10-12 2.24±0.34* 2.48±0.23** 10-10 2.41±0.31* 2.81±0.11** 10-8 2.05±0.25* 2.48±0.28** 10-6 1.68±0.18 2.24±0.16**2.2 SP对NK92-MI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 mRNA表达的影响
浓度范围为10-12~10-6 mol/L的SP作用24 h,CCR7阳性细胞百分率随着SP浓度的增高而增高,10-8 mol/L和10-6 mol/L浓度的SP可明显促进CCR7受体膜表达(P<0.05)(结果见图4A、图4C)。浓度范围为10-12 ~10-6 mol/L的SP作用24 h,CXCR4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SP浓度的增高,具有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10-10 mol/L和10-8 mol/L浓度组,CXCR4阳性细胞百分率有显著增高(P<0.01、P<0.05)(图4B、4C)。图4 SP对NK92-MI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膜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晖,蒋海鹰,颜亚晖,冯德云;内源性生物素对S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乔莉,王锦玲,邱建华,刘顺利;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P能神经的结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李兴启,孙伟,孙建和;耳蜗中阶记录总和电位(SP)频率选择性的实验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6年10期
4 黄晖,赖西南,王正国,付小兵,王丽丽;感觉神经肽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5 王红晖;聂捷琳;李莹辉;戴钟铨;;成体干细胞中的SP细胞群[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12期
6 黄锦叶;免疫细胞化学微波-SP法检测抗核抗体[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1期
7 许义新;朱海英;艾静;胡以平;;SP细胞的研究现状[J];生命的化学;2008年05期
8 王晓琳;陈涛;李云庆;;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SP能终末与中缝大核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突触联系[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年03期
9 邱建华;王锦玲;刘顺利;舒斯云;;豚鼠螺旋神经节SP阳性神经元形态学特征及投射[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2年01期
10 苏红星,韩仲明,猪口哲夫,滨崎正雄;豚鼠胆囊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特点及电镜观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亚南;神经肽SP活化NK92-MI细胞相关circRNA、miRNA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周媛媛;A型肉毒毒素对电场刺激及SP引发的胃离体平滑肌收缩作用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杨艳杰;乙型肝炎病毒EnhⅠ、SPⅠ、SPⅡ结合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武俊芳;慢性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OS、SP、CGRP的表达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马媛媛;SP及其NK-1受体促进大鼠伤害性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钊;神经肽CGRP、SP、NPY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周芳;MASP-2 EGF和SP功能区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8 秦博;NK92-MI细胞表面SP受体功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倩;重组人MASP-2活性基因片段CCP_1-CCP_2-SP、CCP_2-SP和SP腺病毒载体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6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