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与重组蛋白IL-33联合调控小鼠脑型疟免疫相关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20:06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和重组白细胞介素-33(r IL-33)联合治疗伯氏疟原虫ANKA(PbA感染小鼠脑型疟的效果及其对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PbA感染未治疗组(Pb A组),PbA感染治疗组(Pb A+rIL-33组、 PbA+ART组、 PbA+rIL-33+ART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8只。PbA组及各治疗组小鼠经腹膜内注射1×106个Pb A感染的红细胞;感染后第2~4天,PbA+rIL-33组小鼠经腹膜内注射r IL-33(0.2μg/鼠,连续3 d), PbA+ART组灌胃ART [40 mg/(kg·d),连续3 d], PbA+rIL-33+ART组灌胃ART [40 mg/(kg·d)]并经腹膜内注射rIL-33(0.2μg/鼠,连续3 d); Pb A组不作处理;健康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第3天起每隔1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血涂片,吉氏染色后计数感染红细胞并计算感染率,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和生存期。感染后第5天各组取1只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根据脑组织上清液的吸光度(A63...
【文章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小鼠经rIL-33和/或ART治疗后的小鼠生存率(A)与红细胞感染率(B)
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小鼠经rIL-33和/或ART治疗后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情况
ART治疗对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耐药的恶性疟非常有效,能比其他抗疟药物更快地清除疟原虫,降低虫负荷[14]。本研究采用ART来降低脑型疟发生时的原虫血症,rIL-33高表达来平衡Th1/Th2免疫应答,进而降低前炎症反应,减少脑疟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损伤。实验结果显示,Pb A+rIL-33+ART组小鼠的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明显被抑制,生存期显著延长,优于任意单独治疗组。脑型疟的特征在于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趋化因子和受体的上调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聚集,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解和感染红细胞螯合作用。因此,在ART降低感染率和rIL-33抑制Th1型免疫应答共同作用下,rIL-33联合ART治疗保护小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效果优于任意单独治疗组。在重症疟疾中,Th1细胞的隔离和活化影响脑型疟的恶化程度[15]。研究表明,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参与可导致脑型疟的严重恶化[16]。本研究中,rIL-33联合ART治疗明显促进脾组织中Th2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脑型疟发生。研究表明,IL-33促进Th2型淋巴细胞的扩增和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的表达,使抗炎性M2巨噬细胞极化,导致Treg作用增强,进而协调保护性免疫应答来阻止脑型疟发展[5]。同时,在恶性疟原虫感染期间,Treg增殖可以抑制Th1增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17]。本研究数据显示,rIL-33联合ART治疗诱导Treg增殖,同时显著刺激巨噬细胞扩增,这可能与其M2细胞大量增殖有关,有利于减少脑型疟小鼠神经系统的炎症性损伤。动物实验表明,如果大量细菌和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会刺激TLR4和其他TLRs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18]。外周循环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因此这些炎症因子可能直接影响大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9]。研究表明,疟原虫刺激TLR4途径会触发先天免疫系统,导致局部产生TNF-α,加剧炎症反应[20]。因此,在感染期间,TLR4激活是炎症感染的主要途径。然而本研究中,脑型疟小鼠在rIL-33联合ART治疗后,脾组织中TLR4表达显著降低,表明炎症反应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其保护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疟原虫感染导致TLRs受体的反应性增加可能是脑型疟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21]。研究表明,IL-33/ST2信号通路参与了TLR信号的下调[22]。TL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使巨噬细胞极化向M1表型转移[23]。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今后的工作着眼于IL-33ST2信号通路,探究其与TLR信号通路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疟疾发病中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交叉调控机制[J]. 陈光,刘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4)
[2]脑型疟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J]. 刘太平,付雍,徐文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01)
[3]BALB/c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CD4+ Th应答和凋亡特点的比较研究[J]. 郑丽,孙晓丹,潘艳艳,冯辉,陈光,周泓旭,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1)
[4]重症恶性脑型疟疾的细胞粘附机制[J]. 沈娟,田野苹,宋关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2922627
【文章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年0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小鼠经rIL-33和/或ART治疗后的小鼠生存率(A)与红细胞感染率(B)
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小鼠经rIL-33和/或ART治疗后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情况
ART治疗对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耐药的恶性疟非常有效,能比其他抗疟药物更快地清除疟原虫,降低虫负荷[14]。本研究采用ART来降低脑型疟发生时的原虫血症,rIL-33高表达来平衡Th1/Th2免疫应答,进而降低前炎症反应,减少脑疟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损伤。实验结果显示,Pb A+rIL-33+ART组小鼠的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明显被抑制,生存期显著延长,优于任意单独治疗组。脑型疟的特征在于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趋化因子和受体的上调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聚集,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解和感染红细胞螯合作用。因此,在ART降低感染率和rIL-33抑制Th1型免疫应答共同作用下,rIL-33联合ART治疗保护小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效果优于任意单独治疗组。在重症疟疾中,Th1细胞的隔离和活化影响脑型疟的恶化程度[15]。研究表明,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参与可导致脑型疟的严重恶化[16]。本研究中,rIL-33联合ART治疗明显促进脾组织中Th2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脑型疟发生。研究表明,IL-33促进Th2型淋巴细胞的扩增和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的表达,使抗炎性M2巨噬细胞极化,导致Treg作用增强,进而协调保护性免疫应答来阻止脑型疟发展[5]。同时,在恶性疟原虫感染期间,Treg增殖可以抑制Th1增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17]。本研究数据显示,rIL-33联合ART治疗诱导Treg增殖,同时显著刺激巨噬细胞扩增,这可能与其M2细胞大量增殖有关,有利于减少脑型疟小鼠神经系统的炎症性损伤。动物实验表明,如果大量细菌和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会刺激TLR4和其他TLRs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18]。外周循环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因此这些炎症因子可能直接影响大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9]。研究表明,疟原虫刺激TLR4途径会触发先天免疫系统,导致局部产生TNF-α,加剧炎症反应[20]。因此,在感染期间,TLR4激活是炎症感染的主要途径。然而本研究中,脑型疟小鼠在rIL-33联合ART治疗后,脾组织中TLR4表达显著降低,表明炎症反应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其保护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疟原虫感染导致TLRs受体的反应性增加可能是脑型疟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21]。研究表明,IL-33/ST2信号通路参与了TLR信号的下调[22]。TL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使巨噬细胞极化向M1表型转移[23]。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今后的工作着眼于IL-33ST2信号通路,探究其与TLR信号通路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疟疾发病中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交叉调控机制[J]. 陈光,刘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4)
[2]脑型疟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J]. 刘太平,付雍,徐文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01)
[3]BALB/c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CD4+ Th应答和凋亡特点的比较研究[J]. 郑丽,孙晓丹,潘艳艳,冯辉,陈光,周泓旭,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1)
[4]重症恶性脑型疟疾的细胞粘附机制[J]. 沈娟,田野苹,宋关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2922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92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