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对脑铁平衡和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聚集情况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年龄对脑铁平衡和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聚集情况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铁 年龄 铁蛋白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 铜蓝蛋白 膜铁转运蛋白 铁调素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摘要】:背景:铁是多种蛋白发挥正常功能的必需成分,包括氧运输、线粒体呼吸链和DNA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在脑内,铁是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蛋白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同时还是神经元神经递质合成过程中重要参与酶的辅基。脑铁代谢异常具有非常严重的损伤性,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过量的铁可以通过参与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攻击细胞的DNA、蛋白质和脂质。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研究表明脑铁水平异常升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存在密切联系。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D和P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衰老过程中脑铁增加和聚集可能在AD和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衰老过程中铁在不同的脑区异常增加和聚集的原因和机制,以及脑铁平衡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同时对年龄、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索尚缺乏系统研究。 目的:为了初步明确年龄、脑铁代谢异常和AD及PD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三个年龄段的SD大鼠,包括年轻组(3月龄,n=9),成年组(11月龄,n=9)和老年组(24月龄,n=9),并选择AD和PD密切相关的四个脑区——皮层、海马、纹状体和黑质,进行系统研究。 方法:在第一部分,我们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DAB强化的Perl's铁染色的方法分别系统地对目的脑区的铁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在第二部分,我们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年龄组大鼠的四个脑区检测了铁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在第三部分,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AD相关蛋白在不同年龄大鼠皮层和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PD相关蛋白在不同年龄大鼠黑质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通过第一部分的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在海马和纹状体中的铁含量显著增加。随年龄的增长,四个脑区的铁染色强度增强,铁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另外,还发现在皮层中铁聚集明显存在的细胞类型为神经元,而在其他三个脑区铁聚集主要存在于少突胶质细胞。并且还在海马和纹状体中发现形态类似小胶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中存在铁聚集。通过第二部分的研究,发现(1)在四个脑区中,Ferritin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并且表达分布模式与铁聚集一致。(2)在海马和纹状体中,DMT1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在黑质中,DMT1的表达水平在年轻组和成年组大鼠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老年组大鼠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3)TfR1的表达水平在海马、纹状体和黑质中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4)随年龄增长Cp的表达水平在纹状体和黑质中显著升高。(5) Fpnl的表达水平除了在老年鼠纹状体中检测到显著降低,而在其他脑区中没有发现明显改变。(6)随年龄增长,hepcidin在四个脑区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通过第三部分的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Ap和PHF-Tau在皮层和海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主要分布的细胞类型为神经元,并在细胞内发生聚集。在黑质中的TH阳性神经元中,随年龄增长,a-synuclein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聚集,而TH的表达强度呈显著减弱的趋势。并且在老年鼠的黑质中发现TH阳性神经元丢失现象。 结论: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年龄对铁的分布及含量,铁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发现年龄可以显著影响AD和PD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提示年龄在AD和P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AD和PD相关蛋白表达和聚集与铁聚集的细胞类型或脑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提示年龄相关的铁水平升高可能与AD和PD密切相关蛋白表达和聚集可能存在相关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增进了我们对脑内铁平衡调节机制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年龄和铁在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的作用的了解,并有利促进开发新的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图16幅,表7个,参考文献123篇。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5;R749.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泉,鲍云鹤,郑坚瑜;环境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1期
2 范岭梅,黄明生,刘春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学分析[J];江苏医药;2000年05期
3 马崔,施佳军,冯容妹,李强,郭扬波,王达平,苗国栋;早老素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相关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3期
4 许丹,王鲁宁;血管机制与阿尔茨海默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5 毕胜,王德生,张昱,吴江,盛雨辰,韩辉,王守春,孔繁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两种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6 毕胜,王德生,张昱,吴江,盛雨辰,韩辉,王守春,孔繁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3号外显子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7 黄世杰;脑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5期
8 刘建农,杨建功;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电图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9 杨望清,王怀明,郭洪志,姜宝善,胡国友,刘春英;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脑脊液蛋白指标改变[J];前卫医药杂志;2000年06期
10 刘声远;阿尔茨海默病与微循环[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帅;;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信号转导[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谭兰;郁金泰;毛彩霞;;PICALM基因rs3851179G/A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敏;宋海庆;贾建平;;IL-6R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圣杰;赵永波;郭春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Hcy升高[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马微微;康庆贺;吴岩;王德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多氯联苯蓄积水平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建枝;;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生物标记的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边建涛;张俊武;张振馨;赵华路;陈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196A/G多态性和阿尔茨海默病关联性分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曹玉媛;王红梅;;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营养药物靶点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连立飞;贾建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建枝;;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A];全国神经核医学与神经科学新进展研讨会暨核医学科普专家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N];大众卫生报;2012年
2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门诊可排查阿尔茨海默病[N];大众卫生报;2012年
3 余志平;聚焦阿尔茨海默病诊疗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衣晓峰邋通讯员 陈英云;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子被锁定[N];健康报;2007年
5 段文利;我国4.8%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马世骏;阿尔茨海默病与遗传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闻新;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新依据被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霞;血液炎症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李勇;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警报[N];健康报;2009年
10 编译 石头;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成泡影[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姜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抗炎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洪霞;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卞莉;阿尔茨海默病候选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陈等;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关联性分析及小鼠衰老相关基因的克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章熠;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铁质沉积特点[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宁男楠;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脑结构改变的预测和4.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杜红坚;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神经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9 施佳军;6个阿尔茨海默病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洪玉;新疆维汉两民族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晓春;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党佼佼;34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抗炎机制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敏;阿尔茨海默病与代谢相关因子水平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闫鹏;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死亡机制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成春;静脉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体内迁移及治疗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程新春;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血管性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韩乐鹏;项七针为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20例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淑;阿尔茨海默病鼠模型中甲基化致病基因的筛选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3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253674.html