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病毒MHV68研究新探
本文关键词:鼠病毒MHV68研究新探
【摘要】:鼠病毒MHV68(Murine Herpesvirus 68)隶属γ疱疹病毒。γ疱疹病毒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EBV(Epstein-Barr virus)与鼻咽癌和Burkitt's淋巴瘤;KSHV(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则是引起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的直接病因,它的基因组几乎可在所有卡波氏肉瘤中被检出。EBV及KSHV极少能感染灵长类以外的物种;目前也没有适合这两种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细胞模型,因此寻找一个替代的研究模型显得十分必要。MHV68恰好符合这个研究模型的要求:MHV68的基因组中约78%的开放阅读框与KSHV和EBV同源,且能感染实验小鼠,在体外能感染多种细胞,包括各种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系和成纤维细胞系。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机制及各种人类疾病的研究中。相比于小鼠,斑马鱼在科学研究中又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比如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容易获得、易于在实验室饲养和繁殖、子代多等。然而,目前尚未有采用斑马鱼研究MHV68的报道。本研究采用斑马鱼受精卵、ZF4细胞、IKKα敲除的MEF(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细胞(MEF/IKKα-/-),乳仓鼠肾细胞(BHK cells,Baby Hamster Syrian Kidney)作为感染对象,得到一系列实验结果,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斑马鱼受精卵被MHV68感染后,出现了胚胎发育延迟的现象。感染过的斑马鱼受精卵发育成熟后,提取基因组DNA,在其中检测到了MHV68的基因片段。在胚胎发育各阶段,用Q-PCR检测了发育相关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仅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实验组(感染了MHV68的斑马鱼受精卵)中的表达比对照组低,而其它发育及免疫相关基因:FGF3、IFNθ1、IFNθ3、ISG15、TNFα,以及细胞质病毒DNA感受因子:DDX41、DHX9、cGAS和MAVS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没有明显区别。2、IKKα敲除的MEF细胞被MHV68感染后,通过比较,其病毒噬斑大小都要小于其他细胞,包括MEF/IKKα-/-/IKKα等,可以得出结论:IKKα有助于MHV68感染MEF细胞。3、BHK细胞用青鱼I型干扰素a(bcIFNa)处理后,用MHV68感染发现:300微升bcIFNa预处理的BHK细胞中产生的病毒噬斑数量要比用100微升bc IFNa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青鱼干扰素有助于BHK细胞抵抗MHV68的感染。
【关键词】:MHV68 斑马鱼 青鱼干扰素a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73.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19
- 1.1 鼠γ疱疹病毒 68(MHV68):研究γ疱疹病毒感染的模型10-12
- 1.1.1 KSHV病毒简介10-11
- 1.1.2 MHV68简介11-12
- 1.2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优势12-14
- 1.2.1 有关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研究12-13
- 1.2.2 斑马鱼在天然免疫中的研究13-14
- 1.3 RLR信号通路中IKKA的相关研究14-16
- 1.4 鱼类干扰素研究进展和青鱼干扰素16-19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19-28
- 2.1 MHV68在斑马鱼中的研究19-23
- 2.1.1 实验材料19
- 2.1.2 主要仪器19
- 2.1.3 试剂19-20
- 2.1.4 实验方法20-23
- 2.2 MHV68在MEF细胞中的研究23-24
- 2.2.1 实验材料23
- 2.2.2 主要仪器23
- 2.2.3 试剂23
- 2.2.4 实验方法23-24
- 2.3 MHV68与青鱼I型干扰素A(BCIFNA)的研究24-28
- 2.3.1 实验材料24
- 2.3.2 主要仪器24
- 2.3.3 试剂24-25
- 2.3.4 实验方法25-28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8-40
- 3.1 MHV68延迟了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28-31
- 3.2 MHV68的基因可以在被感染的斑马鱼胚胎中被检测到31-33
- 3.3 MHV68引起斑马鱼胚胎和ZF4细胞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33-36
- 3.4 MHV68在MEF细胞的成斑大小36-37
- 3.5 青鱼I型干扰素A有助于BHK细胞抵御MHV68病毒37-40
- 第四章 讨论40-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炳;赵美蓉;黄海凤;;4种农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法国科学家发现斑马鱼造血干细胞生成机理[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粉丽;张松林;李运彩;;斑马鱼胚胎毒理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刘在平;张松林;;斑马鱼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5 王雪;王希敏;刘可春;韩利文;袁延强;;斑马鱼胚胎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11年06期
6 刘丽丽;王健;王海胜;余凯敏;李国超;闫艳春;;斑马鱼转基因平台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10期
7 朱琳,史淑洁;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8 董武,杨景峰,王思珍,高原,解颜炯,马国文;二VA英污染引起的特异性下颌短小—斑马鱼下颌形态学检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蔡翔,王捷,王颖;应用胚胎检测技术评价氟吗啉对斑马鱼胚胎-幼体发育的影响[J];农药;2005年06期
10 张立凤;钟涛;桂永浩;;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雯雯;杭晓明;王巍;刘聪;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蛋白质组特征[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张利军;史慧勤;彭双清;;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研究[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晗;;斑马鱼生物钟调节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机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大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妍;美国培育出终生透明的斑马鱼[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小小斑马鱼 大大有用处[N];科技日报;2010年
3 枫叶 编译;筛选药物:斑马鱼责任重大[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记者 熊琳晖 通讯员 孙慧;研究斑马鱼揭示器官再生之谜[N];长江日报;2013年
5 罗刚 李兵;斑马鱼破译人类基因的先锋[N];健康报;2004年
6 记者 李学梅;斑马鱼为治疗白血病提新思路[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静候那一点流星似的光亮[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许琦敏;刘廷析 “掘宝”斑马鱼世界[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翊闳;核仁因子Def磷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和p53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晶莹;环境雌激素影响斑马鱼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婷;Karsch-Neugebauer综合征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和行为学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健;新型斑马鱼模型在研究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侵袭机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明勇;斑马鱼生物钟基因per2突变体的构建及在生物钟系统中的功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6 龚璐;p53及其异构体△133p53/△113p53在人类细胞和斑马鱼中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郭翠翠;斑马鱼D3b基因结构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沈兵;致癌染料的生理毒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庆友;斑马鱼Mil/s1pr2和vmh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药源性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杨梅;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俊安;稀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二社;nano-TiO_2,nano-A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理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温鼎声;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梁荣朝;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及对其肝、鳃毒性的作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海洋;鱼藤素对斑马鱼胚胎CyclinD1的表达调控及相关抗肿瘤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宇霞;东江流域沉积物生物毒性及其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7 袁忠月;壳聚糖纳米载体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余凯敏;毒死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罗茜;斑马鱼生长抑素-1基因靶向敲降和营救以及基于表达谱的胚胎发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胡月阳;UBE2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8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60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