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可控干燥系统建立兔干眼模型
发布时间:2021-03-29 08:26
【目的】旨在通过可控干燥系统建立一种由干燥环境引起的兔干眼模型。【方法】本研究共使用24只正常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每组12只。干燥环境组在可控干燥系统(CDS)中,其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温度分别保持在(22±4)%、3~4 m/s和23℃~25℃,而对照组则饲养在普通环境中,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温度分别在60%~70%、0.2 m/s和23℃~25℃。两组动物饲养14 d。在实验的第0、3、7、14天进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第14天对动物施行安乐死,制备眼球组织切片,染色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评估角膜上皮厚度和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结膜上皮中的MUC5AC蛋白表达水平;对眼表Caspase-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眼表凋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第3、7、14天干燥环境组出现泪液分泌减少(P<0.001),同时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加和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增加(P<0.001)。在第14天,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58.0±7.2)μm和(47.8±7.6)μm,干燥环境组的角膜上皮...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4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可控干燥系统装置的示意图
角膜荧光素染色反应主要是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受损或细胞间连接受破坏的区域,经评分后可对角膜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实验前,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为1.2±0.9和1.2±0.9;到实验第3,7,14天,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分别为1.3±0.9和4.7±1.4、1.3±0.9和5.5±1.6、1.0±0.7和8.5±2.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兔子不同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62,P<0.000 1);组间各时间点两两比较(Bonferroni法)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并从第3天开始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图4)。
结膜组织切片取自建模14 d的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经PAS染色后观察,在200倍镜视野里,每个视野下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平均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15±4和10±2。经独立样本t检验,干燥环境组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2,P<0.01,n=12;图7)。图5 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在不同时间点结膜丽丝胺绿染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频显示终端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与儿童干眼的关系[J]. 黄桦,邹文进. 广东医学. 2018(05)
本文编号:3107255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4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可控干燥系统装置的示意图
角膜荧光素染色反应主要是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受损或细胞间连接受破坏的区域,经评分后可对角膜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实验前,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为1.2±0.9和1.2±0.9;到实验第3,7,14天,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分别为1.3±0.9和4.7±1.4、1.3±0.9和5.5±1.6、1.0±0.7和8.5±2.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兔子不同时间点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62,P<0.000 1);组间各时间点两两比较(Bonferroni法)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燥环境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数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并从第3天开始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图4)。
结膜组织切片取自建模14 d的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经PAS染色后观察,在200倍镜视野里,每个视野下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的平均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15±4和10±2。经独立样本t检验,干燥环境组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2,P<0.01,n=12;图7)。图5 对照组和干燥环境组在不同时间点结膜丽丝胺绿染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频显示终端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与儿童干眼的关系[J]. 黄桦,邹文进. 广东医学. 2018(05)
本文编号:310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10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