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寨卡病毒突变株的构建和减毒株的初步筛选

发布时间:2020-11-15 09:58
   [目的]本研究首先分析寨卡病毒亚洲型和非洲型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结构蛋白C、prM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以登革的毒力位点作为寨卡的参考,探究Ⅲ型登革病毒在C6/36和Vero细胞中复制对其毒力的影响,在病毒毒力与位点突变有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寨卡病毒突变株并进行寨卡减毒株的初步筛选。[方法]分别选择五个不同的寨卡病毒亚洲型和非洲型全长基因组序列,并获得它们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BIOEDIT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相似度,统计不同型别间结构蛋白C、prM的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替代位点;将两株Ⅲ型登革病毒在C6/36细胞上接种传代培养,待其毒力稳定再接种到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用Ⅲ型登革标准质粒检测不同代次病毒拷贝数,并通过RCR扩增全长获得全长序列,与原代病毒序列比对;将寨卡全长克隆质粒进行分析,并结合登革的毒力位点,确定寨卡基因组上可操作的毒力位点,利用定点突变的方式将寨卡全长克隆质粒上的毒力位点突变,得到突变质粒,将改造后的骨架进行体外转录,转染到Vero细胞拯救病毒,拯救出来的病毒利用RT-PCR、免疫荧光鉴定、拯救病毒增殖特性分析、蚀斑实验、成鼠乳鼠接种实验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结果]寨卡病毒亚洲型和非洲型的核酸相似性在88.00%-89.00%之间,不同型别的结构蛋白C和prM碱基的突变比较显示C基因一共有19个碱基突变,prM基因一共有48个碱基突变,氨基酸翻译比对显示这67个碱基突变均为有效突变。优选出一株Ⅲ型登革病毒在C6/36上毒力增强(P17-C6/36),后在Vero细胞上毒力减弱(P10-Vero),全基因分析PO、P17-C6/36、P10-Vero发现全长碱基共有16处发生突变,导致了 12个氨基酸的非同义突变。其中,碱基第5826位点、第6251位点、第7907位点均表现为P0和P10-Vero碱基相同,而P17-C6/36碱基发生突变,且对应的氨基酸位点第1942位点、第2084位点、第2636位点均发生非同义突变,寨卡毒力位点分析显示可进行一个减毒位点的突变和四个增毒位点的突变,成功构建并拯救寨卡突变病毒 Pzika-FL-G53D、Pzika-FL-T47S、Pzika-FL-S64T、Pzika-FL-V255A、Pzika-FL-S260T,并初步表明 Pzikv-FL-G53D 较 Pzikv-FL 在细胞水平上有一定的减毒效果,通过两日龄乳鼠寨卡注射实验显示Pzikv-FL-G53D较Pzikv-FL具有更低的神经毒力。[结论]单位点的突变可能对病毒株的致病性、感染性等造成影响,传代细胞更换对登革病毒的毒力造成影响,多次传代及更换细胞传代后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本研究为研究寨卡病毒生物学和致病性差异提供参考,为后续寨卡病毒减毒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373
【部分图文】:

标准曲线,登革病毒,拷贝数,病毒


得样品Ct值、标准品质粒的标准曲线方程y=_0.2381x+10.652,计算得到样品的拷??贝浓度(病毒拷贝数/ul上清)(表3),并绘制PO、P17-C6/36、P10-Vero病毒载量??图(见图5),由图可知,III型登革病毒DV3-1在P17-C6/36时有着较高的病毒拷贝??数,而在P0及PlO-Vero时病毒拷贝数偏低。??10.00??^?8.00??^?6.。。??-?4.0。??£?y?=?-0.2381x+?10.652??2.00?R:?=?0.9985??0.00??0?10?20?30?40??(-'T?位??图4?in型登革病毒标准品标准曲线??Figure?4.?Standard?curve?of?type?Uldengue?virus?standard??18??

两段法,纯度,单克隆,浓度


3.2寨卡病毒突变株的构建??通过两段法扩增,每个突变点的AB段均被有效地扩增出,均在7000bp左右,??如下(图9)所示,产物去除甲基化模板质粒后,测得浓度和纯度分别如下:G53D-1??浓度?69.0ng/ul,纯度?0D260/OD280=1.82;?G53D-2?浓度?54.4ng/ul,纯度?1.75;?T47S-1??浓度?146.2ng/ul,纯度?1.81;?T47S-2?浓度?67.7ng/ul,纯度?1.83;?S64T-1?浓度?81.4ng/ul,??纯度?1.74;?S64T-2?浓度?87.6ng/ul,纯度?1.77;?V255A-1?浓度?33.7ng/ul,纯度?1.83;??V255A-2?浓度?57.7ng/ul,纯度?1.82;?S260T-1?浓度?107.6ng/ul,纯度?1.84;?S260T-2??浓度23.7ng/ul,纯度1.9,各回收产物均满足下一步骤连接的纯度和浓度,连接转??化平板均有单克隆长出,表现为G53D长出一个单克隆;T47S长出2个单克隆;??S64T长出5个单克隆;V255A长出23个单克隆;S260T长出27个单克隆,将各??突变点单克隆扩増小提质粒

突变株,酶切鉴定,氨基酸,苏氨酸


各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Cla?I、Not?I双酶切后,用6><Loading?Buffer终止??反应,取10ul酶切产物上样电泳(l%Agarose),用凝胶成像仪成像均得到10808bp??的片段和3466bp的片段,如下图10所示,与预期相符。??Ml?质T47ST47S?S64T?V255AS260T??II??.11??Ml.?DL20000?Marker;?M2.?DL10000?Marker;??质T47S:突变质粒T47S??图10酶切鉴定突变株??Fig?10.?Identification?of?mutants?by?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3.3.2测序鉴定??将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各突变重组质粒与原质粒进行序列比对,如图11所示,??成功将FSS13025上NS1第53个氨基酸由甘氨酸(GGG)突变为天冬氨酸(GAC);??成功将FSS13025?E第47个氨基酸由苏氨酸(ACA)突变为丝氨酸(TCA);成功将??FSS13025E第64个氨基酸由丝氨酸(TCA)突变为苏氨酸(ACA);成功将FSS13025??E第255个氨基酸由缬氨酸(GTC)突变为丙氨酸(GCC);成功将FSS13025?E第??260个氨基酸由丝氨酸(AGT)突变为苏氨酸(AC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大学药学院发明病毒直接转化疫苗新技术[J];生物学教学;2017年05期

2 胡新智;;“亲吻病”鼻咽癌病因都是它[J];健康博览;2017年07期

3 黄秀燕;牛建新;赵英;王春燕;胡华兵;;果树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7年02期

4 ;《科学》杂志公布“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06期

5 郭志儒;Nipah病毒基因组序列[J];中国兽医学报;2001年06期

6 R.I.Hamilton;刘(王乐)善;;利用植物病毒防治病害[J];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87年01期

7 张田勘;;AIDS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23期

8 李思经;;将病毒随体RNA插入植物可减轻病毒病[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7期

9 康良仪,毋谷穗,徐水蝉,田波;带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保护接种的植物中病毒积累与基因组RNA合成及病状表达[J];病毒学报;1988年01期

10 雷兆寿;王永坤;周阳生;;从死亡丹顶鹤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的初步鉴定 Ⅰ.病毒理化特性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正源;量子点标记甲型流感病毒包膜和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的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徐花;寨卡病毒与宿主调控网络及MLK3参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Mati Ullah;[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闫大为;坦布苏病毒对鸭及小鼠致病的分子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刘晓满;MARCH8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及病毒拮抗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6 赵款;抗PRRSV ISGs的鉴定及其抗PRRSV复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7 黄利利;基于生物代谢与生物正交反应的病毒荧光标记新方法[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程泽韬;HIV-1 CRF07_BC P6~(Gag)蛋白突变对病毒释放、成熟、感染和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9 易国华;对虾白斑病毒的侵染机制及其特异性单链抗体基因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寇晓霞;水体和贝类中食源性病毒分子检测研究及污染调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柯;侵染槟榔的两种未知病毒的鉴定及分子特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2 林垚;寨卡病毒突变株的构建和减毒株的初步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黄佳昭;宿主蛋白CLDN12和UGGT1参与丙肝病毒入侵的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4 李婷;寨卡病毒衣壳蛋白组装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纪雪;寨卡病毒NS5蛋白M114V突变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钟鑫;逆行嗜神经工具病毒的改造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年

7 罗文洁;抗寨卡病毒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8 程梦丽;寨卡病毒包膜蛋白糖环缺失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9 柳红妙;抗寨卡病毒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10 郭瑞;艾滋病感染早期病毒基因组突变对其复制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4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84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