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颅骨直接穿刺单次注血制作脑表面铁质沉积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9 18:35
  目的:探讨通过颅骨直接穿刺单次注血造成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来建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模型(SS-CNS)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8只新西兰兔,在CT引导下行颅骨直接穿刺后蛛网膜下腔内自体动脉血注射来引发SAH,随后将实验兔分为两组,A组饲养105天、B组饲养154天后均行头颅MRI检查,5天后处死新西兰兔,对其大脑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实验兔大脑的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穿刺过程中实验兔死亡7只,其余31只(81.6%)均在CT图像上显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饲养过程中6只实验兔死亡,病理检查显示SS-CNS阳性10只,建模成功率为40%(10/25),其中A组为37.5%(6/16),B组阳性率为44.4%(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结论:颅骨直接穿刺单次注血是制作SS-CNS模型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后,饲养时间对建立SS-CNS的成功率影响不大。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颅骨穿刺注血。a)颅骨钻孔自制钻孔器,头部带有深度固定装置,防止穿刺过深;b)穿刺注血;c)注血后入CT机定位扫描,验证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d)CT扫描验证软组织窗,脑表面可见线样的高密度(箭),代表注射的混合有对比剂的动脉血;e)带针扫描验证骨窗,进针深度合适;f)不带针扫描,无金属放射伪影,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更清晰(箭)。

图1颅骨穿刺注血。a)颅骨钻孔自制钻孔器,头部带有深度固定装置,防止穿刺过深;b)穿刺注血;c)注血后入CT机定位扫描,验证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d)CT扫描验证软组织窗,脑表面可见线样的高密度(箭),代表注射的混合有对比剂的动脉血;e)带针扫描验证骨窗,进针深度合适;f)不带针扫描,无金属放射伪影,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更清晰(箭)。

病理检查:由同一位放射科医师对照分析CT穿刺图像、MR图像及脑组织大体表面照片,确定病理检查的靶层面,切取靶层面冠状位脑组织,常规组织脱水、透明、浸腊。然后沿冠状位以4μm厚度对脑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并进行普鲁士蓝染色。5.资料获取和诊断标准


图2大体解剖标本,可见脑表面的褐色物质(箭)。

图2大体解剖标本,可见脑表面的褐色物质(箭)。

穿刺注血引发SAH的目的是为了制成SS-CNS模型,因此实验的关键步骤为成功建立SAH模型。在1969年,Offerhaus等[9]最先采用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的方法来制备SAH模型,1988年,Endo等[10]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制备兔症状性SAH模型,....


图4MRI检查。a)MRT1WI上无明显病灶显示;b)T2WI上左侧顶叶可见少许低信号带(箭);c)SWI序列上低信号带显示更清楚(箭)。

图4MRI检查。a)MRT1WI上无明显病灶显示;b)T2WI上左侧顶叶可见少许低信号带(箭);c)SWI序列上低信号带显示更清楚(箭)。

图3普鲁士蓝染色病理片。a)镜下示蓝色线样及颗粒状物质(含铁血黄素,箭)沉积于脑表面(×40倍);b)镜下可见蓝色物质(箭)显示更清楚(×400倍);c)同一切片在另一处也可见蓝色物质(箭)沉积(×40倍)。1960年有学者通过重复向实验犬的蛛网膜下腔注射右旋糖酐铁的方....


图3普鲁士蓝染色病理片。a)镜下示蓝色线样及颗粒状物质(含铁血黄素,箭)沉积于脑表面(×40倍);b)镜下可见蓝色物质(箭)显示更清楚(×400倍);c)同一切片在另一处也可见蓝色物质(箭)沉积(×40倍)。

图3普鲁士蓝染色病理片。a)镜下示蓝色线样及颗粒状物质(含铁血黄素,箭)沉积于脑表面(×40倍);b)镜下可见蓝色物质(箭)显示更清楚(×400倍);c)同一切片在另一处也可见蓝色物质(箭)沉积(×40倍)。

图2大体解剖标本,可见脑表面的褐色物质(箭)。图3普鲁士蓝染色病理片。a)镜下示蓝色线样及颗粒状物质(含铁血黄素,箭)沉积于脑表面(×40倍);b)镜下可见蓝色物质(箭)显示更清楚(×400倍);c)同一切片在另一处也可见蓝色物质(箭)沉积(×40倍)。



本文编号:394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94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