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时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18:31
目的应用肠道微生物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脾虚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时效性。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脾虚组,每组又分为2、10、16周3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雌雄各半。脾虚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模型。分别于0、2、10、16周时检测雌雄大鼠体重,于2、10、16周时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力。采用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脾虚组不同时间点肠道微生物丰度和物种组成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同时间相比,脾虚组2、10、16周时雌、雄性大鼠体重均显著减轻(P<0.05或P<0.01);脾虚组2、10、16周时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2、10周时血清淀粉酶亦降低(P<0.05或P<0.01)。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中线性判别分析(LDA)>2且在该组中丰度显著高的差异物种对照组有8种,脾虚组2周时有14种,10周时有27种,16周有8种。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组2、10周时大鼠肠道微生物ACE、Observed指数呈上升趋势,16周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体重测定
2.2.2 D-木糖排泄率检测
2.2.3 血清淀粉酶检测
2.2.4 肠道微生物16S rDNA测序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雌雄大鼠不同时间体重比较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清淀粉酶活力比较
3.3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
3.4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比较
3.5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纲层次各物种分布情况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脾胃病的特征肠道菌群在中医诊疗中的作用[J]. 何云山,惠华英,谭周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10)
[2]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李晨,陈伟,王猛,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2)
[3]肠道菌群失调与肝脏疾病的关系[J]. 候静,路越,张德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5)
[4]肠道菌群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王珂,黄孝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8(02)
[5]肠道菌群失调致慢性腹泻的“脾虚”论治[J]. 刘晴,王垂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6]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膏脂转输的关系[J]. 贾连群,宋囡,张妮,马艺鑫,吕美君,吕晓明. 中医杂志. 2017(18)
[7]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概述[J]. 徐燕飞,高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7)
[8]肠道微生态改变与消化系统有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欧阳晓玲,邢凤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06)
[9]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现状与未来[J]. 黄源春,谭学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1)
[10]脾气虚证模型大鼠中BNP介导的cAMP-PKA信号通路对bFGF表达的影响[J]. 姜晓琳,张立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2)
博士论文
[1]健脾益气针法对肥胖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TLRs/TRAF6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D]. 司原成.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中医“脾主运化”理论核心术语研究[D]. 周作文.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72381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体重测定
2.2.2 D-木糖排泄率检测
2.2.3 血清淀粉酶检测
2.2.4 肠道微生物16S rDNA测序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雌雄大鼠不同时间体重比较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清淀粉酶活力比较
3.3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
3.4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比较
3.5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纲层次各物种分布情况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脾胃病的特征肠道菌群在中医诊疗中的作用[J]. 何云山,惠华英,谭周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10)
[2]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李晨,陈伟,王猛,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2)
[3]肠道菌群失调与肝脏疾病的关系[J]. 候静,路越,张德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5)
[4]肠道菌群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王珂,黄孝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8(02)
[5]肠道菌群失调致慢性腹泻的“脾虚”论治[J]. 刘晴,王垂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6]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膏脂转输的关系[J]. 贾连群,宋囡,张妮,马艺鑫,吕美君,吕晓明. 中医杂志. 2017(18)
[7]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概述[J]. 徐燕飞,高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7)
[8]肠道微生态改变与消化系统有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欧阳晓玲,邢凤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06)
[9]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现状与未来[J]. 黄源春,谭学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1)
[10]脾气虚证模型大鼠中BNP介导的cAMP-PKA信号通路对bFGF表达的影响[J]. 姜晓琳,张立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2)
博士论文
[1]健脾益气针法对肥胖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TLRs/TRAF6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D]. 司原成.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中医“脾主运化”理论核心术语研究[D]. 周作文.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72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72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