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3:32
   光滑念珠菌是亚洲第三或第四种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原体,占念珠菌血流感染的29%,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进行综述。
【文章目录】:
1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
2 环境因素影响光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
3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基因调控
4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抗性及抗性机制
    4.1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抗性
    4.2 光滑念珠菌生物膜抗性机制
5 对抗生物膜形成的方法
6 展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麻雅婷;何赏;陈琛;杨继勇;向代军;张可昕;王成彬;;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诱导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6期

2 张彩红;朱泽;;滨海新区婴幼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3 毕建虹;;全身感染光滑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的小鼠免疫应答和致病性的比较[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3期

4 杨明;麻雅婷;何赏;段欣欣;王佳楠;荆颖;张可昕;王成彬;;不同细菌所致小鼠血流感染模型中MIP-1β、MIP-2和IL-12p70的表达及变化规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11期

5 杨明;麻雅婷;何赏;陈琛;张可昕;王成彬;;LIF和RANTES在单病原菌性血流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18年01期

6 窦豆;霍名赫;闫章才;;我国学者对中国血流感染致病细菌携带耐多黏菌素基因mcr-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J];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2期

7 应小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及防治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年07期

8 高志鹏;陈康勇;郭佳婧;;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协同作用防控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7年03期

9 徐金莲;孙自镛;简翠;李丽;;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相关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10 王国戗;娄婷叶;裴利宏;;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树云;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检测与药物对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廷廷;基于家兔和小鼠模型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实验室快速诊断技术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廖红;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三种诊断方法价值评估[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华;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体系在血流感染大鼠模型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及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宋莹龙;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胞外多糖抑制肠道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

6 叶正兴;中国单增李斯特菌家系Ⅱ菌株毒力相关表型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差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7 尤校雷;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体系在血流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3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73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