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6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生化和病理改变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01-06 15:44
  目的比较6种常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生化指标和胰岛、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大鼠、小鼠各32只,随机分为8组:大鼠对照组、大鼠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大鼠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ZDF大鼠组、小鼠对照组、db/db小鼠组、ob/ob小鼠组和KK-ay小鼠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和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喂饲高脂高糖饲料6周后,分别ip 1次150 mg/kg剂量的四氧嘧啶和30 mg/kg的链脲佐菌素,ZDF大鼠饲喂Purina#5008饲料6周;C57BL、db/db和ob/ob小鼠普通饲料、KK-ay小鼠高脂料喂养8周。每周测定体质量;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Elisa法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剖取胰腺、肝脏进行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四氧嘧啶及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更大;ZDF大鼠组体质量缓慢降低;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测定结果显示,与大鼠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 

【文章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2020,43(09)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6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生化和病理改变的比较


各组大、小鼠体质量变化

胰岛


四氧嘧啶是一种β细胞毒剂,主要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使细胞内DNA和mRNA受损,导致细胞死亡,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进而引发酮症[9-10]。链脲佐菌素对一些种属的实验动物胰岛β细胞也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毒性作用[11],但在豚鼠和人中不引起,一般采用大鼠和小鼠制造动物模型。链脲佐菌素分子中的葡萄糖基可使其进入胰岛β细胞,引起细胞核染色体凝集、伸长和浓缩,导致β细胞的损害,最终胰岛素分泌不足致高血糖。本实验选择单次ip给予150mg/kg四氧嘧啶和30 mg/kg链脲佐菌素造模,在这个剂量下,动物死亡率低,造模效果好。在本实验中,SD大鼠,高脂高糖喂饲致血脂代谢异常,诱发胰岛素抵抗,化学试剂通过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而诱导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与大鼠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和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更大,FBG显著升高,FINS降低,血脂中TC和TG值显著升高;胰岛萎缩,体积减小,数量减少,分布稀疏,形态极不规则,胰岛细胞空泡样变,数目减少,β细胞坏死凋亡;肝脏中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四氧嘧啶和链脲佐菌素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其坏死凋亡,分泌胰岛素减少,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进一步致血糖升高。图3 各组大鼠/小鼠肝脏(HE,×200)染色结果

肝脏,胰岛素抵抗,胰岛


图2 各组大鼠/小鼠胰岛(HE,×400)染色结果ZDF大鼠是在肥胖型Zucker大鼠中发现的,能够发展成严重的2型糖尿病的大鼠。ZDF大鼠肥胖较轻但胰岛素抵抗更严重,该大鼠经特殊饲料诱导后,才出现糖尿病表现,还会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血脂以及各种并发症[12],与人类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相似。在本实验中,ZDF大鼠组的体质量缓慢降低,与大鼠对照组比较,18周龄的ZDF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升高,血胰岛素升高,血脂中TC、TG和HDL值亦显著升高;胰岛萎缩,体积减小,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岛内β细胞减少凋亡,形态不清,排列紊乱;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程度较轻,呈轻微至轻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宝景天总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 赵典红,李珊珊,张夏婷,潘林芳,张姣洁,孙陶利.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01)
[2]2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 汪会琴,胡如英,武海滨,俞敏.  浙江预防医学. 2016(01)
[3]干细胞及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分析[J]. 刘宏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06)



本文编号:357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57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