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动脉及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猪动脉及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内皮细胞 形态学 长突起细胞 扫描电子显微镜 猪
【摘要】:目的探讨猪大、中动脉及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为血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动物在生理压下先后灌注肝素生理盐水和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取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主动脉降部等大动脉和主动脉瓣;颈总动脉、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前后降支等中动脉。标本按照电子显微镜常规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在大、中动脉的直部,内皮细胞呈梭形,核区微隆起,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在大动脉弯曲部和主动脉瓣,内皮细胞呈卵圆形,有丰富的微绒毛。在冠状动脉观察到多个白细胞黏附在内皮表面。在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观察到一处细胞正处在更新状态。在胸廓内动脉、颈总动脉和冠状动脉观察到黏附在内皮表面且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其胞体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等,突起数量2~6个不等。有的突起有分叉。结论内皮细胞的形态、排列、微绒毛的长度、密度和数量等随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切应力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学和组织学胚胎学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形态学 长突起细胞 扫描电子显微镜 猪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1100682,51003014)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循环系统的内层是一个连续的单细胞层-内皮层,这一生物膜是极其重要的多功能器官,其正常的状态对维持血管生理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1]。内皮的完整性一旦遭到破坏则会成为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及时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目前口径大于6mm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朝晖;小直径血管移植物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年03期
2 张红旗,孙爱军,王克强,葛均波;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剖学杂志;2004年03期
3 李庄仲,李秀芝,金海燕,严悦卿,龙治峰;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与血液动力学关系的探讨[J];解剖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磊;刘洪珍;;有氧运动对力竭过程中大鼠心血管调节因子综合效应及冠状动脉内皮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张冬;张军;刘鲁祁;;染料介导光氧化及京尼平交联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0期
3 薛一涛;张颖;苏文革;王世军;林海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恐惧情绪与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年03期
4 毛志刚;陈朝辉;韩宏光;;人工血管材料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6期
5 许益民;漆松涛;林绿标;曾绍文;李伟秋;庄冰容;;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血管壁重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5期
6 何玉辉;刘惠亮;魏玉杰;纪小龙;尹彤;;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李自成;唐海兰;常青;周序珑;;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08年02期
8 吴月霞;张福君;卢鸣剑;焦德超;吴沛宏;;放射性粒子~(125)I对兔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癌症;2008年03期
9 郭国庆;沈伟哉;欧阳钧;钟世镇;;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膜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和三维重建[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石小峰;李伟秋;黄广龙;庄冰容;;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庄仲,李秀芝,金海燕,严悦卿,龙治峰;内皮细胞形态和排列与血液动力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5年02期
2 邓仲端;;动脉壁内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李秀芝;严悦卿;龙治峰;杨永宗;李植标;金海燕;;人胚胎主动脉组织结构的胎龄性变化[J];衡阳医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朝霞,刘永波;一种新的内皮细胞分离方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任德成;胡娟娟;张均田;杜冠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10期
3 潘虹;王庭槐;;内皮细胞caveolae,caveolin-1的生理功能[J];医学综述;2006年22期
4 殷观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8年12期
5 刘宝宜,陈铁镇,张宝庚,宋继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病变的研究(摘要)——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掙,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S1期
6 刘宝宜,陈铁镇,张宝庚,宋继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平铺技术,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方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7 张连元;;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中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机能[J];煤矿医学;1983年04期
8 刘怀琼;李德馨;;内皮细胞的功能与休克的关系[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年04期
9 何泽涌;;关于内皮细胞研究的某些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1987年03期
10 何泽涌;;关于内皮细胞研究的某些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大君;陈卫军;周丁华;;内皮细胞机械感受功能的实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邓红;李懿萍;来茂德;;高糖环境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林萍章;PualJ.Pearson;RaymondCartier;KazuhiroHashimoto;HartzellV.Schaff;;内膜再生过程中,内皮细胞之反应[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4 赵彭涛;李志超;董明清;贾斌;张莉莉;;LPS对培养的BPAECsⅠ型Na~+/H~+交换器活性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熊建琼;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髓样分化蛋白-2在内毒素与内皮细胞结合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心华;甄永苏;;烯二炔类抗生素力达霉素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彦荣;应晨江;易海维;衣卫杰;孟依;刘烈刚;孙秀发;;绿茶多酚对牛内皮细胞窖蛋白-1表达的影响[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蔡绍皙;张莉;韩亚刚;蒋稼欢;;流动腔底面内皮细胞图型化研究与图像处理[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汪毅;陈允钦;;高密度脂蛋白与内皮功能[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马向红;黄体钢;杨万松;周丽娟;;四氢生物喋呤对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中药抗血栓机理及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佳绩[N];科技日报;2000年
2 赵军;耳毒性药物对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3 华朋;热爱老年事业 投身老年医药[N];中国老年报;2000年
4 高国起;提升ACE2活性可消退动脉硬化斑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佳愉;中药善调理 降压重保肾[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刘道安;保护动脉内膜 减少冠心病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城;LPS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膜形态及通透性引发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恩;内皮细胞源性KLF15调控TM激活蛋白C抗凝血途径及MCP-1介导炎性反应影响DVT形成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凯;口腔癌—内皮细胞融合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潜在作用[D];武汉大学;2014年
4 薛珊珊;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DNA甲基化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及血管内皮激活的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鑫;血瘀型脱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桃红四物汤调节作用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强;Rho GTPases及其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胺醇介导的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陈学军;SUR2B/Kir6.1通道开放剂介导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分子途径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王苏阳;埃他卡林对体循环、脑循环、肺循环微动脉内皮细胞SUR2B/Kir6.1通道的激活作用及能量代谢物质的调节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9 张可满;氧化型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激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贾素洁;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与内皮细胞通讯功能障碍及(口山)酮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Y盒结合蛋白-1C末端结构域调节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米雪楠;MicroRNAs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王媛;Ti表面四种生物分子功能修饰层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潘芝娟;抗HLA抗体对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邵洁;TNFAIP8L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苏立男;TRPV1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超楠;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尼古丁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8 范祯祯;高压氧对实验兔脑血流量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云霞;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内皮细胞与中性多核白细胞相互作用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炎症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杨锡兰;川芎嗪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蚌埠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77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57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