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乡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
【摘要】:目的:以同伴支持和家庭关系为人际易感因子,验证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方法:1130名在校高中生在完成了包含人际易感性、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在内的首次测评后,每隔一个月完成一次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追踪测评,半年时间内共完成7次追踪测评,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城乡样本中,家庭关系和应激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在城市样本中,同伴支持和应激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在遭遇生活事件时,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受损越严重的青少年,抑郁症状会加剧得更明显,支持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
【作者单位】: 海南医学院心理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关系 同伴支持 应激 抑郁症状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个体的情绪在这一时期会波动较大,常常陷入抑郁的困境。国内外大量研究调查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抑郁症状流行率的情况,结果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呈现一种“陡坡现象”:12~13岁前,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极低,但随后抑郁症状自我报告率迅速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发展的性别、年龄、年级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2 杨娟;章晨晨;姚树桥;;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3 崔丽霞;史光远;张玉静;于园;;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及其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4 肖晶;王晓宇;白羽;崔丽霞;罗英姿;姚树桥;;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最弱连接”因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彬彬;冯正直;;军校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抑郁及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2 杨娟;姚树桥;;高中生应激性沉思反应影响抑郁症状的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3 董超群;刘晓虹;;反刍性沉思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关系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年22期
4 易娟;尚忠明;赵庆;李枚梅;;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6期
5 吴文峰;卢永彪;;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接纳与反应方式效用的考察——基于应激事件与抑郁程度关系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刘学义;尚亚飞;赵荣军;;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析——认知、自我、人格的观点[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7 刘浩;余金明;陈芳;郑黎强;罗盈怡;郭薇薇;高悠水;;上海市中学生肥胖与抑郁的关系[J];上海医学;2007年10期
8 田晓明;江波;刘彦超;;我国近三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2011—2013年“四大文摘”的文献计量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张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10 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娟;;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2014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周丽华;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存;昆明市某中学初中生抑郁症状的预防干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梁艳;青少年早期日常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小燕;不同5-HTTLPR基因型青少年神经质及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彬彬;军校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汪涛;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池孟轩;从脏腑整体观探讨中医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胡安艳;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家庭、学校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李建;抑郁倾向大学生情绪认知特点及生理指标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小青;100例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肖晶;杨晓来;朱熊兆;姚树桥;;学生日常社会和学业事件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应用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2 郭克锋,郭珊,杨文清,朱银星,张建设;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6期
3 戴琴;冯正直;;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4 杨娟;章晨晨;姚树桥;;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5 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6 高华;彭新波;;抑郁认知易感性的新解释——双重加工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7 周雅;刘翔平;苏洋;冉俐雯;;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8 曹日芳,陈树林,唐文新,宋海东;自动思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9 杨娟;凌宇;肖晶;姚树桥;;沉思反应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中初步运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陈祉妍;杨小冬;李新影;;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娜,徐琴美;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8期
2 高文婷;杨策;王海燕;杜娟;蒋建新;;应激模型的生理学基础及其比较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21期
3 胡文晓;俞超芹;翟东霞;韩洁;张丹英;;补肾疏肝方对神经性厌食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年10期
4 李福平;高凌云;肖颖彬;;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的建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5 李金兵;李翼鹏;田俊生;周玉枝;秦雪梅;;基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探讨抑郁症病理机制[J];中草药;2013年01期
6 孙锴;董涛;陈致杰;丁翔;冯艺萍;梁子钧;潘家祜;;GBE50对大鼠生理/心理应激模型的应激缓解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8年06期
7 辛琳;倪荣蓉;朱建津;;色氨酸对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07期
8 孙国刚;陈波;徐杰;范光碧;陈跃;聂业;;应用改进的大鼠应激模型证实海马CA3区神经元Nestin、NPY表达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任利翔;罗轶凡;高威;白艳梅;宋少江;吴英良;;知母总皂苷对慢性温和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年04期
10 张改改;滕旭;刘越;吴扬;宁明;齐永芬;尹新华;;离体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模型构建条件的优化[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凌宇;唐朝华;朱翠英;刘文俐;魏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家禽应激模型研究进展[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强松;崔元璐;;芍药苷内酯苷和芍药苷对小鼠急性应激模型的比较研究[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志霞;姜乾金;;近二十余年医学心理学应激模型发展[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马卫卫;黄志坚;;牡蛎多糖对热应激小鼠胃肠道抗氧化能力及酶活力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涛;大学生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文晓;补肾疏肝方对神经性厌食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丽双;大鼠心理应激模型建立及相关因素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玉香;捕食者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武淑娟;电针对肾虚型复合应激模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马彦红;电针对肾虚型复合应激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6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7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