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应用不同方法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外应用不同方法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应用不同培养方法对所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3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A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加入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培养24 h,未贴壁细胞30 ng/ml M-CSF预诱导3 d后,50ng/ml M-CSF+10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继续诱导;B组小鼠骨髓细胞与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以10∶1的比例混合培养,加入1×10-6mol/L前列腺素E2(PGE2)和1×10-8mol/L维生素D3(VitD3);C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加入100 ng/ml RANKL诱导培养。检测每组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情况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破骨细胞NFATc1、c-Fos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B组所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最多,C组次之,A组最少;B组骨吸收陷窝数目最多,陷窝总面积最大,A组其次,C组最差;B组NFATc1、c-Fos表达高于C组及A组,A组表达最差。结论:3种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相比较,B组在破骨细胞分化和吸收功能方面优于A、C组。A、C组相比较,A组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更强,C组所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更佳。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医学院;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965) 河北联合大学科学研究基金(z201233)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骨质疏松病理表现为骨改建生理平衡的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人体骨骼质与量的进行性减少[1]。而惟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参与骨改建的重要效应细胞,对于破骨细胞及其作用药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治疗效果的改善。其中,成熟完善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伟;于静;戚孟春;白宇宏;梁锐英;陈槐卿;;M-CSF、RANKL浓度及M-CSF预诱导对破骨细胞生成影响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6期
2 高建军,金慰芳,王洪复;骨片吸收陷窝光镜计数法定量测定破骨细胞功能[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钱红波;赵建宁;姚静;曾晓峰;陆维举;胡云峰;;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体系的建立[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8期
4 钱红波;赵建宁;姚静;曾晓峰;陆维举;;瘦素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年03期
5 姚静,钱存忠,张皎,张建峰,侯加法;鸡胚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肖新华;廖二元;董源媛;赵向;刘江华;曹仁贤;文格波;;破骨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0期
7 王艳霞;曾洪伟;吴江;别明江;徐丁;任弘毅;孙亨;朱臣谋;;成年大鼠腰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5期
8 毛远青;朱振安;汤亭亭;袁振;王晓庆;刘铭;;钛合金颗粒存在下破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0期
9 范哲,华坤,赵志涛,李广生;氟对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4期
10 于明香,金慰芳,王洪复;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生存时间[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民;陈建庭;金大地;武大林;陈祥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杜文喜;童培建;;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肖新华;廖二元;周后得;袁凌青;;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分化成成熟破骨细胞[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4 朱恒;江小霞;孔维霞;吴英;刘元林;李秀森;张毅;毛宁;;小鼠骨实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调节树突状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肖新华;周厚德;袁凌青;谢辉;廖二元;;抗坏血酸抑制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7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完善类骨组织体外重建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尹文哲;陶天遵;陶树清;;大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育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德才;魏松全;;体外培养SD大鼠破骨细胞凋亡及其规律探讨[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钱成;陶天遵;李晓蕊;吴莹;陶树清;刘枫晨;吴丽萍;;大鼠破骨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小新;日发现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王雪飞;研究骨质疏松有了“替身”[N];健康报;2007年
3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坤博士;TGF-β——塔尖上的明珠[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记者 吴苡婷;梦想:让治疗变得简单高效[N];上海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恒;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胡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及miR-148a的功能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平;流体剪切力作用下破骨细胞的钙响应特征及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白生宾;氟对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迟志永;重组人类骨保护蛋白毕赤酵母分泌性表达株的构建及系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刘玮;1.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的研究 2.Taurine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高坤;RNA干扰阻断RANKL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前体转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俭;RGD-Ins蛋白结构、活性及其基因治疗血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9 吴国平;hVEGF-165和hBMP-2真核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春红;氟对骨髓基质细胞及其产物OPG、RANKL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丽;氟化钠对体外培养骨细胞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2 沈龙祥;RNA干扰靶向atp6i基因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郝庆新;拉伸应变对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贾鹏;铁离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影响的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于芳沧;破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体外相互作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王凯;体外破骨细胞骨吸收模型的建立及骨吸收上清液对前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洋;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8 阚伯红;截短型人骨保护素哺乳类载体的构建、优化及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高明津;阿仑磷酸盐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10 李忠武;白细胞介素-1,-6及Ⅰ型、Ⅱ型胶原mRNA 在去势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24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62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