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情感障碍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卒中后情感障碍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疲劳 卒中后情感失禁 单核苷酸多态性 梗死部位
【摘要】:目的:①对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进行情感障碍筛查,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卒中后情感失禁(post-stroke emotional incontinence,PSEI)的发病率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②对相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进行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从遗传学角度诠释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2.1-2014.6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头部MRI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症状证实,7天之内有新发脑梗死②年龄18岁且85岁③能够接受各种量表调查和评估④均为右利手。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失语、意识障碍,因视力听力理解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肺疾患及多脏器功能衰竭③不愿意配合调查者。入院后登记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周工作时间、卒中部位等基本信息。首次随访在脑梗死发生1-2周时进行,为了保证患者访视数据的可靠性,我们要求每一位患者要有一位和他共同生活的照料者陪伴参加随访,照料者可以帮助确认信息并辅助患者参加访视,但照料者不参与测评。首次随访内容包括神经科查体,NIHSS(NIH Stroke Scale)、BDI(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FSS(Fatigue Severity Scale)、SSRS(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MCMQ(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量表测评及症状观测。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量表的测评用于筛选期的认知筛查,用来除外痴呆患者。第二次随访在患者发病后3个月,神经及心理评估由相同的医师完成。二次访视中m RS(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代替NIHSS量表用来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SD、PSF、PSEI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选取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82名,应用质谱分型的方法,进行rs1006737、rs4680、rs4818、rs1386494、rs4570625、rs17110747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检测。结果:①368名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SD发病率为19.3%;PSF发病率为23.4%;PSEI发病率为10.9%。卒中3个月时,PSD发病率为23.6%;PSF发病率为29.6%;PSEI发病率为15.2%。②急性期PSD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运动感觉均有损伤的神经功能损伤类型(P㩳0.01)、屈服的应对方式(MCMQ;P㩳0.01)相关,入院时PSD患者3个月后肢体功能残障程度较重(m RS;P㩳0.01);3个月时PSD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3个月时严重的肢体残障程度(m RS;P㩳0.01)、运动感觉均有损伤的神经功能损伤类型(P㩳0.01)、低社会支持利用度(SSRS;P㩳0.05)、回避(MCMQ;P㩳0.01)、屈服的应对方式(MCMQ;P㩳0.01)相关,单纯感觉功能受损不易出现PSD(P㩳0.05)。③急性期PSF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运动感觉均有损伤的神经功能损伤类型(P㩳0.01)、屈服的应对方式(MCMQ;P㩳0.01)低客观支持(SSRS;P㩳0.05)、低社会支持利用度(SSRS;P㩳0.05)相关,入院时PSF患者3个月后肢体功能残障程度较重(m RS;P㩳0.01),单纯感觉功能受损不易出现PSF(P㩳0.05);3个月时PSF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3个月时严重的肢体残障程度(m RS;P㩳0.01)、放射冠(corona radiata,CR)+基底节(basal ganglia,BG)+内囊(internal capsule,IC)梗死(P㩳0.05)、低社会支持利用度(SSRS;P㩳0.01)、屈服(MCMQ;P㩳0.01)、面对(MCMQ;P㩳0.05)的应对方式相关,周工作时间为1-20小时(P㩳0.05)、梗死部位位于小脑不易出现PSF(P㩳0.05)。④急性期PSEI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运动感觉均有损伤的神经功能损伤类型(P㩳0.01)、回避(MCMQ;P㩳0.05)、屈服的应对方式(MCMQ;P㩳0.01)、低客观支持(SSRS;P㩳0.05)相关,入院时PSEI患者3个月后肢体功能残障程度较重(m RS;P㩳0.01),入院时单纯感觉功能受损不易出现PSEI(P㩳0.05);3个月时PSEI的发生与入院时高NIHSS评分(P㩳0.01)、3个月时严重的肢体残障程度(m RS;P㩳0.01)、前额叶皮质(P㩳0.05)、脑桥+中脑梗死(P㩳0.05)、梗死部位位于双侧(P㩳0.01)、严重的脑白质稀疏程度(P㩳0.05)、回避(MCMQ;P㩳0.05)、屈服(MCMQ;P㩳0.01)的应对方式相关,单纯感觉功能受损不易出现PSEI(P㩳0.05)。⑤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SD与3个月后严重的肢体功能残障(P㩳0.01)、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相关,3个月时PSD与入院NIHSS(P㩳0.01)、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P㩳0.01)、3个月时重度残障(P㩳0.05)相关;入院PSF与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P㩳0.05)相关,3个月时PSF与CR+BG+IC梗死(P㩳0.05)、面对(P㩳0.05)、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P㩳0.01)相关;入院时PSEI与高入院NIHSS评分(P㩳0.05)、回避(P㩳0.01)、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相关,3个月时PSEI与前部皮质梗死(P㩳0.05)、回避(P㩳0.05)、屈服(P㩳0.01)的应对方式相关。⑥病灶位于左侧的脑梗死患者3个月时MCMQ量表回避评分较高,病灶位于双侧的脑梗死患者3个月时MCMQ量表回避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不同的病灶部位MCMQ量表面对、回避、屈服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应用质谱分型对rs1006737、rs4680、rs4818、rs1386494、rs4570625、rs17110747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前循环梗死患者,3个月时PSEI与rs17110747的G等位基因(P㩳0.05)和G/G基因型相关(P㩳0.05)。3个月时rs4570625为G/G基因型(P0.05)、含有G等位基因(P0.05)的卒中患者易出现PSD。结论:①脑梗死急性期PSD与3个月后严重的肢体功能残障、屈服的应对方式相关,脑梗死亚急性期PSD与入院严重神经功能损伤、3个月时重度残障、屈服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相关,PSD的发生与梗死部位无关;脑梗死急性期PSF与屈服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相关,脑梗死亚急性期PSF与CR+BG+IC梗死、面对、屈服的应对方式、低社会支持利用度相关;脑梗死急性期PSEI与入院高NIHSS评分、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相关,脑梗死亚急性期PSEI与前部皮质梗死、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相关。②病灶位于左侧的脑梗死患者3个月时MCMQ量表回避评分较高,病灶位于双侧的脑梗死患者3个月时MCMQ量表回避评分较低;不同的病灶部位MCMQ量表面对、回避、屈服的评分无差异。③前循环梗死患者,3个月时PSEI的发生与rs17110747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相关。3个月时rs4570625为G/G基因型、含有G等位基因的卒中患者易出现PSD。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疲劳 卒中后情感失禁 单核苷酸多态性 梗死部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1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5
- 前言15-19
- 研究现状、成果15-18
- 研究目的、方法18-19
- 一、卒中后情感障碍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19-54
- 1.1 对象和方法19-21
- 1.1.1 研究对象19
-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9
- 1.1.3 评定工具19-20
- 1.1.4 评定方法20-21
- 1.1.5 诊断标准21
- 1.1.6 统计学方法21
- 1.2 结果21-48
- 1.2.1 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21-22
- 1.2.2 卒中后情感障碍相关因素分析22-43
- 1.2.3 卒中后情感障碍相关因素回归分析43-46
- 1.2.4 梗死部位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46-48
- 1.3 讨论48-53
- 1.3.1 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48-49
- 1.3.2 卒中后情感障碍相关因素分析49-53
- 1.4 小结53-54
- 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相关性分析54-81
- 2.1 对象和方法54-58
- 2.1.1 研究对象54
-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54
- 2.1.3 诊断标准54
- 2.1.4 DNA提取54-55
- 2.1.5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55-58
- 2.2 结果58-77
- 2.2.1 卒中后情感障碍相关SNP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58-59
- 2.2.2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59-65
- 2.2.3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卒中后疲劳的关系65-71
- 2.2.4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卒中后情感失禁的关系71-77
- 2.3 讨论77-80
- 2.3.1 rs1006737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77-78
- 2.3.2 rs4680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78
- 2.3.3 rs4818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78-79
- 2.3.4 rs1386494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79
- 2.3.5 rs4570625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79-80
- 2.3.6 rs17110747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分析80
- 2.4 小结80-81
- 全文结论81-83
- 论文创新点83-84
- 参考文献84-9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94-96
- 综述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96-107
- 综述参考文献103-107
- 致谢10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国栋;储照虎;;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赵红东;唐冰;王磊;陆敏;陈霓红;杨雪梅;刘茜;李峰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4期
3 杨红彦;刘珂;赵延欣;;左洛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与P300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4 王茜;刘晓加;;卒中后失语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裘涛;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辨证干预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成勇;颈动脉硬化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孔祥锋;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敏;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筛查及与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婧;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田晓;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韩旭庆;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及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宋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康健;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鑫;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9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5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