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日本血吸虫Vasa3基因定位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7:15

  本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Vasa3基因定位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血吸虫 Vasa3基因 基因定位 RNA干扰


【摘要】:目的: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各期虫体进行整虫基因定位,初步判断Vasa3在日本血吸虫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应用RNA干扰技术揭示Vasa3基因在血吸虫生殖、发育中所具有的功能;通过本研究期望发现可干预和抑制血吸虫生殖发育的关键靶标,为研发抑制血吸虫虫卵发育及活性的药物或制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探索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和减轻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新途径。方法:利用BLAST软件,筛选特异性序列作为Vasa3基因原位杂交RNA探针片段,以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普通PCR扩增获得314 bp特异性片段,重组到pspT-18载体,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反义RNA探针。对日本血吸虫24、36、及42天成虫通过漂白、透膜、杂交、显色等处理后,封片观察。以Vasa3为靶基因,合成3个不同靶区域的siRNA(V1,V2和V3),实验结果确定有效靶点后,构建包装表达shRNA的逆转录病毒的质粒载体,与PVSVG质粒共转染GP2-293细胞后,48h收取细胞上清,通过超速离心法浓缩病毒,Retro-X qRT-PCR Titration Kit进行病毒滴定。用针对日本血吸虫Vasa3 shRNA的病毒感染日本血吸虫18天成虫,分别在RNA干扰后7天观察Vasa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于14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殖系统形态学变化。结果:通过整虫原位杂交,在日本血吸虫24、36及42天雌虫卵巢和卵黄腺可见强烈杂交阳性信号,在雄虫中未见明显阳性信号,由此结果显示Vasa3基因在雌虫卵巢和卵黄腺高表达。siRNA筛选结果显示V2组靶序列(5’-cuaaacgcggagcugauautt-3’)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以此序列成功构建含人U6启动子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HX_HsU6_Vasa3。与PVSVG质粒共转染GP2-293细胞后,成功包装逆转录病毒并测定滴度为5×107cfu/ml。感染日本血吸虫后RT-PCR显示Vasa3基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6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虫体生殖系统形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雄虫睾丸变小,包膜不规整,睾丸内细胞形态杂乱,分界不清。雄虫卵巢内细胞减少,细胞分界不清,结构紊乱。结论:本课题首先通过Vasa3在生殖系统定位的明确,初步证实Vasa3可能参与血吸虫雌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可做为雌性生殖系统的分子标志。再通过小RNA分子干扰技术,体外验证消减该基因表达的靶标区域。最后将Vasa3干扰有效靶标区域整合入表达发夹RNA的逆转录病毒,用该病毒感染血吸虫,达到能较长期抑制Vasa3基因的表达,明确该基因在血吸虫生殖系统发育中的功能。通过对Vasa3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和减轻血吸虫对人体危害的新途径。此方法为长效抑制日本血吸虫的基因表达、鉴定其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Vasa3基因 基因定位 RNA干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83.2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7-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前言12-15
  • 2 材料与方法15-32
  • 2.1 材料15-19
  • 2.1.1 主要软件15
  • 2.1.2 菌株、质粒和细胞15
  • 2.1.3 实验动物15
  •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15-16
  • 2.1.5 部分试剂的配置方法16-18
  • 2.1.6 主要仪器18-19
  • 2.2 实验方法19-32
  • 2.2.1 Sj Vasa3基因整虫原位杂交19-24
  • 2.2.1.1 Sj Vasa3基因特异性片段获取19-20
  • 2.2.1.2 psp T-19+Sj Vasa3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20
  • 2.2.1.3 体外转录制备DIG-m RNA探针20-21
  • 2.2.1.4 单酶切使模板线性化21-22
  • 2.2.1.5 合成探针22
  • 2.2.1.6 日本血吸虫整虫原位杂交22-24
  • 2.2.2 si RNA干扰筛选消减Sj Vasa3基因表达的有效片段24-26
  • 2.2.2.1 从三个si RNA中筛选最佳片段24
  • 2.2.2.2 si RNA干扰18天成虫24-25
  • 2.2.2.3 RT-PCR检测si RNA干扰效果25-26
  • 2.2.3 表达Sj Vasa sh RNA逆转录病毒的包装及滴度测定26-31
  • 2.2.3.1 构建Sj Vasa3 sh RNA表达质粒26-28
  • 2.2.3.2 GP2-293细胞培养28-29
  • 2.2.3.3 逆转录病毒的包装29-31
  • 2.2.3.4 病毒滴定31
  • 2.2.4 逆转录病毒感染日本血吸虫31
  • 2.2.4.1 逆转录病毒感染18天成虫31
  • 2.2.5 逆转录病毒干扰效果测定31-32
  • 2.2.5.1 荧光定量检测Sj Vasa3基因表达水平31
  • 2.2.5.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变化31-32
  • 3 实验结果32-42
  • 3.1 Sj Vasa3的命名32-33
  • 3.2 原位杂交实验结果33-39
  • 3.2.1 体外转录合成DIG-RNA探针33-34
  • 3.2.2 日本血吸虫 24、36、42天成虫原位杂交结果34-39
  • 3.3 RNA干扰39-42
  • 3.3.1 筛选RNAi干扰靶点结果39
  • 3.3.2 成功构建含PLNHX_Hs U6_Vasa39-40
  • 3.3.3 日本血吸虫RNA干扰后Sj Vasa3基因水平变化40-41
  • 3.3.4 日本血吸虫RNA干扰后对虫体及产卵影响41
  • 3.3.5 日本血吸虫RNA干扰后共聚焦观察形态学的变化。41-42
  • 4.讨论42-46
  • 4.1 原位杂交结果分析42-44
  • 4.2 RNA干扰方法选择44-45
  • 4.3 RNA干扰结果讨论45-46
  • 5.结论46
  • 参考文献46-54
  • 个人简历54-55
  • 致谢55-56
  • 综述56-69
  • 参考文献63-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玲;;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07期

2 ;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何毅勋,彭辛午;日本血吸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年04期

4 黄左钺,励正康,邱云,王琴美;呼吸在日本血吸虫能量代谢中的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3期

5 张萍;;日本血吸虫的采集、固定和保存法简介[J];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5年03期

6 帅连云,曹建平,仇锦波;日本血吸虫纯净活虫卵的制备[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渊,汪学龙,吴忠道,周青;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大亚基核糖体基因的亚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8 王文实,李雍龙;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及其诱导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5期

9 吴忠道,余新炳,徐劲,曹爱莲,罗建威,熊小燕,耿岩;日本血吸虫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初步构建(英文)[J];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00年00期

10 卞国武,余新炳,吴忠道;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序列标签的获取及分析[J];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0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锋;林矫矫;冯新港;傅志强;苑纯秀;周元聪;蔡幼民;;日本血吸虫性别发育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欣之;矫矫;石耀军;冯新港;苑纯秀;金亚美;;日本血吸虫7d童虫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编码日本血吸虫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夏艳勋;林矫矫;赵传壁;陈益;贺桂芬;;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立;荣秋亮;王业富;;日本血吸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2012年湖北生物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杨胜辉;刘碧源;刘彦;周东明;曾庆仁;曾铁兵;喻容;蔡力汀;张顺科;方会龙;;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经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向群;;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对抗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陆珂;苑纯秀;朱传刚;石耀军;李浩;刘金明;林矫矫;;日本血吸虫膜蛋白重组抗原免疫小鼠的保护力评估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孔娟;冯正;徐斌;邓王平;鞠川;胡薇;;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各虫期转录和表达情况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斌;冯正;鞠川;许学年;莫筱谨;邓王平;孔娟;胡薇;;日本血吸虫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陈卫东;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完成[N];科技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彭振 记者 程守勤;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N];健康报;2012年

3 记者 曹玲娟;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周惠婷;血吸虫基因“天书”全球发布[N];解放日报;2006年

5 岳阳;国内生物信息平台首发大规模基因组数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记者 谢军;我国首次向全球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序列数据[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炀;日本血吸虫童虫在不同敏感性宿主体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昒;日本血吸虫骨形成蛋白分子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武闯;日本血吸虫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质组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刘锋;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日本血吸虫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何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徐静玮;日本血吸虫抗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证据[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7 朱传刚;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陈岩勤;白头翁总皂苷对日本血吸虫及其宿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胡雪梅;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分子及其抗原表位的克隆和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10 唐桂霞;日本血吸虫虫源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的相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清;感染日本血吸虫引起宿主循环MicroRNAs表达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刀金威;日本血吸虫凋亡抑制因子SjBIRP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刘艳涛;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SjOST48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马帅;日本血吸虫TOR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赵登云;日本血吸虫虫卵及相关抗原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杜晓峰;日本血吸虫入侵宿主过程中关键尾蚴蛋白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赵波;吡喹酮(PZQ)衍生物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及PZQ抗性虫体蛋白质组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8 华梦晴;日本血吸虫Nanos蛋白的基因定位与功能初步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邵延靖;日本血吸虫Vasa3基因定位与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卞超蓉;日本血吸虫不同虫株的群体遗传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2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882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