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新生隐球菌氧传感途径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07 09:03

  本文关键词:新生隐球菌氧传感途径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隐球菌 氧浓度 感应途径


【摘要】: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异宗配合的腐生担子菌纲专性需氧机会性病原真菌,常导致肺部感染,然后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死性脑膜脑炎。在致病过程中,新生隐球菌必须适应宿主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文中对新生隐球菌致病过程中对低氧适应的能力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 氧浓度 感应途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31)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重点课题(11Z027)
【分类号】:R379.5
【正文快照】: 0引言新生隐球菌主要导致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以及细胞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新生隐球菌导致的感染日益增加。新生隐球菌有3个变种,分为5个血清型,其在生态学、形态生理学及分子特点、地理分布、流行病学及毒性方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庆涛;桑红;王乐;曾梅华;王高峰;张敏;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不同氧浓度对新生隐球菌尿素酶和磷脂酶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德权;桑红;李杰;吴波;石群立;;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1例报道[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11期

2 王高峰;孔庆涛;王雪连;刘芳;桑红;;新生隐球菌荚膜研究现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汉!200003上海,廖万清!200003上海,温海!200003上海,吴建华!200003上海,姚志荣!200003上海,顾菊林!200003上海,刘晓刚!200003上海;三种方法分离新生隐球菌RNA及其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05期

2 桑红,廖万清,陈江汉,温海;新生隐球菌白化突变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2期

3 桑红,廖万清,温海,沈献平,陈江汉,叶楠,张敏,倪容之;影响新生隐球菌毒性及其他表型改变的微观进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年03期

4 郭秀军;廖万清;;新生隐球菌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的机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5 李安生;;几种隐球菌酶扩增核糖体DNA图谱及快速基因鉴定[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年06期

6 李安生,吴绍熙;新生隐球菌的酚氧化酶及用于菌种鉴定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5年02期

7 陈裕充,温海;新生隐球菌毒性因子与宿主的相互作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8 顾菊林!200003上海,廖万清!200003上海,柴建华;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05期

9 马廉兰;新生隐球菌形态学实验方法的改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沈永年;墨西哥城鸟粪、水果和蔬菜中分离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杨金水;;新生隐球菌的AFLP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溪涛;温海;徐赤宇;朱红梅;陈江汉;朱元杰;徐红;;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对大脑皮质VEGF、IL-6和ZO-1表达的影响[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裕充;潘炜华;温海;廖万清;顾菊林;徐红;陈江汉;;采用基因芯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前后新生隐球菌mRNA表达差异[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元杰;温海;徐红;黄欣;赵瑾;;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裕充;温海;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陈江汉;徐红;;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B3501标准株的吞噬作用[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冯晓博;姚志荣;杨桂梅;凌波;任大明;;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分子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明辉;温海;范平;姜功平;;HaCaT细胞与新生隐球菌体外作用前后基因[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赵卓;廖万清;;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的动态学研究进展[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炜华;廖万清;霍克克;;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CAP60对菌体荚膜形成的影响[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席丽艳;鲁长明;龙泽香代子;福岛和贵;;20株新生隐球菌生物学特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小龙;新生隐球菌自我保护机制揭开[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裕充;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活力和基因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潘炜华;新生隐球菌分子重组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荚膜相关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3 邹先彪;新生隐球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侯幼红;药物和化学试剂对致病酵母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粘附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5 赵志宇;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潘登科;影响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能力的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秀丽;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构建、影响因素及耐药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徐赤宇;丝氨酸蛋白酶介导隐球酵母细胞穿越血脑屏障机制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方伟;去泛素化酶对新生隐球菌生长与毒力的多效性调控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崔俊涛;微生物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涛;氧含量对新生隐球菌形态学及毒力因子影响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贾红玲;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外分泌蛋白初步分析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3 曹瑞华;新生隐球菌胞外磷脂酶检测及其抑制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陈裕充;热休克反应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桑红;新生隐球菌产黑素野生株与白化突变株酚氧化酶结构基因(CNLAC1)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6 赵卓;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曹艳云;不同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涂宏钢;应用RNA干扰技术对新生隐球菌CNLAC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樊魏伟;低氧耐受对甘肃鼢鼠心肌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曹新燕;小鼠胚胎培养液中H_2O_2浓度与胚胎体外发育的相关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8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808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