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地区RHD变异体基因分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番禺地区RHD变异体基因分型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番禺地区RHD变异体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8月到本站参加献血的26 172名次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标本进行确认,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经抗球蛋白法确认为RhD阴性的标本进行Del表型筛选;采用RH基因变异体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SSP法)对献血者模板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判断RHD基因分型。对血清学与基因分型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初筛检出60名RhD阴性,经抗球蛋白法确认59例为RhD阴性,阴性频率为0.23%;吸收放散试验检出10例Del表型。60例初筛阴性的基因分型检测发现40例RHDEXON1~10全缺失基因型,发生频率约为67.8%;10例RHD 1227A DEL基因型,发生频率约为16.9%;7例部分D,发生频率约为11.9%;1例RHD弱D15基因型,发生频率约为1.2%;2例RHD基因分型阳性需作进一步碱基测序分析。结论本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存在RHD 1227A DEL、RHD-CE(2-9)-D,RHD-CE(5)-D、RHD-CE(6-9)-D和RHD弱D15等基因型,血清学结合基因分型能更准确鉴定RhD血型。
【作者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
【关键词】: RHD变异体 基因分型 PCR-SSP
【基金】:广州市2010年度科技计划:多重PCR技术筛选鉴定红细胞稀有血型研究(2010Y1-C881)
【分类号】:R394
【正文快照】: Rh血型系统是所有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临床上首先被发现也是最为重要的是D抗原。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抗原占的比例很大,本地区仅约有0.2%的个体为RhD阴性[1]。该抗原由RHD基因编码,RHD基因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区总长为1 251 bp,编码417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Rh血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洪清;元霞;刘凯波;郑静敏;;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系统部分抗原的分布[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5期
2 张小林;韩丽君;李龙;林志雄;;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优化及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2期
3 伍伟健;苏凯;魏波;;一种改良Rh血型基因及其单倍型频率估计方法的推导[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12期
4 王慧;杨事达;李剑平;;沈阳地区无偿献血员Rh表型资料库的建立[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7年05期
5 陈家学;杨仕坤;石思蓉;强文;沈钢;魏晴;;常规血清学RhD阴性个体D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年06期
6 严康峰;邓诗桢;谢敬文;蓝文莉;朱自严;叶路夷;李勤;;多重PCR技术筛选Co~a、Lu~b、Yt~a、Kp~b阴性稀有血型方法的建立[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7 邓诗桢;严康峰;谢敬文;蓝文莉;朱自严;莫锦政;马伟文;李英汉;;s、Fy~a、OK~a阴性稀有血型的多重PCR筛选技术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05期
8 郭永芳;;管理好Rh阴性献血员的重要性[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松;福州地区汉族献血者RhD阴性DEL表型分子机理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建军;DEL型红细胞输注RhD阴性患者抗-D抗体调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敏;Del红细胞膜表面D抗原表位及抗原强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洪缨;成都地区献血人群RhD阴性个体遗传学背景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廖业;虎纹捕鸟蛛粗毒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1年
6 刘兆刚;昆明地区RH阴性者RHD假基因(RHDψ)和杂交RHD-CE-D基因的检测和医学应用[D];昆明医学院;2008年
7 朱伟彦;RhD阴性孕妇的RH基因型及其与抗D抗体产生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飞;吴强;张建伟;张力超;马明珠;;Taq酶浓度对HLA基因分型结果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年01期
2 周转;胡守旺;张帆;;DNA微阵列技术检测HLA-DRB1基因分型[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3期
3 嵇月华,冯哲,杨颖,冯明亮,陆琼,倪建华,张雁征,陈仁彪;HLA-A位点PCR-SSP基因分型和血清学分型的比较[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02期
4 江朝富,汪传喜,田兆嵩,崔徐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的PCR-SSP基因分型研究[J];广州医药;1999年02期
5 徐鸿绪,曾文涛,陈连周,王晓波;HLA-DR位点的PCR-SSP基因分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04期
6 刘建军;李志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年03期
7 何晓玫;单小燕;高新强;李伟;刘娜;王丽君;王中梅;王琳;倪蕾;赵波涛;龚治尹;张志欣;;新等位基因HLA-B~*4060的认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7期
8 杨凤娥;金静君;陈志哲;付丹晖;赖力;;高分辨分型方法分析福建地区HLA-B15组的基因多态性[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9 陈连周,朱兰英,王长希,傅茜,曾文涛,郑克立,徐鸿绪;HLA-DR两种分型方法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朱发明,严力行;浙江省汉族人群血小板同种抗原1~6基因频率的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MLVA、spoligotyping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杨国玲;李乔;刘维达;;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王敏;韩红星;蒋小玲;陆坚;徐六妹;;HCV RNA定量检测与基因分型的研究[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付涌水;曾四海;江朝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和分子进化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炳森;黄学锋;周颖;;用基因芯片进行单卵裂球HLA-DRB分型[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u&民;郭艳铃;刘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技术[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戴宇东;张益红;孟钵;;人类血小板抗原1~6系统基因分型试剂盒的研发[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邓志辉;吴国光;;HLA分型技术新进展及其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陈勇;胡华军;洪艳;;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方严;吴倩;;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药物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开发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陆祖宏;生物信息技术及其在后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颖;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2年
2 邓艳琴;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异烟肼新耐药突变位点的确认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何群;HBV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吴庆刚;国内分离的致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papA和papG基因分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5 杨国玲;常见毛癣菌稳定性及核糖体基因分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文培;在湖南地区分离的人偏肺病毒株的基因分型及其候选疫苗的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张建明;福建省狂犬病流行病学及病毒学特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袁治国;丙型肝炎病毒6型和2型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9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10 苑鑫;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颖;利用核糖体基因进行孢子丝菌种内分型及一株播散型孢子丝菌的基因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2 赵文瑾;HBV基因分型芯片的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曹群奋;幽门螺杆菌的培养鉴定及其基因分型方法学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丽纳;应用RAPD对申克孢子丝菌线粒体类别进行4型内及种群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彤;应用寡核苷酸芯片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罗皓;广西HIV-1重组流行株基因变异的研究和快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薛丽;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肽性快速检测系统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涛;大肠杆菌O157:H7的RAPD与AFLP基因分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李金海;皮肤癣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RAPD分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卢永平;构建新型核酸探针原位延伸基因芯片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1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76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