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03:48
目的通过盐酸洛哌丁胺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比较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所诱导模型之间的差异,探索建立稳定的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慢传输便秘小鼠模型各项实验参数。方法采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配制0. 025、0. 25和2. 5 mg/m L的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给药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3时,分两次给药。从肠道推进率检测、排便量检测等指标进行造模效果评价,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于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 1)对比不同剂量的盐酸洛哌丁胺造模的效果,在0. 5 mg/kg~50 mg/kg的给药浓度范围内,通过比较组间肠道推进率,结果表明50 mg/kg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排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对比3、7、10和14 d四个不同造模天数,造模第7天时,小鼠的肠道推进率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 05);而3、10、14 d肠道推进率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本次研究发现采用50 mg/kg的剂量连续灌胃7 d,可使小鼠的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排便量明显减少,能够制造相对稳定...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盐酸洛哌丁胺不同造模时间对小鼠肠道推进率影响
本文通过盐酸洛哌丁胺诱导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于小鼠便秘模型的影响。盐酸洛哌丁胺是一种外周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已广泛用于建立便秘动物模型[13-17]。主要通过作用于肠道纵行肌层的肌间神经丛来降低肠道的推动作用[18-19],或者通过刺激吸收和钙调素拮抗介导的抗分泌作用来调节水和电解质的肠道运输[20-22],也可在肌间神经丛水平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降低肠蠕动[23]。盐酸洛哌丁胺减少了便秘动物的摄水量,减少粪粒含水量,但不会影响动物的摄食,符合人类便秘的临床表现[18,24]。其药理学机制提示,在肠道中它具有通过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机制介导的抗分泌作用和影响肠动力的作用。在较高剂量下,通过肠肌间神经丛中的阿片受体介导而降低肠动力。说明可能存在两种机制:低剂量可发挥抗分泌作用,高剂量可发挥影响肠动力的作用[19]。总之,盐酸洛哌丁胺复杂的剂量差异性药理学机制,提示小鼠便秘模型的建立,更加需要注意给药剂量和时间。因此确定盐酸洛哌丁胺的最有效造模剂量,诱导建立稳定、可以重复的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已成为实验研究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便秘模型建立中,盐酸洛哌丁胺给药的剂量不尽相同,文献报道药物剂量范围从2.1 mg~20 mg/kg不等[20-22,25]。如采用4 mg/kg连续给药3d,停药3 d后,继续不同浓度4 mg/kg和8 mg/kg连续给药4 d,建立了稳定的便秘模型,并发现模型动物组织PKC磷酸化表达存在差异[20];如果造模采用9.38 mg/kg给药,并且首次给药剂量翻倍,连续给药10 d,模型小鼠出现结肠粘膜层变薄,远端结肠杯状细胞体积变小等细胞形态变化[26-27]。本研究对比同样的给药模式不同剂量的盐酸洛哌丁胺造模的效果,在0.5~50 mg/kg的剂量浓度范围内,选择0.5 mg/kg、5.0 mg/kg、50 mg/kg三个不同的给药浓度,检测给药后肠道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率三个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洛哌丁胺对于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5~50 mg/kg的给药浓度范围内,通过比较组间肠道推进率,50 mg/kg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排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粪便的含水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小鼠有随时排便的习性,粪便含水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28]。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给药后小鼠状态和耐受性,造模过程中过程中并未发现小鼠出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济甚至死亡的现象。本次研究认为50 mg/kg的剂量是能够造模成功的最大稳定剂量。
如图3所示,观察收集小鼠的粪便称重,监测小鼠每天的排便量变化,各模型组小鼠随着给药天数的不断增加,排便量呈现先减少而后再增加的趋势。造模3、7、10、14 d后,小鼠排便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图2 盐酸洛哌丁胺不同造模时间对小鼠肠道推进率影响
本文编号:2931079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盐酸洛哌丁胺不同造模时间对小鼠肠道推进率影响
本文通过盐酸洛哌丁胺诱导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于小鼠便秘模型的影响。盐酸洛哌丁胺是一种外周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已广泛用于建立便秘动物模型[13-17]。主要通过作用于肠道纵行肌层的肌间神经丛来降低肠道的推动作用[18-19],或者通过刺激吸收和钙调素拮抗介导的抗分泌作用来调节水和电解质的肠道运输[20-22],也可在肌间神经丛水平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降低肠蠕动[23]。盐酸洛哌丁胺减少了便秘动物的摄水量,减少粪粒含水量,但不会影响动物的摄食,符合人类便秘的临床表现[18,24]。其药理学机制提示,在肠道中它具有通过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机制介导的抗分泌作用和影响肠动力的作用。在较高剂量下,通过肠肌间神经丛中的阿片受体介导而降低肠动力。说明可能存在两种机制:低剂量可发挥抗分泌作用,高剂量可发挥影响肠动力的作用[19]。总之,盐酸洛哌丁胺复杂的剂量差异性药理学机制,提示小鼠便秘模型的建立,更加需要注意给药剂量和时间。因此确定盐酸洛哌丁胺的最有效造模剂量,诱导建立稳定、可以重复的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已成为实验研究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便秘模型建立中,盐酸洛哌丁胺给药的剂量不尽相同,文献报道药物剂量范围从2.1 mg~20 mg/kg不等[20-22,25]。如采用4 mg/kg连续给药3d,停药3 d后,继续不同浓度4 mg/kg和8 mg/kg连续给药4 d,建立了稳定的便秘模型,并发现模型动物组织PKC磷酸化表达存在差异[20];如果造模采用9.38 mg/kg给药,并且首次给药剂量翻倍,连续给药10 d,模型小鼠出现结肠粘膜层变薄,远端结肠杯状细胞体积变小等细胞形态变化[26-27]。本研究对比同样的给药模式不同剂量的盐酸洛哌丁胺造模的效果,在0.5~50 mg/kg的剂量浓度范围内,选择0.5 mg/kg、5.0 mg/kg、50 mg/kg三个不同的给药浓度,检测给药后肠道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率三个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洛哌丁胺对于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5~50 mg/kg的给药浓度范围内,通过比较组间肠道推进率,50 mg/kg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排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粪便的含水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小鼠有随时排便的习性,粪便含水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28]。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给药后小鼠状态和耐受性,造模过程中过程中并未发现小鼠出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济甚至死亡的现象。本次研究认为50 mg/kg的剂量是能够造模成功的最大稳定剂量。
如图3所示,观察收集小鼠的粪便称重,监测小鼠每天的排便量变化,各模型组小鼠随着给药天数的不断增加,排便量呈现先减少而后再增加的趋势。造模3、7、10、14 d后,小鼠排便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图2 盐酸洛哌丁胺不同造模时间对小鼠肠道推进率影响
本文编号:2931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93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