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对照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9:16

  本文关键词:“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对照追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社会功能 临床痊愈 重性抑郁障碍 CBT治疗


【摘要】: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和高负担等特点,MDD的治疗与康复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为达到“临床痊愈”,而达到“临床痊愈”标准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并没有完全康复,残留症状、发病前的心理社会易感性因素持续作用使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滞后于症状的改善;心理社会功能未完全恢复或损害进一步加剧可能会影响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复燃或复发。 通过设置中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设计,本研究考察了“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历程以及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对照研究方式来检验认知行为治疗(CBT治疗)对改善心理社会功能和症状的有效性;合理运用临床评定量表、心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等量表多维度考察了两组患者在基线期(T1)、心理治疗结束期(T2)和随访期(T3)三个评估点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意向性样本(intent-to-trea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两组“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功能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躯体功能可能己基本恢复,组间效应不显著;性功能组间差异显著,心理治疗组患者的性功能在整个研究期间显著差于药物对照组,其他因子组间效应不显著。 (2)两组“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功能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心理功能是否恢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3)心理治疗组“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在CBT治疗结束后得到显著改善,药物对照组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组间差异都不显著;心理治疗组患者在CBT治疗结束后业余娱乐因子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有了显著提高,而药物对照组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两个因子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 (4)心理治疗组“临床痊愈”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动思维、贝克抑郁程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在CBT治疗结束后显著降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主观支持在CBT治疗结束后显著提高,而药物对照组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组问差异都不显著。 (5)药物并用CBT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于“临床痊愈”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心理治疗组社会功能的改善可能与CBT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能显著减少负性自动思维,能提高对客观存在的社会支持的感受性、更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以及采取更适当的而非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理社会功能 临床痊愈 重性抑郁障碍 CBT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前言8-10
  • 1.1 研究的意义8-9
  • 1.2 研究的目的9
  • 1.3 研究的创新点9-10
  • 第2章 文献综述10-18
  • 2.1 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10-12
  • 2.1.1 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10
  • 2.1.2 “临床痊愈”后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重要性10-12
  • 2.2 心理社会功能概述12-15
  • 2.2.1 心理社会功能的定义12
  • 2.2.2 心理社会功能的测量工具12-13
  • 2.2.3 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13-15
  • 2.3 重性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15-18
  • 2.3.1 认知行为治疗概述15-16
  • 2.3.2 康复期药物并用心理治疗的必要性16-18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5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25
  • 3.2.1 研究工具18-21
  • 3.2.2 研究过程21-22
  • 3.2.3 认知行为治疗的实施步骤和内容22-24
  • 3.2.4 统计工具24-25
  • 第4章 研究结果25-32
  • 4.1 数据收集结果25
  • 4.2 两组入组标准分析结果25
  • 4.3 心理社会功能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5-28
  • 4.4 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8-30
  • 4.5 心理社会功能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30-32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32-37
  • 5.1 临床数据缺失与处理32
  • 5.2 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32-36
  • 5.3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抑郁治疗的建议36-37
  • 第6章 结论37-38
  • 第7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9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43-44
  • 附录二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调查表44-45
  • 附录三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45
  • 附录四 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45-46
  • 附录五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46
  • 附录六 自动思维问卷(ATQ)46-47
  • 附录七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47
  • 附录八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7-4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闻;鲁淑红;符士翔;马辉;杨华;张宁;;重性抑郁障碍临床痊愈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特征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2 王飙,王祖承;抑郁症病人残留症状的治疗以及对抑郁复发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3 郭文斌,姚树桥;认知偏差与抑郁症[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1期

4 李凌江,杨德森,郝伟,张亚林;医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5 李凌江,张亚林,杨德森,郝伟,肖水源,李振国,廖巨福,,吴舸,罗友根,黄俊,张斌,刘解宁;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Ⅱ方法学及社区人群的总体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1112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112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