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杨絮蛋白的组分分析及其T、B细胞表位预测

发布时间:2020-11-15 15:08
   杨絮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气传变应原之一。为了分析杨絮的蛋白组分并预测其T、B细胞表位,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媒法提取杨絮总蛋白,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BCA)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胰酶酶解总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级、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组分分析以及质谱质控鉴定;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线预测不同组分中的T细胞和线性B细胞表位。结果显示,杨絮蛋白总浓度为5.53μg/μL,经酶解及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组分分析共获得22 023个肽段,质谱质控显示所获肽段的质量偏移(mass error)10 ppm,肽段长度主要分布在8~20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生物信息学在线预测结果表明,所得肽段含16个高亲和力T细胞表位、2 300个中等亲和力的T细胞表位以及10个线性B细胞表位。该研究结果表明,杨絮的蛋白组分含有具有潜在诱发Ⅰ型过敏性疾病的T和B细胞表位。
【部分图文】:

长度分布,蛋白,长度分布,质量


肽段的质量偏移(mass error)可见,质量误差以0为中轴并且集中在<10 ppm的范围内(图2A),且绝大部分的肽段长度分布在8~20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图2B)。2.3 T细胞表位预测

质谱,数据,表位,B细胞


变应原的T、B细胞表位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功能单位,同时也是发生交叉反应的结构基础。由于植物源性变应原具有广泛的植物种、属,甚至科的共同结构属性和生物活性,不同种属的变应原之间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现象较为常见[7-8]。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T、B细胞表位预测软件和数据库被广泛的应用于疫苗设计及疾病诊断中[9-10]。利用IEDB,通过等位基因的设定,可提高HLA Ⅱ类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准确率[11],NN法是基于此背景下派生出的新型CD4+ T细胞MHC Ⅱ类表位预测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表位预测精度[12]。B细胞有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2种类型,受多肽链的亲水性、柔韧性、螺旋构象、暴露表面及极性等多种因素影响;BepiPred 2.0是一种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抗体-抗原间互相作用进行表位注释的预测方法[13],Zhao等[14]通过实验验证了该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精度。表1 CD4+T细胞表位预测结果 肽段 SMM法匹配 NN法匹配 表位核心 IC50分值 (nM) 表位核心 IC50分值 (nM) TENHLVLWDLRPLGLTGNKVEK VLWDLRPLG 44 VLWDLRPLG 14.6 VHILTDGRDVLDGSS ILTDGRDVL 35 ILTDGRDVL 6.7 GSDNHLILVDLRPLGLDGAR ILVDLRPLG 47 ILVDLRPLG 6.5 YAELLAADQRPLRPDEAELFAK LAADQRPLR 46 LAADQRPLR 4.4 TESQPYNIIPIQNLLADHPSLR IIPIQNLLA 17 LLADHPSLR 5.9 TMLETEELGVSILQDLHQQR EELGVSILQ 32 ILQDLHQQR 115.5 VLLQDFTGVPVVVDLASMR DFTGVPVVV 17 VVVDLASMR 72.4 RIFMLDYHDLYLPYVNK FMLDYHDLY 26 FMLDYHDLY 8.7 QRPEAVLVVLDDNQVFR RPEAVLVVL 32 VVLDDNQVF 93.0 IFMLDYHDLYLPYVNK FMLDYHDLY 79 FMLDYHDLY 12.4 FHLIIVKDPDLKEELR IVKDPDLKE 40 IIVKDPDLK 7.8 VLLDNKDLIIGYISGK VLLDNKDLI 48 VLLDNKDLI 6.4 GGYTTANYIWDLTQAR GYTTANYIW 39 YIWDLTQAR 66.9 NPELAHVLNDPSILR NPELAHVLN 17 VLNDPSILR 7.7 ISAILIDDGLKLDEK ILIDDGLKL 34 ILIDDGLKL 8.0 VLNLTELELDRVDIR VLNLTELEL 38 LELDRVDIR 9.4 注:SMM法和NN 法为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IC50分值为亲和力值,IC50分值 < 50 nM被认为具有高亲和力,< 500 nM被认为具有中等亲和力,IC50分值越小亲和力越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东;何俊才;周放;张露;郑辉;刘(王亭);余晓丽;;分枝杆菌Rv2450c T细胞表位预测及分析[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2 程华;成彬;羊红光;;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年09期

3 练瑶;黄泽炽;葛猛;;基于深度最大输出网络的抗体种型特异性B细胞表位预测(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16年01期

4 李晓燕;孔梅;郭丽茹;杨东靖;苏旭;刘英华;邹明;吕莉琨;;人偏肺病毒多表位抗原的构建与表达[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11期

5 刘洪波;;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和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年06期

6 刘波;张春华;;基于支持向量机构象性B细胞表位预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年03期

7 董娇娇;刘子钰;刘春宇;张友;;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24期

8 赵德;乔翠;张强;郭建宏;高凤山;;表位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1期

9 李玉娇;朱玥洁;杨晶;丁剑冰;;抗原优势表位的筛选方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1期

10 周珠哈;王安;吴乐;朱珊丽;朱冠保;张丽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B细胞表位初步预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春华;基于信息融合和计算智能的构象性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赵卓;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及表位疫苗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3 罗进;基于T细胞表位肽的树突细胞介导的靶向性细胞杀伤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陈正琼;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的B细胞表位分析及抗生育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李扬;肺炎克雷伯菌免疫相关表位筛选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阎瑾琦;丙型肝炎病毒重组复合表位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李鹏;日本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多表位基因串联表达及免疫效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石统东;基于表位的乙肝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免疫学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9 周游;基于B细胞表位的抗体制备新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娜;粉尘螨Ⅲ类变应原的免疫治疗及其表位疫苗的探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2 卢杨;基于蛋白质侧链信息的B细胞表位预测的机器学习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瑾;一种B细胞构象表位预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唐明;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的线性中和性表位的研究及其一种表位疫苗的设计与构建[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郭清顺;抗戊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及戊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和基因4型中和表位区域分子差异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双双;结核分枝杆菌新人T细胞表位及特异性蛋白的抗原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王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肽类表位对人外周γδT细胞特异性激活的探讨[D];蚌埠医学院;2015年

8 鞠海旭;基于多信息融合的B细胞表位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姜德玉;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B的表位筛选与鉴定及糖蛋白D的真核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4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84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