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诱导的孤独症模型脑结构功能改变及神经环路研究展望
发布时间:2021-06-24 06:10
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相互作用,影响神经发生以及神经环路的连接等神经可塑性过程,引起脑内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孤独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啮齿类动物孕期丙戊酸(VPA)暴露模型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环境因素诱导的孤独症动物模型。现综述VPA诱导的啮齿类动物孤独症模型脑组织形态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可能的神经环路机制。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 2020,3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的分子机制
2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的行为学表现
3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1 前额叶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3.2 顶叶感觉皮层的变化
3.3 海马
3.4 杏仁核
3.5 丘脑
3.6 纹状体
3.7 小脑
4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的神经环路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纹状体神经通路与运动调控[J]. 王炳蔚,杨晓宁,张辰雨,陈重九,祝世功,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2016(04)
[2]孤独症研究新进展[J]. 李瑞锡,江开达,彭裕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01)
[3]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孤独症动物模型大脑顶叶感觉皮层中的表达[J]. 王月华,姚君茹,陈明军,李瑞锡,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3)
[4]PV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内的表达[J]. 王维霞,王月华,陈明军,上野照子,小野武年,西条寿夫,李瑞锡,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2)
本文编号:3246537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 2020,3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的分子机制
2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的行为学表现
3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1 前额叶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3.2 顶叶感觉皮层的变化
3.3 海马
3.4 杏仁核
3.5 丘脑
3.6 纹状体
3.7 小脑
4 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的神经环路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纹状体神经通路与运动调控[J]. 王炳蔚,杨晓宁,张辰雨,陈重九,祝世功,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2016(04)
[2]孤独症研究新进展[J]. 李瑞锡,江开达,彭裕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01)
[3]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孤独症动物模型大脑顶叶感觉皮层中的表达[J]. 王月华,姚君茹,陈明军,李瑞锡,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3)
[4]PV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内的表达[J]. 王维霞,王月华,陈明军,上野照子,小野武年,西条寿夫,李瑞锡,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2)
本文编号:3246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24653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