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08 21:15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病理造模
2 病因造模
3 病证结合造模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J]. 任汝静,杜成成,李晓强,洪坤,尹婷,沈建英,谭余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12)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黄越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0)
[3]气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 李崇,王世坤,司红彬. 动物医学进展. 2018(09)
[4]基于“劳则气耗”理论研究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J]. 陈进成,刘建勋,林成仁,任钧国,李磊,郭浩.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1)
[5]基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横断面分析[J]. 张静,赵建军,杨伟,张丽楠,王成丽,王健,任吉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12)
[6]纳豆+甘麦大枣加味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 李雅君,程嘉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7]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谭辉,尹婷婷,王键,何玲,邓勇,李净,韩义皇,徐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7)
[8]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J]. 潘琳娜,樊萍,杨旸,黄坤,徐丽君. 时珍国医国药. 2017(11)
[9]历年血瘀证诊断标准类文献比较与分析[J]. 杨可鑫,于莉,张会永,刘彤,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4)
[10]黄芪丹参不同配伍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J]. 田露,孔旋,刘俊,于萧,王胜娟,李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9)
硕士论文
[1]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微循环状态评价研究[D]. 郝婷婷.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
[2]基于文献研究与流行病调查的气虚血瘀证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 郭宇.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电针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D]. 魏丹.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D]. 窦倩.天津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2348
【文章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6(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病理造模
2 病因造模
3 病证结合造模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J]. 任汝静,杜成成,李晓强,洪坤,尹婷,沈建英,谭余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12)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黄越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0)
[3]气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 李崇,王世坤,司红彬. 动物医学进展. 2018(09)
[4]基于“劳则气耗”理论研究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J]. 陈进成,刘建勋,林成仁,任钧国,李磊,郭浩.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1)
[5]基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横断面分析[J]. 张静,赵建军,杨伟,张丽楠,王成丽,王健,任吉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12)
[6]纳豆+甘麦大枣加味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 李雅君,程嘉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7]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谭辉,尹婷婷,王键,何玲,邓勇,李净,韩义皇,徐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7)
[8]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小鼠脑片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J]. 潘琳娜,樊萍,杨旸,黄坤,徐丽君. 时珍国医国药. 2017(11)
[9]历年血瘀证诊断标准类文献比较与分析[J]. 杨可鑫,于莉,张会永,刘彤,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4)
[10]黄芪丹参不同配伍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J]. 田露,孔旋,刘俊,于萧,王胜娟,李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9)
硕士论文
[1]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微循环状态评价研究[D]. 郝婷婷.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
[2]基于文献研究与流行病调查的气虚血瘀证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 郭宇.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电针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D]. 魏丹.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D]. 窦倩.天津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2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27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