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化瘀方对PCOS模型大鼠内分泌及卵巢纤维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祛痰化瘀方对PCOS模型大鼠内分泌及卵巢纤维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索祛痰化瘀方对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巢间质TGF-β1表达及颗粒细胞层厚度的影响,探讨祛痰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实际是为临床应用祛痰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80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22只)与病理模型组(58只)。自22日龄起,持续20天给予病理模型组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6mg/100g体重+0.2ml大豆油混合剂,建立PCOS模型;空白组大鼠每天皮下注射的油剂0.2ml。造模完成后,取空白组、病理模型组各10只大鼠进行模型评估。剩余空白组(12只)及病理模型组(48只)大鼠均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病理模型组平均分为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组,祛痰化瘀方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空白组、模型组同其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祛痰化瘀方高、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根据Bios氏法计算千克体重剂量,计算用药量。连续给药28天后,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当等到每组大鼠均处于同一动情周期的时候,禁食12h,随后以10%的水合氯醛0.3ml/100g进行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20℃保存,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FSH、LH、T的浓度。剥除大鼠左侧卵巢后称重,迅速放置于已经准备好的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固定12-24小时,脱水透明后,石蜡包埋,切片,并采用HE染色法染色组织,IPP测量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间质TGF-β1的表达。结果:1.模型评估:(1)动情周期:各组大鼠经过10天的阴道涂片后发现:空白组大鼠动情期以阴道开口日为第一日,并在24小时后进入动情后期,空白组大鼠动情周期规律(4-5天);模型组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不规律,或者无明显的动情周期。(2)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LH水平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空白组FSH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血清T水平,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左侧卵巢重量与空白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模型组大鼠体重指数(BMI)与空白组相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空白组大鼠卵巢间质TGF-β1表达明显区别于模型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层厚度较空白组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后评估:(1)通过对大鼠阴道涂片的观察,空白组大鼠动情周期规律;而模型组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通过药物干预后,祛痰化瘀高、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大鼠的动情周期基本恢复规律。(2)模型组大鼠血清LH表达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具有显著差异。痰化瘀高剂量组LH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痰化瘀方低剂量组LH水平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意义,P0.05;空白组FSH为(2.39±0.60)m IU/ml,模型组为(2.06±0.54)m IU/ml,P0.01,具有显著差异。二甲双胍、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祛痰化瘀方低剂量对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FSH水平均有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清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祛痰化瘀方低剂量、二甲双胍组大鼠左侧卵巢重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大鼠体重指数经过数据分析显示,空白组、二甲双胍组、祛痰化瘀方低剂量组、祛痰化瘀方高剂量组和模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卵巢中TGF-β1表达,高剂量组与空白组表达无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颗粒细胞层厚度,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祛痰化瘀方通过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LH水平,升高FSH水平,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内分泌紊乱情况,从而恢复卵巢功能,促进正常排卵。2.祛痰化瘀方可降低TGF-β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间质中的表达,降低卵巢纤维化程度。3.祛痰化瘀方能够使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增厚,促进卵泡生长、成熟及排出。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祛痰化瘀方 激素水平 TGF-β1 颗粒细胞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85.5;R-332
【目录】:
- 英文缩略语表4-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1
- 1.实验材料14-15
- 1.1 实验动物14
- 1.2 饲料14
- 1.3 实验用药14
- 1.4 主要试剂14-15
- 1.5 主要仪器15
- 2.实验方法15-20
- 2.1 实验动物15
- 2.2 造模方法15
- 2.3 模型动物评估15-19
- 2.4 分组及给药方法19
- 2.5 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19-20
- 3.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20-21
- 实验结果21-26
- 1.一般状态观察21
- 2.动物模型评估21-22
- 3.多囊卵巢大鼠给药后评估22-26
- 理论讨论26-34
- 1.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26
- 1.1 DHEA致PCOS大鼠模型的理论基础26
- 1.2 DHEA致PCOS大鼠模型是成熟的模型26
- 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26-27
- 2.1 古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26-27
- 2.2 现代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27
- 3.祛痰化瘀方治疗PCOS的理论依据27-29
- 3.1 痰湿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27-28
- 3.2 祛痰化瘀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之法28
- 3.3 祛痰化瘀方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28-29
- 4.历代医家对单味中药的认识及药理研究29-32
- 5.祛痰化瘀方对PCOS大鼠模型激素水平的影响和降低卵巢纤维化作用的探讨32-33
- 5.1 祛痰化瘀方对PCOS大鼠模型激素水平的影响32-33
- 5.2 祛痰化瘀方对PCOS模型大鼠降低卵巢纤维化和颗粒细胞层厚度的影响33
- 6.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33-34
- 6.1 实验特点33
- 6.2 不足之处33-34
- 结论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1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39-40
- 附录2 文献研究40-47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情况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梅;化瘀方配合药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66例[J];河北中医;2000年10期
2 魏小萌;豁痰化瘀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09期
3 马传江;;祛痰化瘀方对动物血脂的影响[J];齐鲁药事;2010年03期
4 冯琴;成扬;胡义扬;张慧;彭景华;张宁;;Qushi Huayu Decoction (祛湿化瘀方) Inhibits Protein and Gene Expression of Cathepsin B in HepG2 Cells Induced by Free Fatty Acid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年06期
5 龙家衡,卓雄珍;豁痰化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疗效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李红山;冯琴;许丽莉;陈少东;李雪梅;胡义扬;;祛湿化瘀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06期
7 黄甫;彭景华;李晓飞;傅琪琳;陈亮;赵瑜;冯琴;胡义扬;;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年05期
8 王小华,蒋青锋,邓虹珠,肖炜;滋肾化瘀方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理研究[J];中药材;2004年04期
9 李红山;冯琴;胡义扬;彭景华;顾宏图;许丽莉;刘成;;祛湿化瘀方改善脂肪肝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J];中医杂志;2010年03期
10 詹继红;雷帅兵;;加味泻浊化瘀方对肾性贫血患者血色素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剑南;王宇辉;陈冰;牛晓红;金红;周瑕菁;;健脾祛痰化瘀方药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其作用机制[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红山;胡义扬;冯琴;许丽莉;陈少东;李雪梅;;祛湿化瘀方对实验性脂肪肝“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的影响[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红山;胡义扬;冯琴;许丽莉;陈少东;李雪梅;;基于“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的祛湿化瘀方防治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黄甫;彭景华;胡义扬;;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A];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晓素;姜清宇;;清下化瘀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评价[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吴其恺;杨大国;周涛;乐晓华;陈园;;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慧;胡义扬;;祛湿化瘀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毒性的干预作用[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吴其恺;杨大国;陈园;邓欣;杨柯;;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付小忍;李永发;陈婷;杜亚明;李祥华;黄江荣;;温阳化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生长因子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王晓素;;清下化瘀方对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其恺;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及TN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铃q
本文编号:467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46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