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6 08:49
  目的探索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通过肾上腺素/内毒素、角叉菜胶(CA)和角叉菜胶/干酵母菌(CA/Y)3组药物干预,并复合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构建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造模后24 h,观察并检测大鼠表征、神经功能评分、脑病理形态学、血液流变学和脑组织促炎因子水平。结果上述3组病证结合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均出现显著神经元坏死和免疫细胞浸润,且CA组和CA/Y组大鼠肢体远端肤色晦黯甚至发黑;其中,CA/Y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最显著,低切、高切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缺血侧脑区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菌两种因素叠加复合MCAO手术造模能较好地构建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试剂
    1.3 仪器
    1.4 分组和造模
    1.5 神经功能评分
    1.6 表征采集
    1.7 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
    1.8 血液流变学检测
    1.9 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
    1.1 0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表征比较
    2.2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2.3 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
    2.4 各组大鼠全血黏度比较
    2.5 各组大鼠纤维蛋白原比较
    2.6 各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组织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毒瘀学说论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J]. 张粲,杨隽,王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03)
[2]经方“中风”理论源流与证治[J]. 瞿溢谦,林树元,刘佳佳,曹灵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2)
[3]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脑组织MCP-1、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J]. 邓奕辉,覃弘宇,文果,刘文华,李定祥.  世界中医药. 2016(04)
[4]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J]. 李定祥,刘文华,文果,覃弘宇,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4)
[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J]. 仲爱芹,徐士欣,辛颖,李艳阳,王爱迪,熊鑫,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7)
[6]从瘀毒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析[J]. 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3)
[7]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J]. 王凤丽,刘雪梅,张允岭,王建伟,郑宏,张昕洋,王新祥,闫妍,唐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中医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邓家刚,郝二伟,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唐志玲,邓秀琼,黄丽贞,唐云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3)
[9]毒损络脉病机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J]. 李澎涛,王永炎.  中医杂志. 2011(23)
[10]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脑梗死血压、体温联动变化与毒损脑络证候特点相关性分析[J]. 张志辰,张允岭,曹晓岚,张玉莲,赵建军,陈志强,常富业,郑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解毒通络颗粒干预卒中后抑郁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D]. 赵爱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基于中医文献的中风病研究[D]. 李红香.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化瘀解毒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D]. 钟利群.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45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645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