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嗅球摘除后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及茉莉挥发油干预后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9-11 20:42

  本文关键词:嗅球摘除后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及茉莉挥发油干预后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内嗅皮质 细胞构筑 神经元溃变与再生 茉莉挥发油 单胺类神经递质 嗅觉通路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内嗅皮质在人类格外发达,是皮质记忆网络的中央枢纽,它一方面与海马之间相互连接,另一方面与大脑皮质区域相互连接。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内嗅皮质在大体结构及组织学方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观察内嗅皮质的神经元变化,对于探索大脑神经再生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嗅觉损伤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嗅觉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对了解上述关系尤为重要。故本实验采用嗅球摘除法,诱导脑神经元溃变与再生。由于嗅觉通路与海马、大脑皮质等有广泛的纤维联系,经嗅觉通路对神经系统干预的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芳香物质茉莉挥发油的气味经嗅觉通路对嗅球摘除模型鼠是否能起到干预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嗅球摘除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在1d,3d,7d,14d四个时间点的变化。模型组+茉莉挥发油,观察大鼠14d神经元的变化。与模型组和空白组形成对照,初步探讨茉莉挥发油通过嗅觉通路对神经元再生作用的可能。第一部分内嗅皮质的细胞构筑内嗅皮质通常被定义为海马结构的一部分,以旁下托,梨形皮质和杏仁核吻侧为内侧边界,尾部以鼻周皮质和鼻后皮质为边界。内嗅皮质(EC)的空间结构可分为外侧内嗅皮质(LEC),内侧内嗅皮质(MEC)。内嗅皮质通常被分为6层。内侧内嗅皮质中有四个功能细胞类型:Grid cells, Conjunctival cells, Head direction cells, Border cells.内嗅皮质与海马间的神经解剖学回路在研究神经再生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内嗅皮质与海马之间有双向纤维投射,构成内嗅皮质-海马环路。第二部分制备SD大鼠嗅球摘除后内嗅皮质区神经元溃变模型(0BX)方法参考George Paxinos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定位大鼠左侧嗅球,手术暴露嗅球,用注射器毁损并吸出嗅球组织,建立大鼠OBX模型。结果根据嗅球摘除后大鼠大脑内嗅皮质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过程,即嗅球摘除后ld-7d,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数量减少。术后14d,模型组大鼠脑内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数量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脑内内嗅皮质区5-HT、DA含量的变化,均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异常变化。同时结合实验过程中左侧嗅球腔的改变,我们认为本实验研究中该动物模型OBX的制备完成。第三部分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在密闭的实验盒中,放入扩香仪,加热扩散茉莉花挥发油,将老鼠放入盒中吸嗅,6:00am,12:00am,18:00pm共三次,每次30min,持续14d。吸嗅后大鼠取脑固定切片,用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嗅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5-HT、DA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染色:模型组大鼠内嗅皮质中神经元在受损后1d,3d,7d含量逐步下降;14d含量明显增加,但仍略低于空白组;吸嗅组(模型组+茉莉花萃取物)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略高于空白组。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内嗅皮质中5-HT和DA在受损后1d,3d,7d表达逐步减弱,14d时表达增强,但仍弱于空白组;吸嗅组表达高于14d,但仍弱于空白组。结论1.嗅球摘除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溃变与再生呈周期性现象2.茉莉挥发油经嗅觉通路后可以有效改善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再生,缩短神经元再生的周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内嗅皮质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内嗅皮质 细胞构筑 神经元溃变与再生 茉莉挥发油 单胺类神经递质 嗅觉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8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9
  • 第一部分 内嗅皮质的细胞构筑19-23
  • 1. 内嗅皮质各组成的概况19
  • 2. 内嗅皮质的分区19-21
  • 3. 内嗅皮质的主要细胞成分21
  • 4. 内嗅皮质与海马的纤维联系21-23
  • 第二部分 制备SD大鼠嗅球摘除后内嗅皮质区神经元溃变模型23-27
  • 1 材料与方法23-24
  • 2. 实验结果24-27
  • 第三部分 茉莉挥发油干预后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27-34
  • 1. 材料与方法27-29
  • 2. 实验结果29-34
  • 讨论34-40
  • 结论40
  • 创新点40
  • 不足之处40-41
  • 进一步研究方向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47-48
  • 致谢48-49
  • 综述49-58
  • 参考文献55-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锦波;于东明;李明善;;内嗅皮质-海马神经投射通路的形成——体内及体外示踪研究(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6年06期

2 徐风;;交友中的科学[J];百科知识;2014年04期

3 常丽君;;记忆与内嗅皮相连线[J];科学大观园;2012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丽君;科学家发现与记忆相连脑路线[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敏;嗅球摘除后大鼠内嗅皮质区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及茉莉挥发油干预后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李婷;内嗅皮质在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黄文倩;内嗅皮质在不同方式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陈克强;双侧海马下脚前和(或)旁区注射鹅膏蕈氨酸盐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内嗅皮质和痫性行为学影响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32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832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