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我国优势基因型弓形虫虫株致密颗粒蛋白15诱导人绒毛膜细胞JEG-3凋亡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20:03
  背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的专性有核细胞内寄生原虫,猫科动物为终宿主,且在全球广泛传播,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感染宿主引起的弓形虫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弓形虫虫株毒力及宿主差异所决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而弓形虫先天性垂直传播仍然是当前导致不良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弓形虫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严重不良妊娠结局。虽然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出生缺陷可能机制包括结构性损伤,内分泌失调,胎盘组织细胞凋亡增加等几个方面,但目前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关键发病环节和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可引起双重的凋亡效应。一方面,弓形虫感染的细胞对凋亡刺激信号表现出相对的抵抗性;另一方面,已经发现弓形虫感染可诱导脾细胞、神经细胞、滋养层细胞等细胞的凋亡。研究已经证明,不同毒力弓形虫株感染的转归和结局与感染细胞的凋亡以及宿主的有效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因此,细胞凋亡的启动和凋亡的发展程度可能在弓形虫病的发病机制和最终转归中起着关键作用。弓形虫虫株毒力与不同基因型衍生的多态蛋白息息相关。目前来源于北美及欧洲弓形虫虫株主要分为三个基因型,即Typ...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优势基因型弓形虫虫株致密颗粒蛋白15诱导人绒毛膜细胞JEG-3凋亡的机制研究


弓形虫生活史[7]

弓形虫,主要途径,刚地弓形虫


图 2 人体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8]Fig 2 Major route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T. gondii(引自 Innate immunity to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Yarovinsky F,2014)顶复门弓形虫属(Genus Toxoplasma)下仅有刚地弓形虫(T. gondii)一个种。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世界各地人体和动物体内分离的虫株基因型的研究发展,发现刚地弓形虫的基因分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和地区差异性[11-12],且弓形虫的基因型可能与弓形虫病的发生、发展、致病机制和感染结局有关[13]。根据虫株毒力的大小,将欧洲和北美的弓形虫基因型分为传统的I 型,II 型和 III 型,其中 I 型为强毒株(如 RH 株);II 型为弱毒株,易从速殖子转化为缓殖子和形成包囊[14](如 PRU 株、ME49 株); III 型为无毒株(如 CTG 株)[15]。在非洲,II 和 III 型为主要优势基因型[16],而在南美的热

毒力因子,调节免疫,弓形虫,宿主


a.a312-550 的片段,可以促进宿主细胞 IL-12 分泌增多,且研究显示 GRA15可以绕过 MYD88,并依赖 TNF 受体相关因子 6 (TNF receptor-associatedfactors 6,TRAF6) 激活 IKK 导致 NF-κB 磷酸化并入核[26],从而可以诱导Mφ 向经典途径激活的巨噬细胞(classic activated macrophages,M1) 极化,抑制精氨酸合成,高表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诱导性 NO 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释放增加,杀伤虫体,并且活化 NK、Th1 和 Th17 细胞,扩大炎症反应,使宿主获得较强的免疫力(图 3)。而 I、III 型虫株的 GRA15I/III则无此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GRA15 和 ROP16 的多态性与弓形虫的毒力大小密切相关。本课题组近年对 Chinese 1 型弓形虫毒力因子的扩增测序发现,它同时携带有 GRA15II和 RO16I/III基因[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鼠巨细胞病毒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研究[J]. 周玉峰,方峰,董永绥,周华,甄宏,刘瑾,李革.  中华儿科杂志. 2006(07)
[2]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 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蔡黎,方悦怡,王丽萍,刘新,李莉莎,冯宇,李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S1)



本文编号:3383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383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