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斑马鱼高血脂模型的建立及小檗胺降血脂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1:03

  本文关键词:斑马鱼高血脂模型的建立及小檗胺降血脂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脂症 斑马鱼 中药 小檗胺 HMGCR


【摘要】: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是一种脂质代谢紊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发生异常。有资料显示,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导致高血脂症的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神经因素等。对于高血脂症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血浆中TC和LDL-c水平增多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保持体内胆固醇平衡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及其并发症的关键。维持体内胆固醇稳态主要有以下途径:降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活性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DLR)的表达,加速胆固醇吸收;上调胆固醇-7ɑ-羟化酶(CYP7A1)的活性,促进体内胆固醇转化胆汁酸排出体外。因此,针对各个途径的关键基因,如HMGCR、LDLR和CYP7A1是目前降胆固醇药物筛选的重要靶标。目前用于筛选降血脂药物的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方法可分为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同位素标记法、HPLC法以及细胞培养。体外实验的实验周期短、方便快捷、成本低,因此适用于大批量筛选。但由于体外实验无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体内实验主要用到啮齿动物模型,常用到的高血脂动物模型包括大鼠、金黄地鼠和豚鼠等。先喂养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饲料造模,通过测定血清TC和TG水平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然后再用药物处理检测降血脂效果。实验存在周期长、成本高、药物需要量大等弊端。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动物模型用于降脂药物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动物近年来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研究。我国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降血脂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本实验主要研究了高血脂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54种中药降血脂效果比较,并系统研究了小檗胺对高血脂斑马鱼的降血脂机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1)对斑马鱼喂养含4%胆固醇的饲料,检测不同时间血浆TC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0天后,斑马鱼血浆和肝脏脂质含量显著升高,5种阳性药物对其均有降血脂效果。模型组肝脏HMGCR和LDLR mRNA表达下降,并且CYP7A1a mRNA表达升高,其表现与哺乳动物模型相似,说明高血脂斑马鱼模型造模成功。(2)通过应用斑马鱼高血脂模型,实验从54种中药中初步筛选出了降脂功效较好的几种中药,其中显著降低血浆TC和TG水平的中药有黄连,槐米,姜黄,罗布麻,桔梗,赤芍,金樱子。调节TC水平明显的有绿茶,苦丁,芦荟,黄芪,山楂,山药,丹参。调节TG水平显著的有金银花,葛根,胡椒。(3)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进一步探索了黄连中次要生物碱小檗胺(BBM)的降血脂效果及机制。对斑马鱼胚胎的研究发现,5μg/m L,10μg/m L和20μg/m L BBM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细胞没有明显毒性,并且20μg/m L BBM可以降低心律。对斑马鱼幼鱼研究发现,BBM可以改善血管胆固醇水平。对斑马鱼成鱼的研究发现,BBM可以降低血浆TC和LDL-c水平,减少肝脏中脂肪堆积,下调HMGCR和MTP的转录,上调LDLR和CYP7A1a mRNA水平。总之,斑马鱼可以用于不同靶点降脂中药的筛选,应用高血脂斑马鱼模型可以加快降血脂中药的研发。BBM对高血脂斑马鱼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脂蛋白的组装分泌,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转化。
【关键词】:高血脂症 斑马鱼 中药 小檗胺 HMGCR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85.5;R-33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高血脂症12
  • 1.2 高血脂症的发病机理12
  • 1.3 胆固醇的体内代谢12-14
  • 1.3.1 胆固醇的合成13
  • 1.3.2 胆固醇的转运13
  • 1.3.3 胆固醇的外排13-14
  • 1.4 高血脂症的治疗14-17
  • 1.4.1 运动14
  • 1.4.2 饮食14
  • 1.4.3 西药治疗高血脂14-16
  • 1.4.4 中药治疗高血脂16-17
  • 1.5 降血脂研究的模型17-18
  • 1.5.1 分子水平17
  • 1.5.2 细胞模型17-18
  • 1.5.3 哺乳动物模型18
  • 1.5.4 斑马鱼模型18
  • 1.6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18-20
  • 第2章 引言20-22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20-21
  • 2.2 研究内容21-22
  • 第3章 斑马鱼高血脂模型的建立22-32
  • 3.1 前言22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22-24
  • 3.2.1 实验动物22
  • 3.2.2 主要材料22-24
  • 3.2.3 主要仪器24
  • 3.3 实验方法24-26
  • 3.3.1 饲料配制24-25
  • 3.3.2 动物分组25
  • 3.3.3 血浆脂质水平测定25
  • 3.3.4 肝脏油红O染色25
  • 3.3.5 肝脏mRNA表达水平25-26
  • 3.4 统计分析26
  • 3.5 实验结果26-30
  • 3.5.1 不同时间血浆TC含量的变化26-27
  • 3.5.2 阳性药物对斑马鱼血脂的影响27-28
  • 3.5.3 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28-29
  • 3.5.4 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的影响29-30
  • 3.5.5 不同高脂模型对比30
  • 3.6 小结与讨论30-32
  • 第4章 54种中药降血脂活性比较32-36
  • 4.1 前言32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32
  • 4.2.1 实验动物32
  • 4.2.2 主要材料32
  • 4.2.3 主要仪器32
  • 4.3 实验方法32-33
  • 4.3.1 饲料配制32-33
  • 4.3.2 动物分组33
  • 4.3.3 血浆脂质水平测定33
  • 4.4 统计分析33
  • 4.5 实验结果33-35
  • 4.5.1 54种中药降血脂活性比较33-35
  • 4.6 小结与讨论35-36
  • 第5章 小檗胺对高血脂斑马鱼脂质代谢的影响36-50
  • 5.1 前言36
  •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36-37
  • 5.2.1 实验动物36
  • 5.2.2 主要材料36-37
  • 5.2.3 主要仪器37
  • 5.3 实验方法37-39
  • 5.3.1 饲料配制37
  • 5.3.2 动物分组37-38
  • 5.3.3 斑马鱼胚胎吖啶橙染色38
  • 5.3.4 斑马鱼胚胎心律测定38
  • 5.3.5 斑马鱼幼鱼血管胆固醇含量测定38
  • 5.3.6 斑马鱼成鱼肝脏、血浆脂质水平测定38
  • 5.3.7 斑马鱼成鱼肝脏油红O染色38-39
  • 5.3.8 斑马鱼成鱼肝脏mRNA表达水平39
  • 5.4 统计分析39-40
  • 5.5 实验结果40-48
  • 5.5.1 黄连次要生物碱降脂活性比较40
  • 5.5.2 BBM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40-42
  • 5.5.3 小檗胺对斑马鱼幼鱼血管胆固醇含量的影响42-44
  • 5.5.4 BBM对斑马鱼成鱼进食情况的影响44
  • 5.5.5 BBM对斑马鱼成鱼血浆及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44-45
  • 5.5.6 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45-46
  • 5.5.7 BBM对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的影响46-48
  • 5.6 小结与讨论48-50
  • 第6章 结论50-52
  • 第7章 研究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60
  • 缩略语表60-62
  • 致谢62-64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宏亮;张乃元;袁占鹏;;斑马鱼在神经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年02期

2 ;学科前瞻[J];当代医学;2003年12期

3 张立凤;钟涛;桂永浩;;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年02期

4 杨寒朔;汤明海;邓洪新;杨金亮;;纳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斑马鱼胚胎中小分子多肽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5 徐娟;吴南翔;;斑马鱼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4期

6 胡玮;程露阳;宋韫韬;夏鸿飞;孙大光;李鹏;李丹;陆彩玲;马旭;;硫代硫酸钠干扰斑马鱼胚胎发育并致畸[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9期

7 何秋霞;刘可春;楚杰;王思锋;韩利文;王希敏;;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9年05期

8 孙淑娜;桂永浩;蒋t,

本文编号:758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758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