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CK1α缺失株感染小鼠毒力试验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弓形虫CK1α缺失株感染小鼠毒力试验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弓形虫 酪蛋白激酶1α 毒力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棒状体蛋白
【摘要】:弓形虫,为顶复动物门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和几乎其他所有的温血动物,常引起孕妇妊娠阶段流产,胎儿畸形、先天性缺陷或死胎等严重后果,免疫能力低下人群感染严重疾病。近几年研究表明,弓形虫还会影响宿主的一些行为举止,甚至与多种精神疾病有关。据国外报道,人感染弓形虫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而我国的人群感染率在0.1%~47.3%,猪感染率为4.78%~85.7%,牛的感染率为0.2%~43.4%。可见弓形虫病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畜牧业的发展。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在弓形虫增殖、分化和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钙依赖蛋白激酶Ⅰ(CDPK1)在弓形虫胞吐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Ⅰ(MAPK1)通过诱导一氧化氮复合物(iNOS)合成抑制干扰素(IFN)合成,调节弓形虫的增殖;棒状体蛋白激酶是一种弓形虫特有的蛋白激酶,参与调控弓形虫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酪蛋白激酶(CK)是真核生物的一种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由Bnrnet在1954年在大鼠的肝脏中发现的,其功能是催化肽链中邻近酸性氨基酸残基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该蛋白激酶由Ⅰ型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 1,CK1)和Ⅱ型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 2,CK2)两大家族蛋白组成。CK1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包括wnt信号通路、膜运输、细胞骨架的维护等。最近研究发现多种原核生物有CK1基因表达,如弓形虫、疟原虫、利氏曼原虫、锥虫等。此外,CK1抑制剂还可以抑制鞭毛虫和锥虫在血液中的增殖。CK1在机体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细胞分裂与凋亡、DNA修复、P53调控、周期性节律等。弓形虫基因组可以编码CK1α和CK1β两种CK1亚型,其中只有CK1α具有酶活性。CK1α是一种非第二信使依赖的激酶,以ATP作为单一磷酸供体,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核中。在哺乳动物中,CK1α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膜转运、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此外,CK1α参与Wnt/β-Cat、Hedgehog(Hh)及NF-κB等信号通路。弓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和人兽共患病原,CK1α基因在其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清楚。研究目的:利用实验室已有的CK1α克隆缺失株(△ck1α)感染BALB/c小鼠,通过与野生株GT1对比,确定CK1α对弓形虫感染宿主毒力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elisa、转录组测序和westernblot等方法,推论出ck1α调节弓形虫毒力的具体机制。为预防弓形虫感染,研制疫苗和治疗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内容:1、通过小鼠攻虫试验,确定ck1α缺失对弓形虫毒力的影响;2、研究ck1α调节弓形虫毒力的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确定ck1α对弓形虫毒力的影响90只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9组,每组十只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接种200μl弓形虫速殖子稀释液。第一组:每只小鼠接种102个gt1速殖子;第二组:每只小鼠接种103个gt1速殖子;第三组:每只小鼠接种104个gt1速殖子;第四组:每只小鼠接种102个△ck1α速殖子;第五组:每只小鼠接种103个△ck1α速殖子;第六组:每只小鼠接种104个△ck1α速殖子;第七组:每只小鼠接种102个ck1α回补株速殖子;第八组:每只小鼠接种103个ck1α回补株速殖子;第九组:每只小鼠接种104个ck1α回补株速殖子;根据小鼠死亡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分析ck1α缺失对于宿主生存时间的影响。在感染第3天和第7天处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肝组织损伤状况,elisa检测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含量,定量pcr(rt-pcr)检测肝脏组织和脾脏组织荷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il-12、ifn-γ等细胞因子含量,分析ck1α缺失对弓形虫毒力的影响。2、确定ck1α调节弓形虫毒力的机制取感染3天和7天小鼠的肝脏组织和脾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和脾脏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stat信号通路活化情况,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肝脏组织和脾脏组织中il-12、ifn-γ等细胞因子含量,转录组测序检测棒状体蛋白转录水平变化。确定ck1α调节弓形虫毒力的具体机制。研究结果:1、ck1α缺失后,小鼠生存时间减短。第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5天后出现明显的体外特征,在注射7-9天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mst)为7.7天。第一组和第二组小鼠在注射后10-13天死亡,mst分别为11.4天和10.4天。第六组小鼠在腹腔注射后4天出现明显症状,在注射6-8天死亡,mst为6.8天。第四组和第五组在注射后8-12天死亡,mst分别为10.5天和8.4天。注射回补株组mst与等量注射gt1速殖子组mst无明显差异(p0.05)。2、CK1α缺失后,弓形虫毒力增加。△ck1α感染小鼠,肝组织较GT1野生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相较于GT1感染小鼠均提高了4~6倍,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提高了2~4倍;肝脾组织荷虫量均明显高于GT1感染小鼠;△ck1α感染小鼠血清中IL-12和IFN-γ分泌量低于GT1感染小鼠。3、△ck1α通过ROP16活化STAT3抑制IL-12分泌,增加弓形虫毒力。△ck1α感染小鼠,肝脾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基本无明显差异,只有肝组织内MAPK p38磷酸化程度增加,这可能是导致肝组织严重损伤的原因。肝脾组织中STAT1/4蛋白磷酸化程度均低于GT1感染小鼠,STAT3/6明显高于GT1,转录组测序检测发现ROP16蛋白分泌量△ck1α感染小鼠明显高于GT1。研究结论:1、△ck1α感染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减短,CK1α缺失后,弓形虫毒力显著增强;2、△ck1α通过分泌过量的ROP16蛋白活化STAT3来抑制IL-12的分泌,增强了弓形虫的毒力。
【关键词】:弓形虫 酪蛋白激酶1α 毒力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棒状体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7;R382.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第一章 弓形虫CK1α缺失株感染小鼠毒力试验12-22
- 1.1 材料13-14
- 1.2 方法14-17
- 1.3 结果17-20
- 1.4 讨论20
- 1.5 小结20-22
- 第二章 弓形虫CK1α缺失株毒力增强机制研究22-33
- 2.1 材料22-24
- 2.2 方法24-28
- 2.3 结果28-31
- 2.4 讨论31-32
- 2.5 小结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导师简介36-37
- 作者简介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苟元刚;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0年11期
2 李天营,肖鹏,肖猛;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0年02期
3 洪雷;牛弓形虫病[J];中国动物检疫;2000年04期
4 李天营,肖鹏;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1年02期
5 艾小生;猪急性神经型弓形虫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1年12期
6 徐慧中,胡银云;某猪场暴发弓形虫病的诊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1年11期
7 陈敏;规模猪场暴发弓形虫病的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2年05期
8 沈杰;我国寄生虫学界对弓形虫病认识上的飞跃[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4年02期
9 王绍琛;犬弓形虫病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10 高昆宾;刘鸣雁;赵云燕;;一起肉牛弓形虫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引洁;吴文学;贺国强;;弓形虫病的诊断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辉;张健;;一例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李祥瑞;;弓形虫病的流行的新趋势[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崔平;秦建华;方素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蔺智兵;张厚双;曹杰;周勇志;李国清;周金林;;弓形虫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娜;穆名杨;李红魁;何建斌;;中国东北地区鸡源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晶;蔡进忠;于晋海;夏兆飞;林德贵;刘群;;几种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权;蒋蔚;荆振宇;陈永军;杨康;宋宁宁;崔常勇;;五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抑制效果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巩薇;卫礼;王吉;贺争鸣;邢瑞昌;;实验小鼠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西岐;刘秀兰;张克功;于德顺;;猫弓形虫病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丽;养猫者易感染弓形虫应谨防患精神分裂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小郭;弓形虫病危害不轻[N];中国商报;2000年
3 戴培红;北京友谊医院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蔡玉冰 通讯员 黄贤君;弓形虫没你想的可怕[N];广东科技报;2012年
5 李水源;当前猪场弓形虫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白轶南;弓形虫病 危及胎儿健康[N];保健时报;2005年
7 临城县畜牧局 李路民;猪得弓形虫病 吃了猫的亏[N];河北科技报;2002年
8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绍伯 副主任医师 冯曼玲;弓形虫——宠物的“宠物”[N];健康报;2000年
9 连孝华;孕妇玩猫狗易危害胎儿[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王志海 邵芹;犬弓形虫病[N];中国畜牧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刚;弓形虫表面抗原蛋白5的结构分析及免疫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龚国华;上海城区犬、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治疗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尹青;弓形虫Δbag1Δku80株的构建及其作为猫弓形虫病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效力的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徐鹏;弓形虫新毒力基因TgMAPK1表达特性及其初步功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步彩;泰州地区猪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效果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陈金铃;CD4~+CD25~+调节性T细胞失能参与弓形虫分泌排泄抗原致小鼠早孕流产的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杨鸣发;弓形虫RH株脯氨酰氨氨基肽酶特征与功能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括;人—兔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基因库的构建和抗弓形虫IgG抗体参考物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9 张伟超;TALEN和CRISPR技术在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吴亮;弓形虫“迟发型死亡”机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宇;重组弓形虫TRXL蛋白和EN02蛋白免疫保护力的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卫艳;弓形虫SAG2、GRA6、GRA7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3 王成双;弓形虫ROP46基因缺失虫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赵禹;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5和10基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5 寇金华;猪弓形虫感染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万俐娟;弓形虫毒力因子ROP18促进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古一;弓形虫CK1α缺失株感染小鼠毒力试验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张晓川;苦参生物碱类成分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9 王贝贝;弓形虫pET28a-SAG1和pET28a-SAG4重组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马磊;弓形虫蛋白激酶MAPK1在宿主炎症小体通路中的功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1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51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