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莞城区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发布时间:2022-01-04 01:38
目的了解东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方法在东莞市万江、莞城、东城、南城4个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按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计算抗性倍数RR(所测蚊虫的LC50/敏感品系蚊虫的LC50)。结果东莞4个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RR为18.5~114倍,对双硫磷的RR为2.5~7.5倍,对DDT的RR为1.26~15.06倍,对恶虫威的RR为1.27~2.07倍。其中,东城区对双硫磷、溴氰菊酯的RR分别为3.25倍、31倍,对其余两种杀虫剂均敏感;万江区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的RR分别为7.5倍、15.06倍、114倍,对恶虫威敏感;莞城区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的RR分别为4.75倍、11.97倍、30倍,对恶虫威敏感;而南城区对溴氰菊酯的RR为18.5倍,对其余3种杀虫剂均敏感。万江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RR为其它各区的3.6~6.2倍;对双硫磷的RR为其它各区的1.6~3倍;对DDT的RR为其它各区的1.3~12.0倍。结论东莞4个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
【文章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1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东莞市城区白纹伊蚊采集点分布
东莞市四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结果见图1和图2。其中,对溴氰菊酯的RR为18.5~114倍,对双硫磷的RR为2.5~7.5倍,对DDT的RR为1.26~15.06倍,对恶虫威的RR为1.27~2.07倍。东莞市东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分别为低抗、高抗,RR分别为3.25倍、31倍,对其余两种杀虫剂均敏感;莞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分别为低抗、中抗、高抗,对应的RR分别为4.75倍、11.97倍、30倍;南城区白纹伊蚊仅对溴氰菊酯呈中抗,RR为18.5,对其余3种杀虫剂均敏感;万江区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分别是低抗、中抗、高抗,RR分别为7.5倍、15.06倍、114倍(表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彭丽兰,解锐历,言慧,苏兴华,李君,何珮清,王向东,陈晓光,李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2]广东省2007-2017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研究[J]. 邓惠,刘礼平,蔡松武,段金花,陈宗晶,沈秀婷,吴军,林立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01)
[3]2012-2017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流行特点与趋势[J]. 张萌,邓爱萍,李剑森,张欢,吴德,彭志强,何剑峰.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8(04)
[4]白纹伊蚊DENV 2载量随饲养时长的变化趋势研究[J]. 徐铁龙,庞兴亚,郑彬,张仪,周晓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06)
[5]2010—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防控对策分析[J]. 刘杰,方艳,黄喜明,蔡明伟,宋铁. 华南预防医学. 2017(02)
[6]广东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3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曾浩,高健荣,刘戟环.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1)
[7]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袁汝钊,张泽武,陈平华. 中国热带医学. 2016(09)
[8]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01)
[9]广东省东莞市兴塘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J].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 疾病监测. 2011(05)
[10]东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调查分析[J]. 林炳亮,谢冬英,翟洁卿,黄育波,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02)
本文编号:3567389
【文章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1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东莞市城区白纹伊蚊采集点分布
东莞市四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结果见图1和图2。其中,对溴氰菊酯的RR为18.5~114倍,对双硫磷的RR为2.5~7.5倍,对DDT的RR为1.26~15.06倍,对恶虫威的RR为1.27~2.07倍。东莞市东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分别为低抗、高抗,RR分别为3.25倍、31倍,对其余两种杀虫剂均敏感;莞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分别为低抗、中抗、高抗,对应的RR分别为4.75倍、11.97倍、30倍;南城区白纹伊蚊仅对溴氰菊酯呈中抗,RR为18.5,对其余3种杀虫剂均敏感;万江区对双硫磷、DDT、溴氰菊酯分别是低抗、中抗、高抗,RR分别为7.5倍、15.06倍、114倍(表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彭丽兰,解锐历,言慧,苏兴华,李君,何珮清,王向东,陈晓光,李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2]广东省2007-2017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研究[J]. 邓惠,刘礼平,蔡松武,段金花,陈宗晶,沈秀婷,吴军,林立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01)
[3]2012-2017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流行特点与趋势[J]. 张萌,邓爱萍,李剑森,张欢,吴德,彭志强,何剑峰.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8(04)
[4]白纹伊蚊DENV 2载量随饲养时长的变化趋势研究[J]. 徐铁龙,庞兴亚,郑彬,张仪,周晓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06)
[5]2010—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防控对策分析[J]. 刘杰,方艳,黄喜明,蔡明伟,宋铁. 华南预防医学. 2017(02)
[6]广东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3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曾浩,高健荣,刘戟环.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01)
[7]东莞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袁汝钊,张泽武,陈平华. 中国热带医学. 2016(09)
[8]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01)
[9]广东省东莞市兴塘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J].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 疾病监测. 2011(05)
[10]东莞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调查分析[J]. 林炳亮,谢冬英,翟洁卿,黄育波,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02)
本文编号:3567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56738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