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失调男性儿童的执行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2:21

  本文关键词: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失调男性儿童的执行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症 强迫性障碍 反应抑制 延迟厌恶


【摘要】:背景:研究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 syndrome,TS)具有共同的神经影像学病理基础: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ortico-striatal-thalamo-cortical,CSTC)环路功能连接失调。CSTC环路功能连接失调可能损伤儿童执行功能。目的:测量以CSTC环路功能失调为共同致病基础的ADHD、OCD以及TS男性儿童的执行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见的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Stroop色-字干扰任务(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Test,Stroop)和选择延迟任务(Choice Delay Task,CPT)分别评估了“冷”执行功能中的反应抑制和“热”执行功能中的的延迟厌恶水平的变化。测验一: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门诊ADHD男性患儿36名,ADHD共病TS男性患儿36名,TS男性患儿30名以及年龄、性别、智商匹配的社区健康男性儿童50名作为测试对象,选择Stroop色-字干扰任务(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Test,Stroop)对反应抑制(Response inhibition,RI)经行评估。测验二: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门诊ADHD男性患儿40名,OCD男性患儿40名以及年龄、性别、智商匹配的社区健康男性儿童40名作为测试对象,运用选择延迟任务1和选择延迟任务2(Choice Delay Task,CPT)对常态生态效度和高态生态效度的延迟厌恶(Delay aversion,DA)进行测试。结果:测验一:单因素方差分析Post-Hoc检验两两比较ADHD组Stroop测验得分高于ADHD共病TS组、TS组、健康对照组,TS组和ADHD共病TS组间Stroop得分没有差异(F=3.49,P=0.017)。测验二:单因素方差分析Post-Hoc检验两两比较ADHD组CPT测验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OCD组CPT测验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F=24.66/12.30,均P0.001)。三组间的CPT反应时间没有差异(F=0.92/1.53,P=0.403/0.222)。结论:测验一提示ADHD患者存在反应抑制缺陷,但ADHD共病TS患者未发现上述现象。这可能和共病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或TS神经发育代偿机制有关,但至少在目前的诊断系统中,共病诊断与神经心理损伤缺乏有关联。测验二提示ADHD患者可能存在延迟厌恶,延迟满足缺陷被认为是抑制行为进行过程中的表达能力缺陷,此结果与OCD患者相反。该任务反应的多动/冲动的发病机制在ADHD和OCD疾病延迟厌恶中可能不同。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症 强迫性障碍 反应抑制 延迟厌恶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表11-13
  • 引言13
  • 1 研究背景13-22
  •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常见共病的概述13-14
  •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新进展的概述14-22
  • 1.2.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15-19
  • 1.2.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19-22
  • 2.问题的提出22-27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22
  • 2.2 提出的假设22-23
  • 2.3 研究方案23-24
  • 2.4 研究工具24-26
  • 2.4.1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24
  • 2.4.2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24-25
  • 2.4.3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25
  • 2.4.4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25-26
  • 2.5 研究方法26-27
  • 2.5.1 Stroop色-字干扰任务26
  • 2.5.2 选择延迟任务26-27
  • 3.研究内容27-33
  • 3.1 测验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反应抑制的病例对照研究27-30
  • 3.1.1 研究目的与设计27-28
  • 3.1.2 研究程序28-29
  • 3.1.3 结果29-30
  • 3.2 测验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强迫性障碍儿童延迟满足的病例对照研究30-33
  • 3.2.1 研究目的与设计30-31
  • 3.2.2 研究程序31-32
  • 3.2.3 结果32-33
  • 4 讨论33-39
  • 4.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症反应抑制的信息加工差异34-35
  • 4.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强迫性障碍延迟满足的处理模式差异35-36
  • 4.3 本研究的意义36-37
  • 4.4 研究的局限性37
  • 4.5 本研究的展望37-39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成,马继红;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18期

2 黄晓玲,李慧娟,王桂英;影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外部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年08期

3 费敏华,林海中,朱春萍,潘华霏,丁海燕;发现“新大陆” 认识“新世界”——有关成人ADHD的新发现、新认识[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4 黄广文,苏林雁,任颖,朱焱;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ADHD儿童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5 李久伟;田慧玲;杨翠娜;;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2004年05期

6 林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与治疗培训班”和“ADHD与前庭功能国际讲习班”[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7 周志远;;多动的儿童与ADHD[J];生命世界;2005年12期

8 姚燕滨;;ADHD的病因与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03期

9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石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李雪荣;苏林雁;杜亚松;;ADHD的遗传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程嘉;王玉凤;张浩波;;ADHD儿童平衡仪治疗前后行为问题改善的初步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林海中;费敏华;;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ADHD[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时昕;张微;;成人ADHD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晓华;;ADHD儿童气质特点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倩;张丽锦;;ADHD儿童前瞻记忆的动态评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张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表征搜索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立文;;与儿童ADHD有关问题讨论纲要[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风华;金星明;张劲松;;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建国;成人患者拉动ADHD市场扩张[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丁香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 杜亚松;不是每个ADHD都能长成“鱼”[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张旭;礼来公司公布最新ADHD全球调研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徐述湘;专家呼吁重视儿童ADHD[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王迪;ADHD用药等待审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渔阳;ADHD用药命运多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晓东;ADHD药物的标签被要求修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石瑛;ADHD药物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副作用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亦舟;ADHD治疗告别红处方[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编译 齐妙;抗精神病药物能否治疗ADHD患儿[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2 汪惠丽;儿童血铅水平与ADHD关系及药物防治铅中毒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熊忠贵;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以及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5 胡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影像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雪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尼古丁烟碱受体α4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彦;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田慧;滋肾调肝法治疗ADHD共患TD及其中枢单胺类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王苏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网络的功能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芳;不同动机水平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成玲;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管方超;高中生ADHD的注意、抑制功能与其网络中视觉认知加工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国琴;不同的激活水平对ADHD儿童反应执行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良政;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舒雅;兰州市区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薛金凤;基于双通道理论模型ADHD类别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黄丽;ADHD共病ODD儿童认知行为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李晓萌;轻度孤独症样症状在ADHD患儿中发生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卢凌凌;反向眼跳的重测信度及反向眼跳与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倾向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42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42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