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0:11

  本文关键词: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斜坡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研究,为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和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0例湿性头颅标本和20例干性头颅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内镜解剖研究和干性颅骨解剖测量。(1)5例湿性头颅标本,使用钢锯沿腭骨垂直板后缘水平垂直冠状位锯开,在显微镜下对斜坡区域进行解剖操作、形态学观察。(2)5例湿性头颅标本,模拟内镜经鼻至斜坡区手术入路,进行内镜下解剖学观察,主要观察斜坡区及后颅窝内结构的内镜下特点和相互位置关系。(3)20例干性头颅标本进行颅底斜坡区周围解剖标志的辨认,测量两侧成对的结构:翼管、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髁、颈动脉管外口距正中线的距离;以及测量不成对的结构:鞍背至枕骨大孔前缘、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枕骨大孔前缘、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咽结节、咽结节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结果:(1)通过对斜坡区进行显微镜下解剖操作,确定出位于蝶窦底壁的翼管神经后端和咽结节是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到达斜坡区域的重要颅外解剖标志。(2)通过模拟扩大经鼻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确定出内镜下磨除斜坡区域骨质可以显露自头侧脚间窝至尾端枕骨大孔的脑干腹侧面及上、中、下三对血管神经复合体。(3)骨性斜坡由蝶骨体及枕骨斜坡部共同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岩斜裂位于斜坡外缘,分隔枕骨与颞骨岩部。鞍背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46.50±4.05 mm,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26.26±4.00 mm,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咽结节的距离为20.01±0.50 mm,咽结节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14.41±0.73 mm。斜坡两旁成对的结构距中线距离分别为:翼管左侧13.14±0.37 mm、右侧13.05±0.33mm,颈静脉孔左侧28.26±0.40 mm、右侧28.08±0.35 mm,舌下神经管外口左侧18.44±0.68 mm、右侧18.30±0.60 mm,枕髁左侧8.74±0.11 mm、右侧8.66±0.15 mm,颈动脉管外口左侧28.80±0.69 mm、右侧29.15±0.78 mm。结论:(1)斜坡由两个颅内标志分为上、中和下三部分,即外展神经于斜坡背侧的硬膜开口及舌咽神经在颈静脉孔神经部的硬膜通道。这一斜坡的分段方法与后颅窝上、中、下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概念相对应。(2)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可以根据斜坡及毗邻的后颅窝病变的具体位置磨除局部斜坡骨质到达并切除病变组织。(3)位于蝶窦底壁的翼管神经的后端开口和咽结节是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到达每一斜坡区域的重要颅外解剖标志。
【关键词】:内镜术 扩大经鼻入路 斜坡 解剖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2
【目录】: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1 材料与方法11-15
  • 1.1 实验材料11-13
  • 1.2 研究方法13-14
  • 1.3 统计学方法14-15
  • 2 结果15-26
  • 2.1 斜坡区及其邻近的颅底区域重要结构的观察和辨认15-17
  • 2.2 后颅窝内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17-19
  • 2.3 尸头标本冠状位逐层显微外科解剖19-23
  • 2.4 尸头标本的模拟内镜下斜坡区手术解剖23-25
  • 2.5 颅底斜坡区域骨性结构的测量结果25-26
  • 3 讨论26-29
  • 4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综述34-43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5
  • 作者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胜利;顾艳;徐伦;李爱民;;三种扩大经蝶至斜坡手术入路的螺旋CT评价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7期

2 张秋航,李光宇,杨占泉,卜国铉;颅底斜坡区外面观的应用解剖[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05期

3 杨艳梅,王永生,武柏林;磁共振成像对斜坡转移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07期

4 张雪松;代增智;;斜坡区硬膜外血肿1例[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5 张雪松;代增智;;外伤迟发性斜坡区硬膜外血肿1例[J];四川医学;2010年01期

6 廖建春;胡国汉;刘环海;;扩大经蝶进路斜坡肿瘤切除术1例并文献复习[J];解剖与临床;2008年05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春艳;凤小云;;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的组成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冯子辉;黄春艳;孙永红;王雪;孙春林;;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孙永红;黄春艳;;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分布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孙强;刘振军;张志修;杨继红;;大华桥斜坡体成因的机理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昕;郝立华;韦阿娟;刘淑芝;周育文;王玉善;肖敦清;;歧口凹陷斜坡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有机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吴纯忠 通讯员 乔玉娟;最佳增效之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江平;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2 丁秀美;西南地区复杂环境下典型堆积(填)体斜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3 章桂芳;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信息遥感增强与提取[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虎;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颖骐;斜坡区桥梁地基灾变风险评估与控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志朋;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罗凤芝;吐哈油田斜坡区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汤文龙;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李满意;强震作用下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祝俊华;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与滑坡、崩塌相关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杨翼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西斜坡区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孙志强;渤海海域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钱昱;西部斜坡区江55区块油藏评价及开发方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89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